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按类别>>鱼类>>淡水鱼

哲罗鱼

2022-11-26 23:47:12 494

哲罗鱼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

体形大,一般个体在3千克以上,大者可达50千克,身长在1米以上,但曾经有发现长达4米,重达90千克的个体。体长形,略侧扁,呈圆筒形;头部略扁平,吻尖,口端位,口裂大;上颌骨明显、游离,其末端延伸达眼后缘之后;上、下颌骨、犁骨、腭骨和舌上均有向内倾斜的锐齿;具脂鳍,较发达;鳞极细小,椭圆形,鳞上环片排列极为清晰,无辐射沟,侧线完全;正尾型,尾鳍分叉较浅;鳃弓外侧鳃耙粗壮;胃较明显而大,中间有一弯曲,形成“V”字形,分前后两部分,消化管一般等于体长;具有幽门盲囊;头部、体侧和鳃盖有分散排列的暗黑色小“十”字形斑点;背鳍条Ⅲ-Ⅳ:10-11,臀鳍条Ⅲ- Ⅳ:9-10,胸鳍条Ⅰ:13-15,腹鳍条Ⅰ:9-10,侧线鳞141-211,侧线上鳞26-30。侧线下鳞26-30,鳃耙11-12,腮弧骨11-13,幽门垂184-195,脊椎骨72-75。体背部呈苍青色,腹部呈银白色。生殖期雌、雄鱼体均出现婚姻色,体背部为棕褐色,腹鳍及尾鳍下叶为橙红色,雄鱼更为明显。

哲罗鱼的分布范围及栖息地

分布于中国、哈萨克斯坦、蒙古、俄罗斯。
主要分布在亚洲北部地区,西至伏尔加河流域、东至伯朝拉河流域、南至黑龙江流域、北至勒拿河流域均有发现,在中国分布于黑龙江上游、嫩江上游、牡丹江、乌苏里江、松花江、镜泊湖、额尔齐斯河。

哲罗鱼的详细介绍

哲罗鱼(学名:Hucho taimen)是鲑科、哲罗鱼属冷水性的淡水食肉鱼类。

fe04479bf736c826f29956f26b82eabb_九雷图片转换器.jpeg

哲罗鱼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水流湍急的溪水中,冬季在较深的水体如大江干流、湖泊中越冬,春季向溪流洄游产卵。哲罗鱼为纯淡水冷水性鱼类,绝大部分时间栖息在低温(20℃以下)、溶解氧量较高、底质为粗沙或石砾、水深流急、水质清澈、两岸植被繁茂的山区溪流;夏季多生活在山林区支流中,秋末冬季受水位影响,结冰前逐渐游向较深水体,寻找合适的越冬场所;春季开江后,向山区溪流生殖洄游,8月以后向干流移动。

384b9bc4e011575349575b38c19ac0a7_九雷图片转换器.jpeg

哲罗鱼非常贪食,是淡水鱼中最凶猛的鱼种之一,游动速度较快,善于追捕猎食鱼类。一年四季均摄食,冬季食欲仍很强,仅在夏季水温升高时或在繁殖期摄食强度变弱,甚至停食,生殖期停止摄食。觅食时间多在日出前和日落后,由深水游至浅水岸边捕食鱼类或水中活动的蛇类、蛙类、鼠类和水鸟等(冷水性鱼类居多,摄食鱼类依所栖息的水域生态环境而有差异),其他时间多潜伏在溪流两岸有荫蔽的水底。哲罗鱼稚鱼以捕食底栖无脊椎动物为主。

哲罗鱼性成熟需5龄,体长达40-50厘米,一年可多次繁殖。雄性个体成熟年龄为4年左右。生殖期于5月中旬开始,水温在5-10℃,亲鱼集群于水流湍急、底质为石砾、沙砾的小河里产卵;怀卵量1-3.4万粒,平均22万粒,成熟卵呈浅黄色,圆形,无黏性,卵径3.5-4.5毫米。亲鱼有埋卵和护巢的习性,产卵后大量死亡,尤以雄鱼为更多。受精卵经30-35天孵化,仔鱼喜潜伏在沙砾空隙之间,不常游动。

有关研究表明,哲罗鱼幼鱼以小鱼为食,大鱼常吞食浮游水面的野鸭等野生水禽,也吃湖中的水獭、大水鼠。鱼类学家曾经认为巨型哲罗鱼已经在世界上灭绝,没想到在喀纳斯湖中竟然发现了它们的踪迹。2005年6月,神秘的喀纳斯“湖怪”频频现身,2012年6月21日早晨,中国新疆喀纳斯景区出现疑似湖怪的不明的生物,掀起巨大浪花。新疆生态学会理事长、新疆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袁国映认为,“湖怪”“水怪”肯定是哲罗鱼。

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黑龙江上游呼玛河段捕获的哲罗鱼和细鳞鲑的天然杂交种。在中国哲罗鱼和细鳞鲑的人工繁殖都已经宣告成功,且都处于人工扩繁阶段。中国很多学者已对这两种鱼的人工繁殖、驯化养殖、生物学特性、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2007年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就已经解决了这两种鱼属间杂交难题,并获得了大量杂交鱼苗和幼鱼。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渤海冷水性鱼类试验站于2005年成功进行人工繁殖,获得人工驯化培育的鱼苗。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3年 ver 3.1——易危(VU)。

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鱼类)》。

俄罗斯、蒙古将哲罗鱼列为Ⅴ级濒危保护动物,相当于中国的Ⅰ级。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仅限野外种群)


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

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