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唇鱼(学名:Bahaba taipingensis)外文名Chinese Bahaba,无亚种,是石首鱼科、黄唇鱼属鱼类。
黄唇鱼在水清时集群,水浊时分散。幼鱼栖息于河口及其附近沿岸。在农历23~26日最低潮、平流水、吹东风时,黄唇鱼苗便会成群浮上水面;当开始涨潮、水流动、不是吹东风时,黄唇鱼苗便散群下沉。
黄唇鱼为肉食性鱼类,以小型鱼类和虾、蟹等大型甲壳类为食,幼鱼则以虾类为食。东莞海域的黄唇鱼,12月至次年5月吃虾为主,6月至8月吃弹涂鱼为主,9月至11月吃鲻鱼为主。
根据捕获的野生黄唇鱼性腺发育的资料统计,中国东莞海域,天然生长的黄唇鱼,体重达15千克以上时,才有完全成熟的卵。卵巢重可达鱼体重的20%,卵粒大小如鲤鱼卵,吸水后比原来大30~50%,估计为黏性卵。黄唇鱼在清明至谷雨前后产卵。中国东莞海域的产卵场,在龙穴到大虎一带的狮子洋海域。产卵后雌性黄唇鱼腹部鳞片粗糙,疑是产卵时,摩擦硬物所致。
黄唇鱼鳔的形态已退化,鳔端向两侧作长管状延长,形成了一种独特类型,在系统发育上成为石首科一个小支,在石首鱼科系统发育上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20世纪60、70年代中国珠江口黄唇鱼年产量约为180吨,为全中国最高,曾创下一网捕获1.5吨黄唇鱼的记录。20世纪80年代初,黄唇鱼仍是虎门海域鱼类优势种,资源量及出现频率排在第6位,占渔获总量的9.0%。改革开放后随着过度捕捞和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黄唇鱼资源量急剧下降,罕见踪迹,已濒临灭绝,每年大概只有数百尾幼鱼被误捕的记录。
为有效保护黄唇鱼这一珍贵资源,促进其恢复、增殖和合理开发利用,2005年,中国东莞市在黄唇鱼现存仅有的产卵场——珠江口虎门海域设立了东莞市黄唇鱼市级自然保护区,这是中国唯一以黄唇鱼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东莞市黄唇鱼自然保护区属野生动物类海洋自然保护区,地处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东侧,位于珠江八大出海口中最大的虎门口。黄唇鱼自然保护区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东起威远岛西岸,西与广州交界,南起太平水道南河口,北至太平水道北河口,面积686公顷。地理坐标为:东至113°39′16″,西至113°36′26″,南至22°45′48″,北至22°48′41″。2022年7月22日,在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全球极危物种黄唇鱼人工繁殖成功,“2022年度黄唇鱼人工繁育技术研究”成果通过专家组验收。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一级。
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
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