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鲤(Cyprinus carpio haematopterus)是风靡当今世界的一种高档观赏鱼,有“水中活宝石”、“会游泳的艺术品”的美称。锦鲤是杂食性鱼类,一般软体动物、高等水生植物碎片、底栖动物以至细小的藻类或人工合成颗粒饵料均可食之。锦鲤生性温和,喜群游,易饲养,对水温适应性强。可生活于5-30℃水温环境,生长水温为21-27℃...
松江鲈(学名:Trachidermus fasciatus)是杜父鱼科、松江鲈属鱼类,无亚种。因在中国长江口附近松江产量较多,身较黑,故名松江鲈。初见于范晔《后汉书·左慈传》,载曹操宴客称:“今日高会,珍馐略备,所少松江鲈鱼耳。”鳃膜具橙红色带状斑而似鳃孔,又名四鳃鲈、花媳妇及花鼓鱼。松江鲈为近海暖温性底层洄游鱼类,栖息...
鸭绿江茴鱼拉丁学名Thymallus yaluensis,是现在市面上最多的一种茴鱼,因为钻了名录的空子,但也属于灰色地带。鸭绿江茴鱼与黑龙江茴鱼在形态上(上颌骨和鳃耙数)有一定差异,但经过分子验证为黑龙江茴鱼的同物异名,现在属于无效种。鸭绿江茴鱼数量稀少,集中分布于吉林长白镇海拔1000米以上的溪流中,在物种保护的角度,...
黑龙江茴鱼拉丁学名Thymallus arcticus grubei,外文名Amur grayling,在黑龙江和鸭绿江水系中,黑龙江茴鱼是当地的主要捕捞对象。黑龙江茴鱼是一种冷水鱼类,但和其它的冷水鱼类有所不同,即使在寒冷的冬季,它们也栖身在山涧的溪流中,不像哲罗鱼、细鳞鱼、狗鱼或者山鲶鱼等一些冷水鱼类那样游弋到大江、大河里去越冬。黑龙...
北极茴鱼(学名:Thymallus arcticus):是茴鱼科、茴鱼属的动物。北极茴鱼可能会在产卵、觅食和庇护栖息地之间季节性或每年移动数十公里。已知一些北极茴鱼在一年内游动超过160公里。北极茴鱼的许多行为都是围绕着在北极恶劣、不确定的环境中帮助生存的策略展开的。一个策略是为了食物和产卵而迁移。个体可以使用不同的溪流...
北鲑(学名:Stenodus leucichthys nelma)属鲑形目鲑科北鲑属,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新疆额尔齐斯河布尔津以下水域,1960年代曾是额尔齐斯河的主要捕捞对象。在我国新疆额尔齐斯河的下游,生长着一种河川型的北鲑鱼(也叫长颌白鲑),这种鱼个体较大,体重一般在2.5 kg以上,它们近似大马哈鱼,但牙不发达,口小,长有较大的圆...
花羔红点鲑(学名:Salvelinus malma)为鲑科红点鲑属的鱼类,体色由褐色至灰色。花羔红点鲑的食性广,以底栖动物(软体动物为主)及落入水面的昆虫为主,有时甚至跳出水面掠食。花羔红点鲑有陆封型和洄游型之分,我国境内为陆封型,终身生活于江河干流及支流清冷水域。每年9-10月份,水温8℃左右时,在砾石底质、水深30-60...
哲罗鱼(学名:Hucho taimen)是鲑科、哲罗鱼属冷水性的淡水食肉鱼类。哲罗鱼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水流湍急的溪水中,冬季在较深的水体如大江干流、湖泊中越冬,春季向溪流洄游产卵。哲罗鱼为纯淡水冷水性鱼类,绝大部分时间栖息在低温(20℃以下)、溶解氧量较高、底质为粗沙或石砾、水深流急、水质清澈、两岸植被繁茂的山区溪...
川陕哲罗鲑拉丁学名Hucho bleekeri,世界上5种哲罗鲑属鱼类中分布最南(北纬29-33°)的种类。川陕哲罗鲑属冷水性鱼类,喜栖居于深水河湾及流水环境,底质为砾石或砂石、海拔700-1200米的山麓溪流,两岸多高山遮蔽、河道狭窄、水流湍急,溶氧量及水温较低的水域。性活泼健泳、凶猛,喜单独活动。为凶猛肉食性鱼类,其食物主...
细鳞鱼拉丁学名Brachymystax lenok(Pallas,),为冰期自北方南移的残留种,属冷水性山麓鱼类。细鳞鱼一年四季活跃摄食。主要摄食无脊椎动物、小型鱼类等,也捕食蛙类及小型的啮齿类。极贪食,其胃内食物可占本身体重的10%左右,更能捕食为自身身体长1/2大小的鱼类。每天食欲最旺的时间是早晨和傍晚,其它时间多潜伏在溪流两岸...
巨魾拉丁学名Bagarius yarrelli,为鲇形目,鮡科,魾属一种热带淡水鱼类。食物以小鱼为主。性迟钝而贪食,可用拉网或沉钩捕获。个体很大,可超过50kg。肉呈黄色,俗称面瓜鱼,概源于此,是产地主要食用鱼。巨魾是真正的大型鱼类,体长可达到200厘米。它们在湍急的河流中生存,所依靠的就是自己的体重,还有强健有力的身体以...
红魾的名字来源于其胸鳍上的橘黄色,而不是因为它产自红河。红魾性凶猛,猎食性,主食小型鱼类、亦食蛙类及虾类。约在5~6月份繁殖。红魾和魾的最大区别在于眼径大小,红魾眼径比例4.1~8.1 %HL,魾10.9~11.4 %HL,红魾的胸鳍鳍条数更多,有12~13根,魾只有9~12根。另外红魾体型较大,最大体长可以达到100cm,而野外捕获的最...
魾拉丁学名Bagarius bagarius,为辐鳍鱼纲鲶形目吸口鲶科魾属的其中一种,俗名面瓜鱼。魾是肉食性鱼类,性凶猛,猎食性,靠嗅觉觅食主食软体动物及小型鱼类,嗜食腐尸亦食蛙类及虾类。约在5-6月份繁殖。对其野生状态数量不甚了解。但常可见到。近数十年来,由于产区人口剧增,电、毒、炸等有害捕捞方法的使用较为普遍,致使...
是鮡科鱼类中分布海拔最高的种类,可以分布到海拔约4500米的水域。黑斑原姚主要生活于石隙中,以昆虫卵或幼鱼为食。黑斑原鮡的染色体数目2n=48,同时还存在2n=42与2n=44两种核型。谢从新等通过研究采自雅鲁藏布江中游的黑斑原姚样本发现黑斑原姚除在腹腔内具有正常肝脏外,在皮肤与体壁肌肉之间分生出一个与腹腔内肝脏连接的...
青石爬鮡拉丁学名Euchiloglanisdavidi(Sauvage, 1874),是鮡科石爬鮡属的一种鱼类。青石爬鮡是淡水底层鱼类。活动性小,生活于急流石穴中,以吸盘状的鳍吸附于石上。主要摄食水生昆虫及幼虫(如毛翅目石蚕、半翅目、积翅目、蝉游目、鳞翅目等),亦吃蚯蚓,次要食物是叶子、固着性藻类。肠长为体长的0.5-0.6倍。肉味鲜美,有...
长丝黑鮡拉丁学名Gagata dolichonema,喜以头躯腹面隐伏于水底岩石表面,以冲跳式动作捕食和游动。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
金氏䱀(Liobagrus kingiTchang,1935)是钝头鮠科䱀属的一种动物。金氏䱀是小型鱼类,喜流水,主食水生昆虫以及小鱼小虾等。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
成吉思汗鱼拉丁学名(Pangasius sanitwongsei),是东南亚湄公河,湄南河流域原生鱼种,为大型肉食性鱼类,整个湄公河乃至湄南河流域最凶猛的鱼类。主要吃甲壳类及鱼类。它们是会迁徙的。它们一般会在季风季节前产卵。成吉思汗鱼是肉食性鱼类。可与龙鱼,巨骨舌鱼,狗仔鲸,铅笔等大型鱼混养。此鱼性凶猛,不宜与小型鱼和...
昆明鲇(学名:Silurus mento),外文名Kunming-lakecatfish,属鲇形目鲇科鲇属,为中国特有种。昆明鲇为肉食性鱼类,喜生活于湖岸多水草处,白天隐于水底,晨昏活泼索食。昆明鲇原为滇池常见鱼类,为食用经济鱼类之一。由于产地周边人口急骤增多,大量生活污水泄入湖内,使湖水富营养化;其次工业废水注入湖中造成水质恶化...
斑鳠,Mystus guttatus,斑鳠是鲿科鳠属的一个物种,也叫做魽鱼、芝麻魽、白须魽,在广东农村也有叫剑鱼,钳鱼的。个体大,一般常见个体为1-2公斤,个体大者也有5-10公斤,最大者可达15公斤。斑鳠主要以甲壳类、昆虫类、鱼类、环节动物、植物碎屑等为食, 其中甲壳类的出现频率高达78.6%, 水生昆虫的出现频率为45.8%。其食物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