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头闭壳龟外文名Golden-headed Box Turtle,有2个亚种。
20世纪80年代末期,由罗碧涛、宗愉依据南陵获得的3号模式标本,从龟类形态分类学研究出发,认为该龟属于闭壳龟类新种,并命名为金头闭壳龟;从安徽铜山上新世的闭壳龟化石形态描述,金头闭壳龟与其比较极为接近,产地也相近,表明该龟为该区域内极古老的生物之一。按中国产龟鳖类分类研究划分,属爬行纲龟鳖目龟科闭壳龟属,学名:Cuora aurocapitata。
金头闭壳龟生活于丘陵地带的山沟或水质较清澈的山区池塘内,也常见于离水不远的灌木草丛中。多昼伏夜出,白天隐藏于石块或石板下,夜间外出觅食。喜食鱼虾、蝌蚪、各种昆虫,特别是蜻蜒幼虫。饲养条件下,可食小鱼、小虾、螺肉、蝌蚪等,兼食少量植物。每年5-10月份为摄食、活动期,11月份至翌年4月份为冬眠期。金头闭壳龟胆子大且颇通人性,有时在主人喂食前后,它会爬过来同主人嬉戏或跟着主人爬行,饱餐之后频频向主人点头。
人工饲养状态下,金头闭壳龟常潜于深水区域,喜躲藏在水底石块缝隙中。当环境温度为15℃左右时,会出现停食或少食现象,10℃左右进入冬眠状态,20℃时能正常进食。每年11月至次年3月为冬眠时间,6月至8月水温超过30℃时进入半休眠状态。
体重300克以上的雌龟可达性成熟。雄龟一般体重达120克以上即已性成熟。每年4-5月和9-10月是金头闭壳龟雌性的发情期,雄龟在除冬眠期以外的任何时间都可发情。产卵期为7月底到8月初,每年产卵1次,可分二批产出,每批产2枚。卵乳白色,椭圆形,卵径39.5-41.5毫米×20.7-22.4毫米,重12.0-14.8克。60天左右孵出小龟。
金头闭壳龟是水栖龟,可活动于深水域,但水中必须散布有露出水面的石块供龟休息。若饲养缸大或在水泥池中饲养,则要布置成“水陆”式,陆地面积小于池面积的1/2。金头闭壳龟虽为稀有龟类,但养殖方法难度不大。投喂上应以鲜鱼虾为主。20℃以下停止喂食。饲养金头闭壳龟要特别注意水质的保持,及时换水。秋季当气温低于15℃时,将龟移入室内容器中越冬,容器中放水,水深以达龟背为度,保持4-10℃。越冬成活率一般可达100%。
金头闭壳龟的野生自然资源极为稀少,截至2007年,据估计,全中国野外生存及家庭饲养的总数可能不超过1000只。
金头闭壳龟生态环境受协因素主要有:植物群落结构遭到破坏,主要表现为天然林和次生林常遭砍伐,山体滑坡,部分区域栖息地居民在溪流出水口私自接饮用水管道,造成旱季间歇式断流;受人工建筑需求,大量沙地被取掘;溪流水体环境趋向恶化,有大量生活用水流入,垃圾随意倾倒;人为肆意盗猎行为一直存在;支流河道均有与工、农业生产用水倾注,汀溪河段过度旅游开发(出现各类时尚的人工漂流游等);支流河道存在多道人工拦河坝、水电站、造纸厂;支流河道内人为张捕鱼虾。有诸多受协因子,应为导致与青弋江相通的漕溪河、孤峰河、汀溪河、清溪河的主河道内金头闭壳龟基本无生存条件的重要因素。
仅有黟县县政府已于2007年正式下文批准,在洪星乡规划建设黟县清溪自然保护区,2010年安徽省林业厅将金头闭壳龟的保护列入“濒危野生动物生境维护与改造”项目。该项目因缺乏相关的政策性项目资金支持而难以为继;在金头闭壳龟捕获较多的泾县却仍然没有专门的保护与管理机构。
金头闭壳龟可供食用及观赏,甲可入药,并可用于培养绿毛龟。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00年 ver 3.1)——极危(CR)。
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爬行类)——极危(CR)。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极危(CR)。
列入《2000年农业部修订的中国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Ⅱ级。
1992年安徽省将金头闭壳龟列为安徽省Ⅰ级保护动物。
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
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