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意义]膜翅目包括人们常说的蜂和蚁,常见的有蜜蜂、蚂蚁、马蜂、姬蜂、小蜂、叶蜂等等。除叶蜂类危害植物外,大多数种类都有益昆虫,是著名的资源昆虫、传粉昆虫和天敌昆虫,具有极大的经济意义。
[识别要点]体长0.2-50毫米。一般有2对膜翅。前翅大,后翅小,以翅钩列相连接(后翅前缘有1列小钩与前翅后缘连锁),翅脉较特化。口器咀嚼式或爵吸式。腹部第1节多向前并入胸部,常与第2腹节形成细腰。
本目的特征可以总结为:后翅钩列膜翅目,蜂蚁细腰并胸腹;捕食寄生或授粉,害叶幼虫为多足。
[种类与分布]世界已知约10万种,但未知种仍然很多。我国已记载种。
[分类系统与重要科介绍]膜翅目分为2-3个亚目,49-89个科。
I、广腰亚目Symphyta
腹部与胸部相接处不收缩为细腰状,后翅至少有3个基室(中室、亚中室、亚臀室)。转节2节。幼虫植食性,具胸足3对,多数有腹足,但没有趾钩,可与鳞翅目幼虫相区别。
(1)叶蜂科Tenthredinidae
前胸背板后缘凹入,身体粗短。前翅有翅痣,翅室多。前足胫节有2个端距。产卵器扁锯状。植食性,许多种穿梭于花间,有的捕食蝇类或小甲虫,孤雌生殖普遍。本科已知4000多种,占广腰亚目已知种的2/3。我国常见的有小麦叶蜂Dolerus tritici Chu、梨实蜂Hoplocampa pyricola Rohwer等。
II、细腰亚目Apocrita
腹部基部紧束成细腰状,或延伸成柄状,腹部第1节向前并入胸部,称并胸腹节。转节1-2节。后翅有1-2个基室。幼虫无足。
(I)、锥尾组Terebrantia
腹部末节腹板纵裂,产卵器多外露,从腹部末端伸出。后翅无臀叶。足的转节多为2节。
(1)姬蜂科Ichneumonidae
体长3-40毫米,触角16节以上,不呈膝状。前翅有翅痣,翅脉发达,有3个盘室。幼虫寄生于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膜翅目、脉翅目等全变态类昆虫的幼虫和蛹。世界已知近15000种,广泛分布,我国已知约1000种,是重要的天敌昆虫。
(2)茧蜂科Braconidae
体长2-12毫米。与姬蜂科相似,区别在于:前翅有2个盘室,腹部第2、3节背板愈合。幼虫寄生于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昆虫,也寄生于半翅目、长翅目昆虫。通常寄生于幼虫和蛹,也有的寄生于鞘翅目和半翅目的成虫。世界已知近4500种,广泛分布,我国已知约300种,是重要的天敌昆虫。
(3)小蜂总科Chalcidoidea
体长0.17-16毫米,一般1-5毫米。触角膝状,13节以上。翅脉极退化,仅前缘1-2条翅脉,无明显的翅痣和翅室。前胸背板不伸大翅基片。转节2节。除少数保持或返回植食性外,绝大多数寄生于昆虫的卵、幼虫、蛹、成虫及蜘蛛的卵、幼蛛和成蛛,是重要的天敌昆虫类群。
(4)瘿蜂科Cynipidae
体长1-6毫米,光滑或有细毛,蓝色、褐色或黄色,有光泽。触角丝状,11-16节。前胸背板伸达翅基片,足的转节1节。前翅无翅痣。幼虫多数寄生在壳斗科植物,造成虫瘿。重要的害虫有板栗瘿蜂Dryocosmus kuriphilus Yasumatsu等。
(II)针尾组Aculeata
腹部末节腹板不纵裂,产卵器特化为螯刺,出自腹部末端,一般缩入体内而不外露。转节1节。后翅多有臀叶。
(1)泥蜂科Sphecidae
一般黑色,有黄色、橙色或红色的斑纹,体光滑或有毛。腹部纺锤形,具有明显的腹柄。足细长,前足适于开掘,中足胫节有2距。后翅具臀叶,多数有闭室。常捕食鳞翅目幼虫与直翅目昆虫作为子代的贮粮。常见的有黑足泥蜂Sphex subtruncatus Dahlbom等。
(2)胡蜂总科Vespoidea
通常说的马蜂就属这类昆虫,体型较大,色泽鲜艳,多黄、黑、棕色,有彩斑。触角一般雄13节,雌12节,偶有例外。前胸背板向后延伸达翅基片。休息时翅纵褶覆盖在身体上。肉食性,多数有社会行为,是农林害虫的天敌,也是养蚕业、养蜂业的害虫。成虫、幼虫和蜂巢可入药,蜂毒是昂贵的良药。但人畜误碰蜂巢,群蜂追螯,常致受伤,严重者会引起死亡。常在人的居住地区筑巢与活动。包括19个科,常见的有胡蜂科和马蜂科。
(3)蚁科Formicidae
俗称蚂蚁。体小,黑色、褐色、黄色或红色。体光滑或有毛。触角膝状,4-13节,柄节很长,末端2-3节膨大。腹部第1节或1、2节呈结状。有翅或无翅。前足的距大,梳状,为净角器(清理触角用)。为多态型的社会昆虫,已知14000多中。常见的有家蚁Monomorium pharaonis L.等。
(4)蜜蜂总科Apoidea
小到大型,多数体被绒毛或由绒毛组成的毛带,少数体光滑或具有金属光泽。中胸背板的毛分枝或羽状是本总科的主要特征。触角雄13节,雌12节。前胸背板不伸达翅基片。转节1节,多数种类后足为携粉足。
生活方式有三种类型:①社会性,②独栖性,③寄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