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缘闭壳龟外文名Yellow-margined Box Turtle,有2个亚种。
黄缘闭壳龟较其他的淡水龟类胆大,不畏惧人,除交配季节外,同类很少争斗。驯养1个月的个体,即可养成定时定点摄食的习惯;喜干净,饱食后常到清洁水源洗浴和饮水;驯养2~3个月后,在食物的引逗下可随主人爬动。
黄缘闭壳龟是以肉食为主的杂食龟类,在野外以昆虫、蠕虫、软体动物为食,如天牛、金叶虫、蜈蚣、壁虎、蜗牛等,当动物性饵料缺乏时,也食谷实类和果蔬类,在耐饥饿试验中,部分个体甚至能摄食腐烂的植物叶。人工养殖时喜食蚯蚓、黄粉虫、蝇蛆和动物肉以及团状鳗鲡饲料、颗粒状黄鳝饵料,不喜食带皮的死鱼虾,在浅水也捕食小活鱼。
黄缘闭壳龟取食的适宜温度为20~33℃,但以28~30℃时摄食强度最大。摄食量与温度的高低密切相关,当温度低于26℃时,摄食量明显下降。据驯养观察,当环境温度为20~24℃时,摄食量不足体重的1%,且取食次数少,一般2~3天采食一次;当环境温度为25~27℃时,其采食量可达到体重的1~2%,一般1~2天摄食一次;当环境温度稳定在28~31℃时,摄食量为体重的2.5~5%,一般一天摄食一次。
因温度直接影响黄缘闭壳龟的摄食量,因此温度也直接影响其生长速度。黄缘闭壳龟在6~9月取食量最旺盛,生长速度快。在自然条件下一般需要5~6年才能达到性成熟,体重可达400~500克,人工养殖,可提高其生长速度,据1999年7~9月驯养试验群体增重统计,其月增重量的最高值可达到10~15%。自然界的黄缘闭壳龟生长缓慢,主要是因为其行动迟缓,捕食动物能力差,摄食量不足。同时每年的摄食季节短。非冬眠期,饵料和温度是影响其生长速度的直接因素。
雌雄亲龟可以从外观上鉴别出来。雌龟的腹甲平直,尾较粗短,体无异味,躯干部短而厚;雄龟的腹甲稍凹,尾较细长,躯干部长而薄,有臭味,可在繁殖季节招引异性交配繁殖。
黄缘闭壳龟一般4月中旬开始多在草丛中交配。5月下旬到9月中旬为产卵季节,6~7月为产卵盛期,怀卵量1~5枚。约在6月中旬至7月下间卵分批产出,卵壳灰白色,长椭圆形,长40~46毫米,宽20~26毫米,重8.5~18.6克,卵的大小与亲体有关。卵通常产在疏松的近水边的沙土中,产卵多在凌晨和傍晚,产卵时先用后肢扒1个深3厘米左右的穴,前肢支撑着不动,产后用后肢半弧形地扒沙覆盖卵。矍盖的沙土要比平地略高,所以产过卵穴较易发现。也有黄缘闭壳龟找不到合适沙土产卵,而在乱草堆中或在饲养池中产卵,有的未经覆盖的龟卵被自己吃掉,因此人工饲养闭壳龟要在饲养池边岸上建造疏松沙地良好的产卵场所,以提高繁殖率。
各分布区黄缘闭壳龟的野生种群数量已经十分稀少,该种群已经接近灭绝的边缘。
由于野生黄缘闭壳龟的栖息环境不断遭到破坏,人为捕猎的活动加强,导致其野生种群数量持续下降,加之该龟人工繁殖能力低下,人工养殖规模小,市场可供应的数量有限,使得黄缘闭壳龟的价格逐年攀升,由于市场价格的上升进一步导致了该龟在原产地遭到了灭绝性的猎捕。许多山区的居民长期从事黄缘闭壳龟的盗猎活动。在各地多次发现盗猎工具和陷阱,有些盗猎装置十分新鲜,这些都说明针对黄缘闭壳龟的偷猎活动在一些地方一直存在,没有得到任何的有效制止。
黄缘闭壳龟可食用、药用及观赏。苏州地区以此龟制成“断板龟片”、“断板注射液”。前者用以治疗骨结核、关节结核及淋巴结核等。后者除可治各种结核病外,尚可治内外痔疮出血、瘘管及用作癌症辅助药。此外,对化疗引起的白血球数下降有助升作用。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00年 ver 3.1)——濒危(EN)。
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
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爬行类)——极危(CR)。
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濒危(EN)。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中国安徽、江苏、河南等省也均将黄缘闭壳龟列入《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
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