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恐象是象形长鼻目中已经绝种的一类,体型又高又壮,雄性肩高接近五米,体长八米,体重超过15.6吨。生存于中新世中期至更新世早期,依据其化石产地分布,恐象主要分布于非洲、欧洲、西南亚等地。它们会用白齿切割杆物,用象牙来插土或者挖树皮,下颚有一对大獠牙,形状向后弯,是有脊椎的哺乳动物。虽然很多人认为恐象是森林...
中美研究人员12日说,在中国北方地区发现的两件化石显示,在距今约1.6亿年前由恐龙统治的侏罗纪,早期哺乳动物就已学会在树上攀援、在地上挖洞,表现出多元的生态适应,从而在地球上成功抢占了一席之地。这两件化石均来自一种被称为柱齿兽的原始哺乳动物,其中一种被命名为攀援灵巧柱齿兽,生活在距今1.65亿年前,是...
早在盾皮鱼类刚刚出现的志留纪晚期,硬骨鱼类中最原始的一支——棘鱼类也悄悄地登上了进化的舞台。志留纪晚期和泥盆纪早期的栅鱼可以作为早期棘鱼类的代表。它们体长只有几十厘米,身体由前向后逐渐缩小,在末端向上翘起,形成歪尾;背部有两个三角形的大背鳍,每一个背鳍由皮质的膜构成,鳍的前缘由一个强大的骨质...
近日,古脊椎所徐光辉研究员及其研究生马昕莹和任艺在美国《PeerJ》杂志上发表了云南贵州三叠纪鱼类的最新研究成果。论文详细描述与贵州龙共生的一种新的铰齿鱼类,并将它命名为王氏富源鱼。这是铰齿鱼类化石在我国中三叠世拉丁期地层中的首次发现。早在1957年,中国地质博物馆胡承志先生从云南到贵州进行野外...
围场皇家螈(Regalerpeton weichangensis)是一类产自河北围场早白垩世的有尾两栖类。近期古脊椎所王原研究员课题组对新发现的8件化石材料进行研究,修订并补充了围场皇家螈的鉴定特征。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古脊椎动物学报》(Vertebrata PalAsiatica)。新的研究指出成对平行骨化的下鳃骨 I 和 II 仅出现在幼体和幼...
考虑到蛇如今的多样性(近500个属,约3,000个已命名物种),我们对蛇的最终起源仍然知之甚少。显然,这些冷血、滑行、无腿的生物是从四足爬行动物祖先进化而来的,它们要么是小型、穴居、陆地蜥蜴(流行的理论),要么是一亿年前出现在地球周围海洋中的海洋爬行动物科沧龙进化而来。沧龙化石,一种已灭绝的沧龙 - 在马斯特里...
2月27日出版的《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报道了发现于浙江省缙云县壶镇的新种类甲龙类化石研究成果,该种类被正式命名为中国缙云甲龙(Jinyunpelta sinensis)。该研究成果由浙江自然博物馆郑文杰和金幸生、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缙云县博物馆王琼瑛以及日本福井县立恐龙博物馆东洋一等研...
中国古动物馆在北京天文馆西侧、白石桥与动物园之间的丁字路口向南望,路边东侧可见一座掩映在高大的杨树林之中的青色古堡式建筑,这就是充满神秘色彩的中国古动物馆。这里展示着堪称世界一流、亚洲之最的古生物化石,仅恐龙就有二十多种:有身长22米的庞然巨物马门溪龙,也有一米来长、火鸡般大小的小型恐龙;有温文而...
关注"动物小百科"微信公众号探索更多动物世界| 邮箱:jsset#163.com(把#改为@) 注明来意! Copyright © 2024 动物Top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2053326号 XML| 地图| 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