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丛鹑(学名:Perdicula argoondah)外文名Rock Bush-quail,有3个亚种。通常集6-10只的群体。在开放的草地或森林道路及行车轨道旁的草丛中活动,在早晨和傍晚进食和沙浴。 群体之间通过不断呼叫声迅速地彼此集结起来。食物主要由种子组成。特别是草籽,也吃昆虫。繁殖季节在雨季之后,持续到寒冷的天气开始,取决于生活的...
栗喉林鹧鸪(学名:Peliperdix schlegelii)外文名Schlegel's Francolin,以草子和粮食的种子为食,在苏丹,则是以生活在豆科类的树木Isoberlinia doka上的蜚蠊科的毛虫为食。一夫一妻制,在苏丹的繁殖期是9-11月。鸟巢很浅,内垫有草叶等。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
林鹧鸪学名Francolinus lathami,外文名Forest Francolin,成对或聚小群体生活,是野生鸟类,除非处于危险之中,否则不会飞行,但如果它们感到危险时,大多数时候,更喜欢四处逃跑,而不是采取了强有力的飞行。平时会蹲下并采取一个固定的姿势。在地上休息。它们的步态非常有特点,缓慢,腿部弯曲半身,身体处于低位,可是头...
栗顶林鹧鸪(学名:Peliperdix coqui)外文名Coqui Francolin,有4个亚种。栗顶林鹧鸪成对或聚小群体生活,是野生鸟类,除非处于危险之中,否则不会飞行,但如果它们感到危险时,大多数时候,更喜欢四处逃跑,而不是采取了强有力的飞行。平时会蹲下并采取一个固定的姿势。在地上休息。它们的步态非常有特点,缓慢,腿部弯曲...
白喉林鹧鸪(学名:Peliperdix albogularis)外文名White-throated Francolin,有3个亚种。白喉林鹧鸪成对或聚小群体生活,是野生鸟类,除非处于危险之中,否则不会飞行,但如果它们感到危险时,大多数时候,更喜欢四处逃跑,而不是采取了强有力的飞行。平时会蹲下并采取一个固定的姿势。在地上休息。它们的步态非常有特点,...
蓝孔雀(学名:Pavo cristatus)外文名Common Peafowl,Indian Peafowl,Peafowl,无亚种。在野生或家养下,蓝孔雀自然选择配偶,即一雄多雌(1:3-5),家庭式活动,在一定活动范围内,集体采食与栖息,极少个别活动者,一旦丢失一只会吵闹不休,对另群的个体不予采纳。蓝孔雀以植物性饲料为主,也吃蝗虫、蟋蟀、蛾、白蚁、...
喜马拉雅鹑(学名:Ophrysia superciliosa)外文名Himalayan Quail,是一种中等身形的雉,无亚种。喜马拉雅鹑是于1846年由约翰·爱德华·格雷(John Edward Gray)根据德比伯爵在诺斯利的活体标本来描述,他对于在印度发现它们感到怀疑。直至1865年,一对喜马拉雅鹑在马苏里后位于海拔1800米的洞穴被射杀后,才正式在野外发...
眼斑吐绶鸡(学名:Ocellated Turkey)外文名Ocellated Turkey,是火鸡科的两种鸟类之一,无亚种。眼斑吐绶鸡一般单独活动,大部分时间会在地上,虽然翅膀很大,但飞行能力已经严重退化,只能做短距离飞行。面临威胁时情愿逃跑也不会飞走,但它们并不是不会懂飞行,而是可以急速飞行一段短距离。它们会在高树上栖息,避免在...
火鸡(学名:Meleagris gallopavo)外文名Turkey,Wild Turkey,有6个亚种。火鸡在繁殖季节之外,雄鸡和雌鸡分开生活,尽可能高地栖息在树上。性情温顺,行动迟缓。它们受惊时会迅速跑到隐蔽地方,飞翔力较强,能飞500-2000米远。平时栖于地面上,发咯咯声。面对众多的掠食者,野生火鸡必须非常小心。这就是为什么许多火鸡睡...
黑鹑(学名:Melanoperdix nigra)外文名Black Partridge,有2个亚种。黑鹑是杂食性动物,植物包括:谷物、种子、根、块茎、坚果、水果、浆果和叶子。动物包括:节肢动物(直翅目、毛翅目、鳞翅目、鞘翅目)、软体动物、蠕虫。黑鹑的繁殖季节在马来西亚半岛是8-9月,在婆罗洲观察到小雏鸟是7月中旬和10月下旬,12月中旬在苏...
马岛鹑学名Margaroperdix madagarensis,外文名Madagascar Partridge,具体习性不详。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
皇鹇学名Lophura × imperialis,是世界上最稀有的鸡类之一,自20世纪20年代被发现后,一直到90年才又在越南发现了零星的个体。尚·提奥多·德拉库尔(Jean Théodore Delacour)于1923年发现一对皇鹇的活标本,并带到欧洲;直至1990年才从新的发现它们。 皇鹇如此稀少,被认为并非真正的物种,而是越南鹇与安南白鹇的天然混...
马来凤冠火背鹇(学名:Lophura rufa)外文名Malay Crested Fireback,单一物种,无亚种分化。马来凤冠火背鹇曾经是凤冠火背鹇的亚种之一,2014年划分为独立物种。马来凤冠火背鹇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凌晨或傍晚最为活跃,中午活动较差,晚上多栖息于树上。活动时常常昂首阔步,行动机警,受惊后迅速奔跑,羽冠耸立,尾羽微展...
婆罗洲火背鹇(学名:Lophura pyronota)外文名Bornean Crestless Fireback,单一物种,无亚种分化。曾经是棕尾火背鹇的亚种之一,2014年划分为独立物种。婆罗洲火背鹇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凌晨或傍晚最为活跃,中午活动较差,晚上多栖息于树上。活动时常常昂首阔步,行动机警,受惊后迅速奔跑,尾羽微展,待跑到一定距离后再...
黑尾鹇学名Lophura inornata,外文名Salvadori’s Pheasant,常单独或成对或集3-6只的小群活动。冬季有时集群个体多达16-17只。尤以凌晨或傍晚最为活跃,中午活动较差,晚上多栖息于树上。活动时常常昂首阔步,行动机警,受惊后迅速奔跑,羽冠耸立,尾羽微展,待跑到一定距离后再机警地观察动向,有时走走停停,四外观望。蓝...
凤冠火背鹇(Lophura ignita)是一种中等身形,长70cm厘米的雉。凤冠火背鹇主要吃植物、果实及细小的动物。雌鸟每次会生4-8只蛋,蛋呈奶白色。凤冠火背鹇是一种稀有动物,由于持续失去栖息地及过份捕猎,凤冠火背鹇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近危,且受到《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三的保护。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
棕尾火背鹇学名Lophura erythrophthalma,常单独或成对或集3-6只的小群活动。冬季有时集群个体多达16-17只。尤以凌晨或傍晚最为活跃,中午活动较差,晚上多栖息于树上。活动时常常昂首阔步,行动机警,受惊后迅速奔跑,羽冠耸立,尾羽微展,待跑到一定距离后再机警地观察动向,有时走走停停,四外观望。蓝鹇除善于在地面行走...
爱氏鹇(学名:Lophura edwardsi)外文名Edwards's Pheasant,有2个亚种。爱氏鹇是一种神秘的鸟,在野外很少被观察到,因此很少记录其生物学和生态学,包括其饮食细节。只能在野外没有观察到交配和筑巢行为,仅在圈养中观察到。饲养过程中,给它们提供种子、蔬菜和昆虫活食。爱氏鹇的繁殖期间,雄性通过竖立它们的顶冠向...
泰国火背鹇(学名:Lophura diardi)外文名Siamese fireback,是一种中等大小的雉鸡。泰国火背鹇常单独或集3-6只的小群活动。冬季有时集群个体多达16-17只。尤以凌晨或傍晚最为活跃,中午活动较差,晚上多栖息于树上。活动时常常昂首阔步,行动机警,受惊后迅速奔跑,羽冠耸立,尾羽微展,待跑到一定距离后再机警地观察动向...
台湾菊头蝠属于独居型的蝙蝠,一个坑道、洞穴或树洞仅可发现一只或零星个体。使用常频窄带的回声定位(即恒频)声波探测环境中的猎物。夜行性,以昆虫为食。居于洞内较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