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栏>>海洋馆

五光十色的软体动物

2023-04-15 17:10:27 453

  海洋中的软体动物,俗称海贝。海贝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分布极广,寒、温、热三个海域,上、中、下三层水深,都有它们的踪迹。尽管海贝的形状各不相同,色彩各异,生活习惯不一,但总的来说,它们的共性是身体柔软不分节,由头、足、内脏、外套膜和贝壳五部分组成。

  章与鲸鱼搏斗

  海兔a生殖链


  由于海贝与人们生活有比较密切的联系,所以大家对它并不陌生。例如,形如扇面的扇贝;壳面有虎纹样斑点而得名的虎斑宝贝。素有"贝王"之称的砗磲贝;世上稀有之宝玛瑙贝;洁白如玉兰的白玉贝;雪白似银的日月贝;还有珍珠母贝和珠耳贝、贻贝、沙蛤、花蛤、西施舌、蚶、蛎、米螺、角螺、伞螺等等,不下十余万种。光听这些别致的名字,你就知道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海贝有多么漂亮。

  1、红螺


  红螺有两种,一种个体较大,产于南、北各地沿海,叫作红螺;一种个体较小,只产于南方沿海,叫作皱红螺。它们都是在浅海泥沙滩上生活的种类。它们的肉,特别是足部的肌肉肥厚,同鲍鱼一样,也是很好的海产食品。

  红螺的贝壳呈球状,壳质坚厚,表面生有肋纹及棘突。壳口内面很光滑,呈橘红色,所以便获得了红螺的名称。


  红螺除了肉可以食用以外,贝壳也很有用。贝雕厂用它制作的烟具或其他小工艺品很受人们的欢迎。初来海边的人们很喜欢找几个红螺贝壳作纪念品。


  与红螺相近的许多螺类,通称骨膘,它们的贝壳长得稀奇古怪:有的前沟特别长,像个伸长的鸟嘴;有的贝壳表面长着许多瘤状突起;有的长有长棘或刺,真是奇形怪状无所不有。它们的贝壳虽然没有宝贝、芋螺等的鲜艳多彩,但也是人们很喜欢收藏的种类。

  2、夜光蝾螺


  夜光蝾螺属于腹足纲中的软体动物,肉可食用,壳可做贝雕,分布在我国的西沙群岛、海南岛、台湾岛等地的潮下带。


  3、砗磲


  砗磲也叫车渠,是分布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一类大型海产双壳类。世界上报道的只有6种,都生活在热带海域的珊瑚礁环境中。我国的台湾、海南、西沙群岛及其他南海岛屿也有这类动物分布。它们的贝壳大而厚,壳面很粗糙,具有隆起的放射肋纹和肋间沟,有的种类肋上长有粗大的鳞片。

  在海里生活的砗磲,当潮水涨满把它淹没时,便张开贝壳,伸出肥厚的外套膜边缘进行活动。它们的外套膜极为绚丽多彩,不仅有孔雀蓝、粉红、翠绿、棕红等鲜艳的颜色,而且还常有各色的花纹。


  砗磲也和其他双壳类一样,也是靠通过流经体内的海水把食物带进来的。但碎碟不光靠这种方式摄食,它们还有在自己的组织里种植食物的本领。它们同一种单细胞藻类--虫黄藻共生,并以这种藻类作补充食物,特殊情况下,虫黄藻也可以成为砗磲的主要食物。


  砗磲和虫黄藻有共生关系,这种关系对彼此都有利。虫黄藻可以借砗磲外套膜提供的方便条件,如空间、光线和代谢产物中的磷、氮和二氧化碳,充分进行繁殖;砗磲则可以利用虫黄藻作食物。砗磲之所以长得如此巨大,就是因为它可以从两方面获得食物的缘故。


  砗磲是双壳类中最大的种类,最大的壳长可达1.8米,重量可达500公斤。一扇贝壳便可以供给婴儿做洗澡盆使用。砗磲的贝壳可以制做各种用具,肉可以吃。


  4、蛏子


  在沿海的泥滩上,生活着一种双壳类,叫作"蛏子"。它喜欢生活在有淡水流入的河口附近,是我国沿海常见的一种软体动物。

  短石蛏


  蛏子的肉很好吃,并且价格也很便宜,所以是一种大众化的海产食品。在我国沿海,尤其是浙江和福建两省,都用人工方法养殖它。


  因为是在软泥滩上生活,所以蛏子的两个贝壳很薄也很脆。贝壳的形状近乎长方形,表面常生长着一层浅绿色的薄皮。


  蛏子的两个水管很发达,它完全靠着这两个水管与滩面上的海水保持联系,从入水管吸进食物和新鲜海水,从排水管排出废物和污水。


  蛏子在软泥滩上挖穴生活,潜伏的深度随季节而不同:夏季温暖,潜伏较浅;冬季寒冷,潜伏较深。平时潜伏的深度大约为体长的5-6倍,最深可以达到40厘米,约为体长的10倍。如果我们在海滩上看到相距不远的两个小孔,用长钩触动一下能喷出少许海水来,那么底下一定有蛏子。这两个小孔就是蛏子两个水管伸出的地方。蛏子的大小可以从两个小孔之间的距离推算出来,其体长约为两孔距离的2.5-3倍。

  5、鲍鱼


  鲍鱼的肉很好吃,是名贵的海产食品。但它不是鱼,而是一种爬附在浅海低潮线以下岩石上的单壳类软体动物。


  在鲍鱼的身体外边,包被着一个厚的石灰质的贝壳,这是一个右旋的螺形贝壳,呈耳状,它的拉丁文学名按字义翻译可以叫作"海耳",就是因为它的贝壳的形状像耳朵的缘故。


  鲍鱼的足部特别肥厚,分为上下两部分。上足生有许多触角和小丘,用来感觉外界的情况;下足伸展时呈椭圆形,腹面平,适于附着和爬行。我们吃鲍鱼主要就是吃它足部的肌肉。


  鲍鱼生活在水流湍急、海藻繁茂的岩礁地带,在沿海岛屿或海岸向外突出的岩角都是它们喜欢栖息的地方。鲍鱼多爬匍于岩礁的缝隙或石洞中,它们分布的水深随种类而不同,像我国北方的盘大鲍一般分布在10多米的水深处,在冬季为了避寒向深处移动,深度可达30米。到了春季慢慢上移,有的可在潮线下数米生活。


  鲍鱼喜欢吃褐藻或红藻,像盘大鲍很喜欢吃裙带菜、幼嫩的海带和马尾藻等。鲍鱼的食量随季节而有变化,一般水温较高的季节吃得多;冬季不太活动,吃得少。


  鲍鱼的种类很多,分布也很广,我国沿海都有鲍鱼分布。在北方,以大连及长山岛出产较多,出产的都是盘大鲍,它们的个体较大,呈卵球形。在南海则出产杂色鲍和耳鲍等,杂色鲍和盘大鲍的形状相似,但个体较小;耳鲍体形较长,贝壳更像耳朵,它足部的肉最肥厚,平时贝壳不能完全把它包在里面。

  6、宝贝


  在海产的贝类中,有很多种具有非常美丽光泽的贝壳,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人们都是非常喜爱它们的。在这些种类中,最有名的是宝贝。在古代还没有黄金、货币的时候,人们就是用这些宝贝的贝壳当作货币使用的。因此相传下来,一切有价值的、珍奇的东西就都称宝贝。宝贝是生有一个贝壳的单壳贝类,大部分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的海洋里。在我国的福建、台湾、广东、海南以及东沙、西沙群岛等沿海,都可以找到很多种宝贝。宝贝的贝壳一般都近于卵圆形,壳面非常光滑,而且随着种类的不同具有各种不同的花纹,非常好看,犹如人工制造出来的美术品。


  宝贝为什么那样光泽呢?我们可以从宝贝的生活状况来说明这个问题。


  宝贝和其他贝类一样,也是营爬行生活的。它在爬行的时候,头部和足部都从壳口伸出来。除了头部和足部以外,宝贝边缘的外套膜就从贝壳的腹面两侧向上把贝壳整个包被起来。这样,当宝贝活动的时候,贝壳总是被翻出来的外套膜所包围,外套膜能经常分泌珐琅质,使贝壳着上光泽。


  宝贝的种类很多,在我国沿海已经发现的就有40多种。其中最普通的一种叫货贝,这是一种小型的宝贝,贝壳椭圆形,淡黄色或金黄色,背面常有两道灰色的横纹,极为光亮。这种宝贝,在古代曾被很多地区当作货币使用。现在我们写的"贝"字,就是按照这种宝贝的形状创造出来的。货贝的分布范围仅限于热带海区,我国的海南省南部、西沙群岛等地都很常见,退潮以后,在珊瑚礁上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它。另一种比较常见的宝贝叫缓贝,这是一种中等大小的宝贝,贝壳淡褐色,上面被有纵横交错的棕色条纹和星状圆斑,两侧缘及星部有紫褐色斑点。

  7、牡蛎


  牡蛎又叫蛎黄、海蛎子。它的肉很好吃,营养价值很高,所以人们不但采捕自然生长的种类,而且还想方设法对某些种类进行人工养殖。它同贻贝、扇贝、泥蚶等都是海水养殖的重要对象,在海产品的生产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目前全世界牡蛎的年产量已超过100万吨,可见都非常重视它。我国沿海所产的牡蛎种类,约有20种左右。最常见的有密鳞牡蛎、近江牡蛎、褶牡蛎、长牡蛎和大连湾牡蛎等5种。

  8、蛤蜊


  位于山东半岛、胶州湾畔,景色秀丽的海滨名城--青岛的独特海产品是蛤蜊。


  蛤蜊的中文名叫杂色蛤仔,在青岛附近,它主要产于胶州湾内,栖息在潮间带中、下区以下的泥沙滩海底,以干潮线以下产量最多。其栖息于泥沙中的深度,一般都不超过自己身体长度的2倍。每逢阴历的初一、十五,落大潮后人们多去海滩挖掘这一海味来解馋。大量生产则用挖蛤蜊船在深水处采捕。


  蛤蜊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它的营养也比较全面,实属物美价廉的海产品。它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铁、钙、磷、碘、维生素、氨基酸和牛黄酸等多种成分,是一种低热能、高蛋白,能防治中老年人慢性病的理想食品。


  蛤蜊味咸寒,具有滋阴润燥、利尿消肿、软坚散结作用。《本草经疏》中记载:"蛤蜊其性滋润而助津液,故能润五脏、止消渴,开胃也。咸能入血软坚,故主妇人血块及老癖为寒热也。"现在除这种传统用法外,还对蛤蜊组织进行化学提取,提取物称为蛤素。动物实验证明,蛤蜊对小鼠的肉瘤和腹水瘤都有抑制作用和缓解作用。


  现代医学认为,蛤蜊肉炖熟食用,一日三次可治糖尿病;蛤蜊肉和韭菜经常食用,可治疗阴虚所致的口渴、干咳、心烦、手足心热等症。常食蛤蜊对甲状腺肿大、黄疽、小便不畅、腹胀等症也有疗效。

  9、海中鸡蛋--贻贝


  贻贝在我国北方叫海红,其肉的干制品叫做淡莱。贻贝的种类很多,仅沿海就有30多种,其经济价值较大的种类有:紫贻贝、厚壳贻贝和翡翠贻贝。我国北方沿海常见和养殖的贻贝主要是紫贻贝。


  贴贝依靠其足丝附着在礁石或其他物体上生活,且可在小范围内爬行活动。贻贝对环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因而分布广泛。我国自北至南沿海均有分布。


  贻贝的营养价值很高,若将鸡蛋的营养指数定为100,那么干贝是92,虾是95,牛肉是80,而贻贝则是98。由于贻贝的营养指数如此之高,所以人们把贻贝称为"海中鸡蛋"。


  据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贻贝能治疗虚痨伤惫、精血衰少,吐血久痢,肠鸣腰痛等疾,对治疗妇女病亦有一定疗效,还是妇女产后的滋补品。据国外报道,贻贝含有动脉硬化患者及老年人营养所必须的成分,能防止地方病和甲状脓肿。贻贝的药理价值同它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是分不开的。为此,贻贝一直是世界性养殖贝类。我国贻贝养殖实验从1958年开始进行,并获得成功。


  贻贝人工育苗法是指在产卵期用温度或阴干刺激诱导亲贝产卵,然后将孵化的幼虫放在室内水槽中培养,20天左右幼虫即可附着于附苗器上。贻贝养殖一般采用与海带养殖相似的筏式吊挂养殖法,多在8月份包苗,养殖到翌年三月中旬达到5-8厘米时采收。目前北方沿海又试行贻贝和海带问养法,贻贝的排泄物为海带提供了肥料,海带的生长则改善了贻贝的生活环境。我国贻贝养殖面积达2000公顷以上。总产量可达6万吨,为贝类养殖产量之冠。

  10、鹦鹉螺


  鹦鹉螺属于头足纲中的四鳃类。古老的头足类也都鹦鹉一样,有不同形状的贝壳。但到现在它们大都已经灭绝,唯一余下的只有在海底生活的鹦鹉螺了,所以鹦鹉螺是一种"活化石",属于国家保护动物,很久以来便是动物进化系统研究中的很有价值的材料之一。


  鹦鹉螺是一种底栖性的动物,平时在海底爬行,偶然也漂浮在海中游泳。它的游泳方式跟乌贼相仿,是利用它的两片互相包被的漏斗喷水进行的。鹦鹉螺的触手数目很多,一共有90个。其中有两个合在一起变得很肥厚,当肉体缩到贝里的时候,用它盖住壳口,这与腹足类的厣的作用相当。世界上生活的鹦鹉螺一共只有3种,数量也不多,它们的贝壳很好看,珍珠层很厚,可供玩赏或制作工艺品。

  11、扇贝


  扇贝是我国山东沿海著名的海产珍品之一,特别是位于渤海中的长山列岛所产的扇贝尤为驰名。顾名思义,扇贝一名是因为它的贝壳形状很象折扇的扇面而得名。因为它生活在海里,所以人们又称它为"海扇"。


  扇贝一般用足丝附着在岩石或沙质海底上生活,在人们把它从海中采来,移入水族箱中时,由于新环境的刺激,短时间它们表现得十分活跃。时而将闭壳肌舒展,两扇贝壳随之张开,外套膜边缘的触手象太阳放射出的光芒一样伸展在壳外,十分好看;时而又收缩闭壳肌,将贝壳关闭。由于闭壳肌的急剧伸缩,贝壳快速的开、闭,排出的水流产生很大的反冲作用。扇贝借助排出水流产生的反作用力,在水中快速游动,特别是幼小的扇贝表现得更为突出。它们能象"飞"一样,瞬间由水族箱的底部"飞"出水面,有时还能"飞"到水族箱外来,因此,人们称它们是会"飞"的贝类,当然这种"飞"行表演不能持续很长时间,待它们对新环境适应后,便静卧在水底,并且伸出足丝固着在水箱的池底上,开始了平静的生活。


  扇贝肥嫩而大的闭壳肌的干制品是名贵的海味--干贝,所以它又有"干贝蛤"一名。


  扇贝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而且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无机盐和多种维生素,是名贵的海产珍品。扇贝不仅食用价值高,而且还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据报道,其韧带的浸出物对医治癌症有一定的疗效。


  正因为扇贝的经济价值高,所以世界各海洋国家都相继开展了人工养殖工作。我国沿海养殖的主要种类是栉孔扇贝和华贵栉孔扇贝两种。

  12、鹧鸪鹑螺


  鹧鸪鹑螺。分布于我国西沙、台湾等地潮间带水域。

  13、浅缝骨螺


  螺层约8层。缝合线浅。每一螺层有3条纵肿肋。螺旋部各纵肿肋的中部有1尖刺;体螺层的纵肿肋上具有3校长刺,其间有的还具1支短刺。体螺层纵肿肋之间有5~7条细弱的肿肋。壳面的螺肋细而高起。


  壳表面黄灰色或黄褐色。前沟很长,几乎呈封闭的管状,其上尖刺通常不超过前沟长度的1/2。厣角质。


  暖海产。生活于数十米深的砂泥质海底。为海底拖网习见的种类。分布于我国浙江以南沿海,日本也有分布。

  14、带蝾螺


  壳质结实。螺层约6层。缝合线明显。壳顶略尖。体螺层宽大。壳面膨胀,光滑,生长纹纤细。壳色鲜艳,丰富多彩。壳顶粉红或紫红色。贝壳通常为淡黄或褐色底,配有棕色或绿色螺带,螺带上具有黄白色斑纹。壳口圆,内面白色,具珍珠光泽。外唇简单,内唇厚。无脐孔。厣石灰质。


  暖海产。栖息于浅海水深5~20米岩礁和珊瑚礁间。见于我国西沙群岛,日本奄美以南的西太平洋及中太平洋有分布。

  15、双沟鬘螺


  又名球冠螺。壳较小,略呈球形。壳面膨圆,淡褐色。螺旋部稍高起。壳面有纵横行的细肋。体螺层块。壳口内面白色或淡褐色。外唇厚,向背部翻卷,内侧缘具肋状齿;内唇下部稍扩张形成1片状面,肋状齿发达。前沟宽短,向背方扭曲。脐孔小。厣角质,薄而小。


  生活在浅海砂质或泥砂质海底。见于东海和南海,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也有分布。

  16、卵黄宝贝


  壳呈卵圆形,背部膨圆,前端稍尖瘦。表面光滑具瓷光,黄褐色或灰黄色,有乳白色色斑及不明显的褐色色带3条。壳两侧有延伸至基部的细密线纹。螺旋部被珐琅质所覆盖。基部呈淡褐色。壳口窄长。外唇齿约24~32枚,内唇齿约20~27枚。壳内面白色或淡紫色。


  生活在低潮线附近岩石和珊瑚礁间。我国台湾和南海沿岸均产,日本、菲律宾也有分布。

  17、中国鹑螺


  壳略呈球形。螺旋部低。体螺层膨大。淡黄色。螺层约7层。壳面具发达而宽平的螺肋。每隔一二条肋出现1条或2条颜色较淡的螺肋,其上有褐色的斑块。壳口半圆形,内面谈褐色,刻有深的螺肋。外唇薄,边缘具缺刻;内唇下部向外翻卷与螺轴形成假脐。前沟宽短,向背方扭曲。无厣。


  生活在浅海砂质或泥砂质海底。见于我国东海及南海,日本也有分布。

  18、虎斑宝贝


  壳较大,卵圆形,背部膨圆,两端微凸,前端较尖瘦。壳顶部位向内凹陷。壳表光滑,有瓷光,淡黄色或白色,布有大小不同的黑褐色斑点,似虎皮的斑纹,故名。螺旋部被珐琅质阮覆盖,背线明显。基部呈乳白色。内唇中部稍后有1块黑褐色斑纹。壳口窄长。外唇齿约24~30枚,内唇齿约22~26枚。壳内面白色。


  生活在潮下带岩礁或珊瑚礁海底。见于我国台湾、广东、海南和西沙群岛。为印度--西太平洋热带海区广分布种。壳供观赏用。

  19、沟纹鬘螺


  壳呈卵圆形,黄白色,具有较宽的纵走红褐色波状花纹。螺层约9层。螺旋部较短,具纵横的细肋,并交叉形成粒状突起,有时还出现纵肿肋。体螺层膨大,腹面左侧具发达的纵肿肋。壳口狭长。外唇厚而向外翻卷,内缘具齿肋;内唇下部延伸成片状,并具许多不规则的肋。前沟宽短,向背方弯曲。厣角质。


  生活在低潮区至浅海的砂质底。见于我国东、南沿海,日本也有分布。

  20、大轮螺


  壳呈低圆锥形,结实,黄褐或青灰色,具淡黄褐色壳皮。螺层约9层。壳顶低。各层宽度增加迅速。螺旋部有4条呈念珠状的螺肋,体螺层有5条。肋的宽度不等。缝合线深呈沟状。沿着缝合线的上下2条螺肋上面,有红褐色和白色相间的斑点。壳基部平。脐孔大而深。在脐孔周缘有具齿状缺刻的螺肋,在此肋外围有2条较深的螺沟。厣角质。


  生活于浅海泥砂质海底。见于广东和海南沿海,日本、爪哇和斯里兰卡也有分布。

  21、铁斑风螺


  壳较小,结实,黄白色,具棕色斑点。螺层约8层。在各螺层的中部和体螺层的上部扩张形成肩角,肩角上有结节状突起。体螺层稍膨大,有2条不完整的橄榄色色带。壳口梭形,内面谈棕色,刻有多数沟纹,外缘有紫褐色镶边。外唇边缘加厚,近后端弯曲形成1个棱角。前缺刻浅。内唇紧贴壳轴。前沟短小。厣柳叶形,角质,一侧具齿。


  生活在低潮线附近的砂滩上。见于我国台湾和南海沿岸。为西太平洋热带海区习见种。

  22、钝梭螺


  壳纺锤形,前后两端延伸呈剑状,中部卵圆形。壳呈肉色,富有光泽。壳面具环行沟纹,在两端剑状突起部的环纹较明显。壳口狭长,下方稍宽。外唇较厚,弧形;内唇薄,中部膨圆。前、后沟极长,呈半管状,尖端部稍向背方翘起。


  生活在浅海。见于南海,马来西亚、日本、澳大利亚也有分布。

  23、栉孔扇贝


  俗称海扇、干贝始。其闭壳肌干制品称干贝。贝壳圆扇形。壳高略大于壳长。右壳较平,左壳略凸。铰合部直,中顶。左壳有粗肋10条左右,右壳约有20余条较粗的肋。两壳肋均有不规则的生长棘。前耳大于后耳。壳表呈浅褐色、紫褐色、橙黄色、红色和灰白色。外韧带薄,内韧带发达。足丝孔位于右壳前耳腹面,并具有6~10枚细栉状齿。


  栖息于自低潮线至60余米或更深的海底。以足丝附着在岩石或贝壳上。分布于黄渤海,朝鲜、日本也有分布。干贝营养丰富。贝壳可作贝雕的原料。是人工养殖种类。

  24、缢蛏


  贝壳长形,背腹缘近于平行,前、后端圆。壳顶位于背缘,略靠前方。外韧带。生长线明显。壳的申央稍偏前方有1条自壳顶至腹缘微凹的缢沟。壳面被1层黄绿色的外皮。壳内面白色。壳顶下方有与壳表凹沟相应的1条突起。铰合部小,右壳有主齿2枚,左壳有主齿3枚。


  埋栖型贝类。生活于河口或有少量淡水流入的内湾。广布于我国沿海,日本也有分布。肉味鲜美,为我国重要养殖贝类。

  25、地纹芋螺


  贝壳呈筒状。螺旋部略高出体螺层。每一螺层缝合线的紧上方和体螺层的肩部有1列明显的结节突起,在体螺层肩部结节突起约有10个。壳面平润,淡肉色,饰有褐色网目状的细小花纹。在体螺层上、中、下3部各印有1条宽的断续的紫褐色色带。壳口狭长。


  该种动物具毒腺。人不慎被咬伤后有生命危险。它生活在低潮线附近至数米水深的砂滩上或珊瑚礁间。见于我国西沙群岛和海南南部,为印度--西太平洋广布暖水种。

  26、货贝


  壳小,背部中央高起,两侧较低平,在贝壳后方的两侧形成结节突起。螺旋部被珐琅质覆盖。背线不清楚。壳面为鲜黄色,两侧缘部色较淡。背部具有2~3条灰绿色横带。基部平,黄白色。壳口窄长。唇齿粗短,每侧约12~13枚。壳内面紫色。


  生活在潮间带中潮区至潮下带的岩石和珊瑚礁间。见于我国台湾、海南南端和西沙群岛,为印度--西太平洋广分布种。古时曾以贝壳作货币使用,故名。

  27、棕带焦掌贝


  壳小,长卵圆形。背部膨圆,两侧缘稍厚。壳面光滑具瓷光,乳白色,具有宽的棕褐色色带3条。螺旋部被珐琅质所覆盖。壳基部洁白色。壳口窄长,近直。外唇齿约16~18枚,内唇齿约14~17枚。壳内面白色。


  生活在低潮线附近的岩礁间。见于我国海南和西沙群岛,日本、印度洋也有分布。

  28、大马蹄螺


  贝壳大而坚厚,锥形。壳顶尖.螺旋部大。每一螺层的上半部有3~4条螺肋,螺肋由多数粒状突起连成;螺层下半部靠近缝合线的上方具l列粗大的瘤状突起。生长纹清楚。壳色灰白,具粉红和紫红色火焰状花纹。壳表被有1层黄褐色的壳皮。壳底平。壳口斜。外唇简单;内唇厚,扭曲成S形。厣角质。


  暖水性种类,生活于低潮线至数10米深海底的珊瑚礁、岩石上。分布于我国海南、西沙和南沙群岛,及日本、印度支那半岛等地。壳可做工艺品,肉可食用。

  29、纵肋织纹螺


  贝壳呈短尖锥形。螺层约9层。缝合线深。螺旋部高。壳表具有显著的纵肋和细密的螺纹,两者相互交织成布纹状。纵肋的上端较粗大。在每一螺层上通常生有1~2条粗大的纵肿脉。壳表淡黄色,混有褐色云斑。外唇边缘有厚的镶边,内缘通常有6个齿状突起;内唇薄。前沟短而深,后沟为1小的缺刻。


  栖息于潮间带及潮下带的泥砂质海底。为我国沿海习见种,日本也有分布。肉可食用。

  30、杂色笔螺


  贝壳小,呈卵形,螺旋部较小。螺体层较大。壳表有弱的螺旋纹。壳口的外唇肥厚。壳表有不连续的黄条斑。壳轴和壳口略带紫色。


  栖息与潮间带下的岩礁或岩礁下的沙底。见于我国南海、日本也有分布。

  31、荔枝螺


  属于腹足纲钟的软体动物,分布在我国东海、南海潮间带。

  32、冠螺


  有成唐冠螺。壳大而厚重,略呈球形或卵圆形,灰白色。螺旋部低矮。体螺层膨大。体螺层有3条粗壮的螺肋,肩部的1条有5~7个角状突起。可口窄长。内、外唇扩张呈桔黄色的盾面。外唇内缘有5~7个齿。可口内免围深桔红色。前沟短,向后部扭曲。


  生活在水深1~20多米的沙质海底,鉴于我国台湾和西沙群岛,日本也产。肉供食,壳可观赏。

  34、海兔


  海兔是一种叫海粉的海产品,它不仅是消炎退热的良药,而且含有丰富的营养,是我国海南沿海居民所喜爱的大众食品。海粉是什么东西呢?原来它是一种贝类所产的卵,这种贝类就是海兔。从外表看,海兔的体形确实像一只兔子,所以它就获得了这个名称。海兔是在浅海生活的贝类,喜欢生活在海水清澈、潮流较通畅的海湾,在低潮线附近的海藻间最多。它们以各种海藻为食,体色和花纹与栖息环境中的海藻极为相似,这样就可以很好地隐蔽起来,使敌人不能发现。


  

乌贼和它的喷水式推进器

  乌贼的相对长度和游泳速度的比例示意图

  35、乌贼


  海里有一种能够吐墨的动物叫鸟贼。因为它能吐墨,所以也叫墨鱼。鸟贼是属于贝类,它是头足纲二鳃目中的重要代表。乌贼不但能够像鱼类一样长期地在海里游泳,而且游泳的速度还非常快,有人称它为"海里的火箭",这个比喻是非常恰当的。在乌贼头的下面,有一个很特殊的器官,叫作漏斗。漏斗是一个锥状的管子,也是脚的一部分。这个管子一方面起着像蛤类的水管一样的作用,是生殖细胞、排泄物、呼吸、水墨汁的出口处;另一方面也是乌贼的运动器官。乌贼可以随时变换身体的颜色,一会儿明,一会儿暗,一会儿紫,一会儿又变成别的颜色。这是因为乌贼皮肤的下面有很多能够伸缩的色素细胞,在这些色素细胞的周围有放射状的肌肉纤维,由于肌肉纤维的收缩,可以使色素细胞放大或缩小的缘故。乌贼经常变化体色来适应颜色深浅不同的外部环境,同时也利用它来恐吓敌人。乌贼有个特殊防御武器,那就是身体里面的墨囊,墨囊里面有浓厚的黑色墨汁。当乌贼遇到敌人的时候,就把墨囊里的墨汁经过漏斗喷射出去,这就像放烟幕弹一样,把周围的海水完全染黑,使敌人看不到它,从而逃避敌人的袭击。乌贼的肉非常好吃,它的肉里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营养十分丰富,所以它也跟鱼类和其他的贝类一样,成了我们很好的食品。

  36、枪乌贼


  除了乌贼以外,海洋里还生活着很多头足类动物,它们也都是游得很快的种类,其中鱿鱼和枪乌贼最有名。它们的肉比乌贼味美,所以世界各国对它们的捕捞也都非常注意。尤其是鱿鱼,在朝鲜、日本等国的沿海出产丰富。我国出产的鱿鱼和朝鲜、日本等国出产的不一样,它在分类学上叫作"枪乌贼"。


  枪乌贼的头和躯干都很狭长,尤其是躯干部,末端很尖,形状很像标枪的枪头,而且它在海里的行动又是那么迅速,所以人们叫它枪乌贼。


  枪乌贼生活在离岸不太远的海区。每到春季产卵时,成群的枪乌贼游到近岸产卵。卵都包被在一个棒状的、透明的胶质鞘内。常有很多棒状卵鞘基部联在一起,附着在岩石或其他物体上,形状好像一朵白色的花,非常好看。

  37、章鱼


  章鱼跟乌贼一样,也是属于头足类的动物,因为它的脚也是生在头顶上的。不过它只有八只脚,而没有像乌贼那样专门用来捕捉食物的捉脚。它的八只脚很长,好像八条带子,所以渔民们都把它叫作"八带鱼"。

  章鱼也是很凶猛的动物。在它的脚上长有吸着力很强的大吸盘。如果我们捉到一个小章鱼,把它拿在手里,它马上就会用吸盘吸住我们的手,要想把它取下来还很费力呢!


  章鱼的身体里面也有墨囊,而且所含的墨汁也是含有毒素的,不但可以用来防御敌人,而且还可以用来进攻敌人。一件很有趣的事实是,章鱼在休息的时候,并不是全身一齐休意,而是留有一条或两条长脚值班,不停地转动。尽管它的身体和其他的脚感觉都比较迟钝了,但是,如果轻微地触动到它的值班脚,章鱼就会立刻跳起来,并释放出浓厚的墨汁,把自己隐藏起来。


  因为章鱼具有强有力的脚和吸盘,又有很好的防御工具,所以在海洋里和它相同大小的动物都会受到它的侵害。就连最大的、装备最好的螯虾,身体的大小虽然和章鱼差不多,但也难免要成为它的牺牲品。章鱼的肉很肥厚,也是优良的海产食品。

动物标签: 章鱼 乌贼 甲壳类 鱿鱼 贻贝 沙蛤 花蛤 西施舌 米螺 角螺 伞螺 红螺 海兔 蛏子 鲍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