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知识>>古生物

古鱼类学研究者“一不小心”变成了古鸟类学家

2023-04-04 18:04:03 128

  1990年7月,一支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青年古鱼类学家金帆博士率领的研究小组正在辽宁西部的朝阳地区跋山涉水,广泛采集鱼类化石。队伍中有一位刚刚毕业不久的硕士,名叫周忠和,他分工负责课题组发现的鲟类化石的研究。盛夏的骄阳烤得大地火一样的热,可是几位年轻的科学家每天依然是挥汗如雨地坚持着。在距离三塔中国鸟的发现地点不到20公里的一道小河沟里,周忠和发现了一块看似很不起眼的鱼类化石。但是他这一发现却是非常的重要,因为这块化石是白鲟科的鱼类,是现代生活着的长江白鲟的最早的祖先。


  野外工作结束后,周忠和依然惦记着那块白鲟化石出土的地方。到了9月中旬,天气稍微凉爽了一些,他就一个人又来到了那块荒凉的小山沟,希望找到更多、更好的白鲟化石。


  不可思议的是,白鲟科的化石再也没有发现一块。不过耐心的周忠和并没有轻易放弃,仍然在日复一日地寻寻觅觅。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他竟然从坚硬的泥灰岩里打出了两块保存得相当完整的鸟类化石!

华夏鸟


  这两块化石后来经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古鸟类专家侯连海研究员鉴定,认为是两种不同类型的鸟类。其中的一件标本特别完整,保存了整个的头骨部分,因而成为了当时世界上已知的白垩纪早期地层中最为完整的鸟类化石。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对这一发现给予了特别的重视,并对进一步的发掘和研究工作提供了最强有力的财力和人员支持。在随后的两年里,由周忠和、侯连海、金帆和张江永等科研人员组成的发掘队又从同一地点采集到将近20件化石,其中至少有5件标本保存了头骨的成分。研究证明,这些化石至少包括了3种以上的不同类型,其中最为完整的一块化石被命名为华夏鸟,其它的标本有朝阳鸟和中国鸟。研究还证实,华夏鸟和中国鸟产于相同的地层层位中,时代也几乎一样,为距今大约1亿3千多万年,从而成为当时所知的世界上除了始祖鸟之外的最古老的鸟类。在这样早的时代能够一下子发现种类和数量都如此众多的鸟类化石,而且保存得又相当完整,这在当时是空前的。

朝阳鸟


  鸟类化石的意外发现及在那之后的迅速扩充完全改变了周忠和的一生,他迅速地将研究的主攻方向转到了古鸟类上来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1992年6月,周忠和参加了在德国法兰克福召开的第三届鸟类古生物学与进化问题学术讨论会。他在会上宣读的有关论文引起了与会者的强烈反响。应大会组织者的要求,他还专门做了一次更为详细的报告。各国科学家对中国辽西的这些发现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许多科学家认为,中国的发现是本次会议中最为引人注目的焦点。会后,德国一家广播公司的记者邀请周忠和和另外一些科学家一起进行了一次专题采访。后来,美国史密森研究院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奥尔森教授在给该院的霍夫曼博士写的一封信中感慨道:“中国早白垩世鸟类化石的发现也许可以称得上是自始祖鸟发现以来最为重要的鸟类发现。”


动物标签: 华夏鸟 朝阳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