大菊头蝠栖息于岩洞中,常与其他种菊头蝠和蹄蝠共处一洞,但总是单只独挂在洞顶壁上,而且大多数离洞口不太远的较亮处。在江西遂川捕获的1只,其悬挂处仅距地面不足3m高。据在浙江杭州千人洞1980-1986年观察记录,若不受惊扰,很少迁洞。在海南五指山的标本来自原始林缘的茅草坡上空,当时它们正在两三只结群飞翔觅食,不时...
华南菊头蝠数量较为稀少,为洞穴型蝙蝠。可见与中华菊头蝠(<Rhinolophus sinicus>)、小蹄蝠(<Hipposideros pomona>)、大耳菊头蝠(<R. macrotis>)等同栖一个洞穴。在发表新种前,通常被鉴定为大耳菊头蝠(在国内包含了多个亚种),可以根据其鼻叶形态和前臂长进行区别,华南菊头蝠体型偏小。还有学者...
马铁菊头蝠群栖性,栖息山洞内同时分布有鼠耳蝠、东方蝙蝠等种类。昼伏夜出,白天在石缝或墙缝间睡眠,多单独悬挂于石壁上,悬挂时以两肢并齐倒悬抓于石壁,前肢包裹全身,当外来声息及光亮照射时,有的呈深度麻痹状态,有的个体则受惊飞逃,飞逃时先将头部伸出,频频左右摆动,耳部不断颤动,鼻尖不断嗅闻,到一定时间(约...
鼠海豚(拉丁语学名Phocoena phocoena)外文名porpoise,是北海和波罗的海中最常见的齿鲸。鼠海豚喜欢海岸附近约20米中等深度、比较平静的海域,但偶尔也会游到深海。鼠海豚几乎完全以鱼为食,此外还吃蠕虫、软体动物、甲壳动物和乌贼。不同地区的鼠海豚的食谱也不同。比如在北海鼠海豚的食物中比目鱼占很大的成分,而在波罗...
土库海豚(学名:Sotalia fluviatilis)外文名tucuxi,无亚种。尽管有可能会让船只靠近,但是大多数的土库海豚对船只具戒心。可能会在过往船只所造成的波浪上冲行,但不会进行船首乘浪运动。经常可看到浮窥、鲸尾击浪、胸鳍拍水以及豚游(该套动作常与其它海豚同步进行)。跃身击浪时能够跳出水面1.2米高(通常以体侧击浪回...
海氏矮海豚(学名:Cephalorhynchus heavisidii)外文名Haviside's dolphin,无亚种。海氏矮海豚生性谨慎,有时颇腼腆。很少见到跃身击浪,但已知能跃离水面达2米以上,可快速前空翻,然后在海面上以鲸尾击浪结束整个动作。高速游行时可能会豚游。对船只的反应各不相同,已知会靠近船只一段距离,然后在船侧随同伴游几个...
智利矮海豚(学名:Cephalorhynchus eutropia)外文名Chilean Dolphin、Black dolphin,无亚种。人们对智利矮海豚的所知非常有限,但是一般认为该种海豚生性谨慎;很少跃身击浪。据记录显示它们在水中会有轻微波浪起伏般的动作,极似游泳中的海狮。经常出没于靠近海岸的碎浪与涌浪区。栖居在分布范围南部者对船只较警觉,而...
花斑喙头海豚是康氏矮海豚的俗称(学名:Cephalorhynchus commersonii)外文名Commerson's dolphin,有2个亚种。花斑喙头海豚通常1~3头一群,社交时也有超过100头的大群。族群规模由占据主导地位的雄性海豚控制,那些攻击性不太强的雄性只能委身相邻群体中。花斑喙头海豚有时在领近洋流边界独自觅食,更普遍的是合作围猎...
新西兰黑白海豚(学名:Cephalorhynchus hectori)外文名Hector's Dolphin、Dolphin,有2个亚种。新西兰黑白海豚一般聚2-10头的小群。这些小群有时会临时联合起来形成更大的聚集群。集群时游速不算太快,但在角斗时游速却很快,瞬时速度估计可达20多海里。在嬉戏的时候,常将半个身体或全身都露出水面以上,溅起高高的浪...
伊河海豚(学名:Orcaella brevirostris)外文名Irrawaddy dolphin,无亚种。伊河海豚是群居性动物,通常3~6头聚群活动,群成员的社交行为发生在群内和群外,它们也与其它群组混游。伊河海豚侦察时会将头部伸水面环视四周。当它们浮出水面呼吸时,仅露出头顶,这一过程非常短暂。已知吉尔卡湖的伊河海豚会游上河口沙洲,在沙...
长肢领航鲸(学名:Globicephala melas)外文名long-finned pilot whale,又名大西洋领航鲸、黑圆头鲸,有2个亚种。长肢领航鲸是喜欢生活在13-30℃寒冷咸水区的生物群体。潜水深度30-1800米,变化巨大,一般只在30-60米的水层活动,可潜水数分钟,觅食潜水超过10分钟。长肢领航鲸高度群居性,一个被称为“豆荚”(海豚、海豹...
南露脊海豚(学名:Lissodelphis peronii)外文名southern right whale dolphin,无亚种。南半球唯一没长背鳍的海豚,身上还有明显的黑白相间图案。南露脊海豚若在距离遥远海域或快速游行时,可能会被误认为企鹅;而当它缓慢游行时,又会被错认成海狗或海狮。南露脊海豚得名于体型较大、没有背鳍的南露脊鲸。南露脊海豚动作...
北露脊海豚(学名:Lissodelphis borealis)外文名Northern right whale dolphin,无亚种。当北露脊海豚快速游行与跳跃时,给人的整体印象就是飞跃的动作;每飞跃一次,可达7米之遥。非常容易受到惊吓。逃命时整个群队会聚靠在一起,然后许多个体同时飞跃,使海面呈现一片泡沫。受到惊吓或只是单纯快速游行时,一整群北露脊...
长吻原海豚(学名:Stenella longirostris)外文名Spinner Dolphin,有4个亚种。环绕马约特岛的莫桑比克海峡北部,约有118头长吻原海豚。常200多头组群出游,1000头的大群也有发现。社交能力强,善与其它海洋动物或同类结伴而行,已知的交往对象包括:花斑原海豚、黄鳍金枪鱼、鲣鱼。长吻原海豚一般在靠近水湾的浅水休眠,醒...
白喙斑纹海豚(学名:Lagenorhynchus albirostris)外文名white-beaked dolphin,无亚种。白喙斑纹海豚尤喜在快速航行的大型船只前方表演船首乘浪,但通常很快就丧失兴趣。有些族群非常难以捉摸。有时会表现空中绝技(尤其是摄食时),也会跃身击浪,通常以侧身或背部回落水中。该种是典型强有力的快泳者;在分布范围内的某...
大西洋斑纹海豚(学名:Lagenorhynchus acutus)外文名Atlantic White-sided Dolphin,无亚种。大西洋斑纹海豚现被归类在一个多型属中(Cipriano 1997)。然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显示该种与同属其他种并无紧密联系,故该种未来可能从斑纹海豚属(Lagenorhynchus)中分出,并归入Leucopleurus,构成一个新的单型属(LeDucet...
拉河豚学名Pontoporia blainvillei,是唯一栖居在海中的淡水豚类,但还是比较喜爱沿岸的浅水海域。拉河豚是食肉动物,常在晨昏时游向岸边浅水处进行捕食,一般以整条吞食体长小于6.5厘米的淡水鱼类为主,也吃少量的水生植物和昆虫。呼吸时,头部先出水,然后全部露出水面,在水面游动2米后,再入水中。拉河豚的视力几乎为零...
亚河豚学名Inia geoffrensis,是世界上最大的海豚,也是极少数还常见的海豚之一。在旱季,亚河豚聚集成群,每群大约有十二只;在其他季节,它们则成队地生活在一起。喷气声可以很大,也能喷得很高,有时可达2公尺,但通常都缓慢、从容,彷佛叹息般,可亲近的程度因地区而有差别。清晨与黄昏最为活跃,可见其相追逐、轻咬及挥...
中菊头蝠为常见的洞穴型蝙蝠种类。栖息在潮湿的山洞和废弃矿井、坑道等地,可与大蹄蝠(<Hipposideros armiger>)、小菊头蝠(<Rhinolophus pusillus>)、皮氏菊头蝠(<R. pearsonii>)、中华鼠耳蝠(<Myotis chinensis>)等同穴共栖。以蚊类、蛾类等昆虫为食。对人类有益。中菊头蝠常单只或成群的...
本种属于 <Megaderma>亚属,Bergmans & Bree(1986)对印度尼西亚地区的亚种分化进行过探讨。张礼标等(2010)在云南勐腊县的标本,形态特征与马来假吸血蝠主要特征相符,依据毛秀光等(2007)核型分析结果(2n=38),进一步确认该标本为中国蝙蝠新纪录——马来假吸血蝠。在我国分布狭窄,需要加强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