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按类别>>鱼类>>淡水鱼

厚唇原吸鳅

2022-11-21 19:25:54 268

厚唇原吸鳅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

背鳍iii—8;臀鳍ii-5;胸鳍i-17—18;腹鳍i—8-9。侧线鳞70~79。体长为体高的6.0-7.2倍,为体宽的6.5~8.7倍,为头长的4.1~5.2倍,为尾柄长的9.8~11.2倍,为尾柄高的8.8~10.0倍,为背绍前距的2.0~2.1倍,为腹鳍前距的1.7~1.9倍。头长为头高的1.5~1.9倍,为头宽的1.1~1.4倍,为吻长的1.9~2.1倍,为眼径的5.4~6.5倍,为眼间距的1.8~2.2倍。居柄长为尾柄高的0.8~1.0倍。头宽为口宽的2.2~2.6倍。
体较细长,前段呈圆筒形,后段稍侧扁,背缘较平直,腹面平坦。头稍低平,吻端圆钝,边缘较厚。吻长约为眼后头长的1.5倍。口下位,很宽阔,呈浅弧形。唇肉质,较肥厚,上唇表面不具乳突;下唇肥大而突出,两侧近口角处后缘游离,形成一发达的唇片;上下唇在口角处相连。下颌前缘稍外露,表面放射状的沟和脊不明显。上唇与吻端之间具较浅而窄的吻沟,延伸到口角。吻沟前的吻裕分为不甚显著的3叶,叶端平,边缘很薄,中叶稍大。吻稻叶间具2对小吻须,内侧须呈薄片状,外侧须较尖细。口角须1对,末端尖细,位于上下唇在口角相连处的后缘,基部上侧具1个扁平的突起。鼻孔较小,具不甚发达的鼻瓣。眼较小,侧上位。眼间宽阔,平坦。鳃裂稍宽,下缘延伸到胸鳍基部。鳞细小,头背部及腹鳍腋部之前的腹面无鳞。侧线完全,自体侧中部平直地延伸到尾背鳍基部。背鳍基长约与吻长相等,起点在吻端至尾鳍基部的午点稍前,臀鳍基长约为背鳍基长的一半,鳍条压倒后末端达到尾鳍基部。偶鳍平展,基部不具肉质鳍柄,但鳍条很长。
胸鳍基长约等于吻长,起点在眼眶后缘的垂直下方,最长鳍条长显著大于最长背鳍条,外缘近半圆形,末端伸至腹鳍腋部至腹鳍起点间的中点稍后。腹鳍起点在背鳍起点稍后,基部背面具1很小的皮质瓣膜,后缘稍尖,形似桨状,末端略盖过肛门。肛门约位于腹鳍腋部至臀鳍起点间的中点或稍后。尾鳍长略长于头长,末端浅凹形,上下叶约等长。固定标本成体体背侧棕色,腹面灰黄色。头背灰黑色,吻的两侧及眼眶下缘各具1块褐色斑。体侧具不规则的暗褐色斑纹,沿侧线具1条纵行暗带,尾柄部有一块略大于眼径的椭圆形斑。背鳍和尾鳍具H条由灰黑色斑点组成的粗条纹,其它各绍无明显的斑纹。体长30M以下的幼体在吻端自鳃盖至胸鳍基后缘以及背鳍基和尾鳍基等处均具有1深黑色大黑斑。

厚唇原吸鳅的分布范围及栖息地

分布于中国广西大瑶山山溪, 属西江水系。
生活在具有清泉的山涧小溪中,常匍伏于水底岩石上栖息。

厚唇原吸鳅的详细介绍

厚唇原吸鳅拉丁学名Yaoshania pachychilus(Chen, 1980),为平鳍鳅科原吸鳅属的一种鱼类。

82ca750dcb94243b3509574642c3bb4a_九雷图片转换器.jpeg

厚唇原吸鳅于1980年由陈宜瑜院士在中国广西大瑶山发现,当时分类在原吸鳅属下。2012年,将其归入新属瑶山鳅属之下。该鳅属为平鳍鳅科瑶山鳅属的鱼类,是中国的特有物种。

8e25cb40f6084afe812fb5c7bc330a2d_九雷图片转换器.jpeg

厚唇原吸鳅主要以附生于石上的固着藻类为食。也可喂食人工沉底饲料,不吃活鱼活虾,偶食死鱼死虾。

厚唇原吸鳅属仅分布于中国广西大瑶山地区,数量不多,十分稀有,属中国珍稀鱼类,已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和《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因中国相关机构宣传及重视不够,暂未列入濒危野生动物国际贸易公约,亦未受到其它国际野生动物保护条款之收纳与保护,即此鱼在国际上不受贸易控制及法律规范约束。在利益驱动下,原产地遭到人为捕捞,另由于过度开发,以及水质污染,其原产地环境也岌岌可危。也许将来可能不再能看到此鱼美丽的身影,希望相关机构能早日加强对此美丽珍稀鱼的监管与保护。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


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

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