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按类别>>鱼类>>淡水鱼

松江鲈

2022-11-30 14:36:29 486
松江鲈

中文名:松江鲈

别名:四鳃鲈,花鼓鱼,媳妇鱼

纲目:淡水鱼

科属:鲉形目 杜父鱼科 松江鲈属

体长:12-17厘米

体重:150g以下

寿命:1年左右

保护级别:二级

特色:看起来像蝌蚪

松江鲈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

背鳍Ⅶ~Ⅷ-16~19;臀鳍15~17;胸鳍17~20;腹鳍Ⅰ-5;尾鳍15~17(10分支)。侧线孔36。鳃耙5~8。椎骨36。
体长为体高4.0~4.5倍,为体宽4.6倍,为背鳍前距2.7~2.9倍,为肛前距1.6~1.7倍,为头长2.7~2.9倍。头长为吻长3.0~3.3倍,为眼径6.5~7.0倍,为眼间距4.3~4.8倍。尾柄长为尾柄高1.4~1.5倍。
体前部平扁,向后渐变细而侧扁。头大,宽而平扁,棘和棱均为皮膜所盖。吻宽而圆钝,背面中央圆突,两侧各具一钝尖鼻棘。鼻孔每侧2个,均有短管状突起。眼较小,上侧位。眼间隔宽而凹入,两侧形成眶上棱。顶项棱低平,前端与眶上棱后端连接,后部外斜与眶后棱相接,无棘。眶上棱和眶后棱均低平无棘,眶下棱低窄,无棘。口大,前位。上颌长于下颌,上领骨伸达瞳孔后缘下方。上下领骨、犁骨和颚骨均具绒毛状齿群。舌宽厚,前端游离。前鳃盖骨后缘具4棘,上棘最大,后端向上勾曲,第四棘向前。鳃盖骨具一纵棱。鳃孔宽大。鳃盖膜与峡部相连。假鳃发达。鳃盖条6.鳃耙短小,颗粒状。
体无鳞,被粒状和细刺状皮质突起。侧线平直,约具37个黏液孔。
背鳍2个,微连,始于胸鳍基底上方。第一背鳍基底短,鳍棘细弱;第二背鳍基底长。臀鳍与第二背鳍相似,始于第二背鳍第四至第五鳍条下方。胸鳍宽大,圆形,末端伸越肛门,下部9~10鳍条不分支。腹鳍胸位。尾鳍后缘稍圆。
头、体背部黄褐色,腹部灰白色,吻侧、眼下、眼间隔和头侧具暗色条纹。体侧具4~5条暗褐色横斑。吻侧和眼下各具一喑带。第一背鳍前部与尾鳍基部各具一暗斑,除腹鳍白色外,头部背面、上体侧及各鳍均具黑色斑点,繁殖季节,成鱼头侧鳃盖膜上各有2条橘红色斜带,似4片鳃外露,故名“四鳃鲈”。

松江鲈的分布范围及栖息地

分布于中国、菲律宾、朝鲜半岛(西侧和南侧)、日本(九州岛西北侧的福冈、佐贺及有明湾)。在中国分布于渤海,黄海和东海;南达舟山、宁波及厦门,北达辽河口及鸭绿江;分布相当广泛,厦门、舟山、宁波、嘉兴、南京、长江三角洲各地和长江口、苏北沿海、胶州湾、烟台、秦皇岛、庄河、营口、旅顺等地均有分布,其中长江三角洲是主要分布区。

松江鲈的详细介绍

松江鲈(学名:Trachidermus fasciatus)是杜父鱼科、松江鲈属鱼类,无亚种。

d4051e22c900f278b416f4a80c26ee3e_九雷图片转换器.jpeg

因在中国长江口附近松江产量较多,身较黑,故名松江鲈。初见于范晔《后汉书·左慈传》,载曹操宴客称:“今日高会,珍馐略备,所少松江鲈鱼耳。”鳃膜具橙红色带状斑而似鳃孔,又名四鳃鲈、花媳妇及花鼓鱼。

松江鲈为近海暖温性底层洄游鱼类,栖息于近海沿岸浅水水域和与海相通的河川、湖泊中。具降河洄游习性,在淡水中生长、肥育,到河口近海繁殖。4~11月,生活在淡水中的幼鱼和成鱼。经常栖息在有微流水、水质清澈、饵料生物丰富、水较深和有隐蔽物的场所。成鱼降河时间与当地气温和水温密切相关,在长江三角洲,多始于11月底至翌年2月上旬结束。幼鱼溯河从4月下旬开始,至6月上中旬结束,5月为溯河盛期。松江鲈营底栖生活,昼伏夜出,为肉食性较凶猛鱼类,摄食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桡足类、水生昆虫、底栖动物、虾类和鱼类等。体长40毫米以下个体,以枝角类为主要食饵;体长40~70毫米个体,除枝角类外还兼食小虾;体长70毫米以上个体,则以虾类为主,兼食虾虎鱼、棒花鱼和麦穗鱼等小型鱼类。生殖期不摄食。

松江鲈在自然环境中对温度和盐度的适应能力较强。成鱼在0℃的水温中也能生存。繁殖适温为4~14℃。松江鲈既能在盐度30~32‰的海水中生活和繁殖,又能在低盐度水和淡水中生长发育和育肥。在后期生长中需要低盐度而又含有微量碘的水域条件。

1c48ea5d5d1339fd94144dae414fd7c4_九雷图片转换器.jpeg

中国黄海南部蛎牙礁是松江鲈的一个产卵场。凡盐度适宜、有一定附着物存在的沿海潮间带浅水区,均有可能存在其产卵场。怀卵量通常为5100~12800粒。亲鱼有守巢护卵习性。产完卵后,雌鱼先离去,雄鱼留守巢内护卵。护卵期间,若遇敌害,守护雄鱼与之搏斗。繁殖期为2月中旬至3月中旬。卵黏性,卵径为1.48~1.58毫米,具油球。卵在盐度5~16的海水和人工配制的海水中,均能受精、发育。受精卵呈团块状,黏附在蚌类的空壳或砾石上孵化。孵化期较长,在水温14℃时,需26天。

降河生殖洄游的鱼类必须在一定的盐度条件下才能促使性腺达到性成熟,松江鲈等生活在淡水中时,其垂体前叶吻部的催乳素分泌区比较发达,而前叶主部的促性腺分泌区比较小。催乳素与渗透压调节有关,催乳素分泌的增加,抑制了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因此导致这些鱼在淡水中的不育现象。当它们进入海水后垂体的促性腺激素分泌区明显扩大,而催乳素分泌区缩小了。降海鱼类在性腺大生长和繁殖时需要大量甲状腺激素,而淡水中由于含碘量不如海水中多,不能满足甲状腺机能旺盛时合成甲状腺素的需要。因此对降海鱼类进行人工繁殖时,必须使其逐步过渡到海水中生活,才能取得满意的结果。

松江鲈属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目前已禁止捕捞。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工农业生产发展,水利设施大量兴建,截断了其洄游通道,进入内陆水域肥育的苗种数量大为减少,严重影响资源的再生和补充,同时工业排污日益增多,农药、化肥下泄,严重污染了水体环境,阻隔了其洄游通道,在此双重影响下,自然资源日趋衰竭。为拯救这一珍稀鱼类,有关研究部门对其进行了深入广泛研究,并取得了人工繁殖和人工放养的初步成果。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


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

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