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鳍吻鮈拉丁学名Rhinogobio ventralis,是鲤科、吻鮈属的一种鱼类,无亚种。
长鳍吻鮈春、夏季活动范围广泛,常在急流险滩,峡谷深沱、支流出口觅食活动。秋冬季节,因水温降低,逐渐游向峡谷深沱越冬。长鳍吻鮈的主要食物是淡水壳菜、河蚬;其次为蜻蜒目、鞘翅目幼虫及其他水生昆虫。
长鳍吻鮈产卵期为3月下旬至4月下旬,产卵水温17~19.2℃。生殖群体集群在浅水滩处产卵,产卵场底质为沙、卵石,水深0.5~1米。其成熟卵粒呈灰白色,卵径0.5~1毫米。受精卵膜透明,无黏性,产卵类型和特性与铜鱼相似,属漂流性卵类型,受精卵随水漂流发育。
受水质污染和人工过度捕捞的影响,长鳍吻鮈数量大幅减少。中华鲟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先后突破长鳍吻鮈驯养难、驯食难和性腺退化等难点,并于2014年4月21日成功进行了人工催产繁殖。该次人工繁殖长鳍吻鮈共获得受精卵3万余粒,受精率高达83.2%。这些长鳍吻鮈鱼苗长大后,科研人员在2015年进行增殖放流活动,以对其野生资源进行补充。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
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
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