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鱼具有商业价值的品种有30多个,目前最常见的是2种鳟鱼(三文鳟、金鳟)和4种鲑鱼(太平洋鲑、大西洋鲑、北极白点鲑、银鲑)。
三文鱼为冷水性鱼类。原栖息于太平洋北部,在海洋里生活了3~5年后(通常4龄达性成熟)才在夏季或秋季成群结队作生殖洄游。根据溯河时间可分为两个生物群,夏型和秋型,上溯进入中国境内黑龙江的仅为秋型。大部分在下游产卵,到达上游产卵的仅为少数。它们沿江而上,日夜兼程,不辞辛劳,每昼夜可前进30-35公里,不管是遇到浅滩峡谷还是急流瀑布,都不退却,冲过重重阻扰,直到目的地。成鱼进入淡水生殖期间后便不摄食。
据中国和挪威科研机构宣布常吃三文鱼可降低患心脑血管病率,三文鱼富含的omega-3高不饱和脂肪酸,可以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对脑组织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
吃三文鱼的注意事项
野生三文鱼的寄生虫比较多,以异尖线虫最常见,容易引起腹痛腹泻,不过海水寄生虫无法在人体内长期生存。相比而言,养殖三文鱼的寄生虫可能会少一些。值得注意的是,淡水养殖的虹鳟鱼有时也会被用来做刺身,但它的风险远远大于三文鱼。这是因为淡水鱼中的寄生虫可以在人体内生存,其中最常见的是肝吸虫。因此,淡水养殖的虹鳟鱼不能生食。异尖线虫可以通过冷冻方法冻死。上海食药监局参照国外标准推荐,在零下20℃冷冻超过24小时或在零下35℃冷冻15小时。
橙红肉色
野生三文鱼以海藻、鱼虾为食,它们体内的虾青素赋予了三文鱼漂亮的橙红色。养殖三文鱼除了吃小鱼小虾外,还会饲喂蛋白质、鱼油等,使得虾青素不足,肉色容易发白。为了提高鱼的感官品质,饲养者常常会给养殖三文鱼喂食一种饲料添加剂——角黄素,使其肉色呈自然的橙红色。不过消费者不必担心,角黄素是一种类胡萝卜素,在很多食物中天然存在,比如蘑菇。由于添加的量很小,角黄素并不会对健康造成威胁,欧盟、美国和国际食品法典都认为它是安全的。
野生与养殖区别
野生三文鱼生存环境竞争十分激烈,为了活下去而疲于奔命,3年之后才能成熟,因此肌肉组织发达,脂肪含量少,肉质柔软紧实,有种吃瘦肉的感觉;养殖三文鱼缺少自然竞争环境和运动空间,饲料都是由高脂肪、高蛋白组成,一般都膘肥体壮,1年不到就可以迅速长到20多斤,鱼体肥嫩富含脂肪,鱼肉上可以看到非常明显的白色脂肪线,口感则比较松软。野生三文鱼的营养略高于养殖的。实验检测发现,人工养殖三文鱼营养也不错,氨基酸组成全面,必需氨基酸总量和呈味氨基酸的质量分数都相当高,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