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年底表全图(主要的生物演化)
动物标签: 生物 演化
猜你喜欢
塔斯马尼亚虎之于澳大利亚就像大脚野人之于北美一样——这种生物经常被受迷惑的业余爱好者看到,但从未被真正圈养过。当然,不同之处在于大脚野人完全是神话,而塔斯马尼亚虎是一种真正的 有袋动物 ,大约一百年前才灭绝。1、它并不是真正的老虎袋狼和三只幼崽,霍巴特动物园,1909 年塔斯马尼亚虎因其下背部和尾巴上独特的...
我们已经知道,恐龙悲剧性的大灭绝标志着中生代的结束。实际上,灭绝的不仅仅是恐龙,那些曾经广泛地分布在海洋中的水生爬行动物——鱼龙、蛇颈龙、沧龙等等,以及翼手龙等飞行爬行动物,都没有能够从中生代之末的劫难中逃过来。如果在计算那些多得不计其数的无脊椎动物,那么在这场大劫中遇难的名单就更长了。恐龙...
1、始祖鸟标本、渐变,从龙到鸟的演化随着越来越多长羽毛的恐龙和原始鸟类化石的发现,科学家研究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着越来越多的相似性,如身体结构(大小、骨骼愈合程度等)、生活习性(食性、哺育等)、生活年代等。因此很多恐龙化石物种在研究之初被误认为是鸟类,如中华龙鸟(Sinosauropteryx)、原始祖鸟(Pr...
鸭嘴龙类是一类生活在白垩纪晚期的大型陆生植食性鸟臀目恐龙,其化石分布广泛,除大洋洲外其他大陆均有发现。鸭嘴龙类最明显的特征为头部扁长并具形似鸭嘴的吻部,以及复杂的齿列和强大的咀嚼系统。鸭嘴龙超科包含较原始的基干类群和较进步的鸭嘴龙科。部分鸭嘴龙科成员具有形态各异的头饰结构,因其头饰形态...
在周口店发现的北京人的遗物中不仅有大量的石器,而且还有许多用动物骨骼或角制成的工具--骨器。更为重要的发现是北京人使用火的证据。在这些证据包括灰烬、炭块和烧过的骨头和石头。灰烬常常成层地被发现,当中含有黑、白、灰、黄、紫等颜色的物质。灰烬层通常很松软,内含较多的水分,但是晒干后分量很轻。黑...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团队在6月12日出版的《自然-科学报告》上报道了目前为止志留纪最大的脊椎动物,一种被命名为钝齿宏颌鱼(Megamastax amblyodus)的硬骨鱼。现有的证据显示,4.23亿年前的钝齿宏颌鱼体长可达1.2米,在食物链中占据较高的位置。这是云南曲靖地区志留纪潇湘动物群(继梦幻鬼鱼、初...
1985年,古人类学家林一璞在溧阳县(现在的溧阳市)上黄镇水母山采石场的裂隙堆积中发现了一些古老的哺乳动物化石。回到北京后,他将这些化石提供给本所的老第三纪哺乳动物专家齐陶。齐陶鉴定出其中的一些牙齿与发现于内蒙古的古鼷鹿牙齿相类似,从而判断拥有这些牙齿的动物生活的时代应该是早第三纪(距今6500万年至24...
1928年,美国著名地质古生物学家葛利普教授出版了一部科学巨著——《中国地质史》。在这部书里,他第一次提出了“热河生物群”这一名词,用来代表分布于东亚狼鳍鱼岩系的综合化石群。“热河”之称得名于化石群的经典产地,即当时的热河省东部地区。从20世纪30~40年代以后,热河生物群这一名称被广泛地应用在各种地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