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知识>>古生物

剑齿虎的分类及演化

2022-09-14 15:46:11 480

    猫科动物是食肉类中最为特化的一类,其典型特征是:可伸缩的爪、短钝的吻部、发达的犬齿及裂齿、裂齿后的牙齿退化等。根据目前的化石记录,最早的猫科动物为出现于欧亚大陆渐新世末-早中新世初期的原猫Proailurus,随后,猫科动物经历了快速的辐射演化,到中新世末,扩散到除澳大利亚、南极、南美以外的其他大陆地区,在上新世巴拿马地峡形成后,迅速侵入南美。如今,现生的猫科类群约有14属37个种。 


  传统上,猫科动物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锥齿猫类(conical-toothed cats),包括所有的现生及相关的化石物种;另一类是已经绝灭的剑齿虎类(saber-toothed cats),比如我们熟知的短剑剑齿虎(Machairodus)、锯齿虎(Homotherium)、巨颏虎(Megantereon)以及冰河世纪里的明星物种刃齿虎(Smilodon)等。典型的剑齿虎类具有长而侧扁、呈匕首状或弯刀状的上犬齿,以及可将上、下颌张开很大角度的特殊关节结构。但是在早期演化过程中,在欧亚大陆广泛出现一些上犬齿中等发达及侧扁、上下颌关节结构不特化,和现生猫类接近的中间类型。副剑齿虎(Paramachaerodus)及原巨颏虎(Promegantereon)即属于此种类型。这两属化石主要发现于欧亚大陆晚中新世的地层中,是晚中新世动物群的指示性化石,其研究对于动物群的年代断定和跨地区对比以及猫科剑齿虎的起源都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这两属差异并不明显,可能为同一属。而另一些学者则持相反的观点,支持两属的有效性。这种持续多年的争议为这一系列类群的顺利研究带来影响。 


  最近,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邱占祥研究员指导的博士研究生李雨与保加利亚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Nikolai Spassov教授对产自中国甘肃临夏盆地石磊地点及保加利亚西南部Hadjidimovo-1地点晚中新世地层中发现的几件猫科化石材料进行了合作研究。对比研究显示,两个地点的新材料形态特征非常接近,对伴生的哺乳动物化石群研究显示,新材料的地层时代相近,应代表猫科副剑齿虎属一新种,该种在东亚(中国)及欧洲东南部(保加利亚)的出现显示了该种广泛的地理分布范围,能够适应多种生境,因此将其命名为Paramachaerodus transasiaticus sp. nov.。详细的形态学对比及系统发育分析研究表明,新种同时具有副剑齿虎属及原巨颏虎属的混合特征,处于演化的中间位置,进一步证明了这两个类群特征分布的连续性,归为同一个属较为妥当,而副剑齿虎这个属名具有优先权。至此副剑齿虎属包括了时代连续的4个有效种:P. ogygia,P. orientalis,P. transasiaticus以及P. maximiliani。新材料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副剑齿虎的化石记录,也是该属化石在中国临夏盆地及保加利亚的首次发现。 


  该成果近期在线发表在Pal?ontologische Zeitschrift期刊上。本研究获得国家自然基金以及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专项支持。 


    原文链接: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2542-017-0371-7 

1.jpg

图1 甘肃临夏盆地石磊地点副剑齿虎头骨化石(李雨供图) 

2.jpg

图2 甘肃临夏盆地石磊地点副剑齿虎下颌化石(李雨供图) 

3.jpg

图3 保加利亚Hadjidimovo-1地点的副剑齿虎上犬齿及下颌化石 (李雨供图) 

4.jpg

图4 Paramachaerodus transasiaticus sp. nov.复原图(Velizar Simeonovski绘)

动物标签: 猫科 演化 化石 剑齿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