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世界鱼类数据库截至2022年2月的统计,全球已命名的鱼类大约有34800种,占所有脊椎动物的一半以上,并且每年大约有250个新的鱼种被发现。至今已知的最古老鱼种是耳材村海口鱼(Haikouichthys ercaicunensis),它是在云南澄江动物群中发现的,追溯至大约五亿二千万年前的寒武纪。
鱼类主要生活在水中,分布在海洋和淡水环境中,其中大约三分之二的鱼类生活在海洋,而其余则栖息在淡水中。那么,你知道哪些史前鱼类至今仍然存活吗?包括皱鳃鲨、腔棘鱼、七鳃鳗、金龙鱼、鲟鱼、塞内加尔多鳍鱼、达氏鳇、鳄雀鳝、巨骨舌鱼以及大白鲨等。这些古老的鱼类至今依然存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它们吧。
1、皱鳃鲨(3.8亿年前)
皱鳃鲨(又称拟鳗鲛,学名:Chlamydoselachus anguineus)是一种原始鲨鱼,因其古老的特征而被称为“活化石”。它的身体形态类似于鳗鱼,最长可达2米,背鳍、尾鳍和臀鳍位于身体的后侧。其两侧有六条鳃裂,鳃间隔延长并呈褶皱状,且这些褶皱相互覆盖,因此得名为皱鳃鲨。
皱鳃鲨主要栖息在水深600至1000米的深海区域,分布范围几乎遍及全球,但其分布非常零散。与其他鲨鱼相比,皱鳃鲨拥有六对鳃裂,可能是因为它们生活在氧气较低的深海环境中,因此需要更多的鳃裂来提高气体交换效率。
2、腔棘鱼(3.77亿年前)
腔棘鱼(学名:Coelacanthiformes)属于肉鳍鱼纲腔棘鱼目,这种鱼类最早出现在泥盆纪中期的化石记录中。曾一度被认为在6500万年前已经灭绝,然而自1938年起,腔棘鱼的踪迹逐渐被人类发现,因此它被誉为“恐龙时代的活化石”。
腔棘鱼的体型大于大多数化石种类,身体呈纺锤形,且全身覆盖着厚重的鳞片,体侧的鳞片可长达5公分,表面上附有小刺,若不小心碰触可能会受伤。腔棘鱼的寿命非常长,可能接近一个世纪,而且它的生长速度极为缓慢。
3、七鳃鳗(3.6亿年前)
七鳃鳗(学名:Petromyzontidae),也被称为八目鳗或七星子,是圆口纲七鳃鳗目的一种古老生物,属于无脊椎动物向鱼类进化的过渡形式,是鱼形动物中最为原始的一类。
七鳃鳗是一种没有下颌的圆口纲生物,其口腔内长满了锋利的牙齿,这一特征是古代鱼类祖先所特有的。它的鳃呈袋状,保持着原始的状态,每侧有七个鳃孔,排列在眼睛后方。口部呈漏斗形,内侧分布着一圈圈的牙齿,形成一个圆形吸盘,能够吸附在较大的鱼体上。2014年,美国的恐怖电影《食人鳗》便是以七鳃鳗为题材的。
4、亚洲龙鱼(3.55亿年前)
亚洲龙鱼(学名:Scleropages formosus)是一种古老的原始淡水鱼,属于骨舌鱼科硬骨舌鱼属。在台湾,它被称为红龙,香港人叫它龙吐珠,而在马来西亚则称其为金龙鱼。成年的龙鱼体长通常在40至50厘米之间,寿命可长达数十年。它性格凶猛,主要以活鱼、虾、水生昆虫以及青蛙等为食。华人社群将其视为高档观赏鱼,认为它能够带来好运和财富。
自20世纪中期以来,亚洲龙鱼逐渐被开发为观赏鱼,由于其像盔甲般闪耀的金属光泽鳞片、鲜艳的色彩和威武的姿态,逐渐成为备受瞩目的品种,身价也因此飙升,成为价格昂贵的观赏鱼之一。追溯到太古石炭纪,龙鱼便已隶属于骨舌鱼科,早在那个时代就开始存在了。
5、鲟鱼(1.5亿年前)
鲟鱼是指辐鳍鱼纲鲟形目(学名:Acipenseriformes)鱼类的统称。鲟形目是分布于北半球北部的一类古老鱼种,许多品种为洄游性鱼类,且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鲟鱼起源于一亿五千万年前的中生代,作为稀有的古代鱼类,它处于软骨鱼和硬骨鱼之间。鲟鱼的骨骼普遍较少骨化,其中轴为未骨化的弹性脊索,没有椎体,而颅骨的软骨壳大多也未骨化。
在中国的水域中,鲟形目的鱼类包括: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水系的鳇鱼和施氏鲟;长江水系的达氏鲟、中华鲟和白鲟;以及新疆地区的裸腹鲟、小体鲟和西伯利亚鲟等。
6、塞内加尔多鳍鱼(1.45亿年前)
塞内加尔多鳍鱼(学名:Polypterus senegalus),俗称多鳍鱼,又被称为金恐龙或九节龙,是一种古老的淡水鱼类,属于多鳍鱼目、多鳍鱼科、多鳍鱼属,主要分布于非洲。金恐龙广泛栖息于东非、西非和中非的淡水溪流及湖泊,数量较为丰富。其独特的结构使其成为研究鱼类进化的重要物种,同时其奇特的外形也使其成为理想的观赏鱼。塞内加尔多鳍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白垩纪时期。
这种鱼通常栖息在沼泽或潟湖等静止水域,属于肉食性鱼类,主要以青蛙、鱼类、昆虫和甲壳类为食。它能呼吸空气,这使它能够在氧气浓度较低的环境中生存。幼鱼在早期阶段具有外鳃。
7、达氏鳇(1.3亿年前)
达氏鳇(学名:Huso dauricus),也叫鳇鱼、东亚鳇鱼、鲟鳇或鲟鳇鱼,古时称为鳣、黄鱼或牛鱼,是鲟科鳇属的一种大型底栖淡水鱼。达氏鳇属于软骨鱼类,起源可追溯至约一亿三千万年前的白垩纪,是一种仅在黑龙江流域发现的珍稀鱼种。
达氏鳇的寿命非常长,最高可达到百年。它主要分布在东北亚的黑龙江中下游水系,包括乌苏里江、松花江下游和嫩江下游等地,通常栖息在砾质和沙质的水底。达氏鳇的最大体长可达5.6米,体重可达到1吨,是现存最大的淡水鱼之一。它性格凶猛,主要捕食其他鱼类,食量巨大,甚至在饥饿时会撕咬同类。
8、鳄雀鳝(1亿多年前)
福鳄(学名:Atractosteus spatula),也被称为鳄雀鳝、大雀鳝,在台湾被命名为锤骨雀鳝,俗称鳄鱼火箭,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辐鳍鱼。福鳄是雀鳝目中体型最大的鱼类,也是北美洲最大的淡水鱼之一,其体长可达2.4至3.0米,体重大约91至159千克,至今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超过一亿年。
福鳄的身体呈长筒形,覆盖着密集的青灰色菱形鳞片,并带有暗黑色的斑纹。它的吻部前突,上下颚布满锋利的牙齿,外形类似鳄鱼的嘴巴,因此得名。福鳄能够在低氧环境中通过吞入空气并将其存储在鳔中来呼吸,这使它能够在离开水的情况下存活长达两小时。它的寿命一般为26至50年,最长可达75年。
9、巨骨舌鱼(1亿年前)
巨骨舌鱼(学名:Arapaima gigas),又称海象鱼或军舰龙,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河流中,特别是在亚马逊河水流缓慢的河段。成熟的巨骨舌鱼体长可超过2.5米,体重大约100公斤(目前已捕获的最大个体重达230公斤),最大长度可达到4.5至6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之一。
这种鱼栖息于南美洲的淡水河流中,主要以小鱼为食,偶尔也捕食蛇、乌龟、青蛙、昆虫,甚至会猎食小鳄鱼和食人鱼。由于亚马逊地区炎热的气候和缓慢流动的水域导致水中含氧量较低,巨骨舌鱼通常需要浮出水面来呼吸空气。
巨骨舌鱼体型笨重,行动较为缓慢。它的鳞片较大且坚硬,可以用来磨制爪刀。由于其大而美丽的外观,常被作为观赏鱼。它的肉可以制作成干货或腌制食品,是产区人们的常见食品。同时,巨骨舌鱼的牙齿在晒干后可用作替代锉具。
10、大白鲨(2千万年前)
大白鲨(学名:Carcharodon carcharias),又名噬人鲨,是一种活化石物种,最早的化石可以追溯到中新世,现存的唯一成员属于噬人鲨属。它们的体长可达到6.5米,体重大约3200公斤,尾鳍呈新月形。大白鲨的牙齿大且锋利,边缘有锯齿,呈三角形,每颗牙齿的长度可达10厘米。作为一种大型掠食性鲨鱼,大白鲨位于食物链的顶端,是海洋中的终极猎食者。
大白鲨分布广泛,常出没于全球主要大洋的热带和温带海域,通常栖息在开放的海域,但也会进入内陆水域。它们最喜爱捕食海豹和海狮,偶尔也会吃海豚或鲸鱼的尸体。
全球十大存活至今的史前鱼类主要根据现存各鱼类的最早存现时间进行推荐,仅供参考,帮助您了解十大存活至今的史前鱼类。如有疑问,欢迎在末尾评论批评指正。
动物标签: 史前鱼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