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无头苍蝇
形容做事找不到目标,到处碰壁。
苍蝇是双翅目昆虫,我国最常见而与人类关系最大的为舍蝇(Musca domestica vicina Macquart),也就是家蝇在我国分布的一个亚种。
2、热锅上的蚂蚁
形容焦躁不安的样子。
3、噤若寒蝉
像晚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响。比喻不敢说话。噤:闭口,不作声。若:好象。寒蝉:晚秋的蝉,一般不再叫。
蝉俗称知了,是大自然的音乐家。夏秋季节,当你走进树林时,你就会听到:“知了,知了”的悦耳动听的蝉鸣声。蝉的鸣叫声既不是用嘴,也不是用嗓,而是用翅后空腹里的一对似钹般的“乐器”发出的。蝉鸣,是它的求偶手段,标志着它要举行“婚礼”了。会鸣的都是雄蝉,而雌蝉都是“哑巴”,但雌蝉有专门听雄蝉声音的耳朵(听器)。蝉生活在树上,它有一个针一样的长嘴(刺吸式口器),能插入树枝吮啄汁液。而且,雌蝉在产卵时还要划开树皮,损伤树木。而卵孵化出幼虫,落到地面,钻入土中靠吃树的嫩根生活好几年。有一种十七年蝉,顾名思义要活17年之久。到春暖花开时,蝉的幼虫才爬上树干脱壳而去,渐渐老熟,变为成蝉,爬到树梢上去。夏天,人们常可以看到柳、杨、榆等碧绿的树冠上,出现一蓬蓬蜡黄的枯枝,这就是蝉的所为。所以说蝉是树木的害虫。但蝉又是著名的观赏昆虫,蝉蜕是有用的中药。
[成语故事]
东汉时,有个人叫杜密,少年时就显示出了特有的才华。他曾任太山太守、北海相、尚书令、河南尹、太仆等官职。他为人稳重质朴,才华出众,为官清正,执法严明,知人善任。杜密辞官回到家乡以后,对政事依然十分关注。他经常会见郡首、县令,议论天下大事。他常向太守推举好人好事,批评和揭发坏人坏事。当时,有个叫刘胜的官吏是杜密的同乡好友,原任蜀郡太守,后来也辞官还乡。刘胜的为人与杜密正好相反,他名哲保身,闭门谢客,不问政事,对好人坏人一概不闻不问。
有一次,太守王昱对杜密称赞刘胜是个清高的人。杜密却说:“刘胜是一位大夫,像他这样地位很高的人,受到上宾的礼遇,本应为国为民多做些好事,可是他对好人不敢推荐,听到坏人坏事又不吭声,这就像冷天的知了一样,默不作声。他只图自己平安无事,对国家却不负责任。这样的人实际上是个罪人,有什么可称赞的呢?”杜密又说:“我发现贤人就向你推举,发现坏人坏事就向你揭发,使你能够惩罚分明,扬善除恶,这不也是为国家尽一点力嘛!”王昱听了这番话,很是敬佩,以后更加厚待杜密了。
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道黄雀在后面正想吃它,比喻只看见前面有利可图,不知祸害就在后面。此语出自《韩诗外传》卷十:“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在《说苑》也有此故事:“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要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此寓言起源于公元7世纪(春秋时期),吴王为了扩大自己的地盘,欲出兵攻打楚国,有大臣不敢直言谏阻而编造出来。吴王听后猛然醒悟,连声说对,很有道理。从此以后,吴王再也不提攻打楚国的事。
螳螂是昆虫纲中的一个目,以捕食其它昆虫为生,前足很发达,变为捕捉昆虫的有力工具。欲知螳螂的详情,请参阅“昆虫的多样性-螳螂目”与“螳臂当车”条。
5、作茧自缚
蚕吐丝作茧,把自己包在里面。比喻人作事原来希望于自己有利,结果反把自己陷于困境。也比喻自己束缚了自己的手脚。唐代白居易:“烛蛾谁救护,蚕茧自缠萦”。宋代释道原:“声闻执法坐禅,如蚕丝自缚。”郭沫若《波斯诗人莪默伽亚谟》:“古往今来的思想家,作茧自缚,终而至于发狂的人,不知道有多少了。”
蚕属鳞翅目蚕蛾科,性情温柔,幼虫取食桑叶,老熟化蛹时却银装素裹,显得那么洁白可爱。蚕蛾虽然有翅已不善飞翔,但在求爱婚配时,也常婆娑起舞,怪不得人门称它为“蚕姑娘”。蚕儿“作茧自缚”并非出于自讨苦吃,而是保护没有自卫能力的“蛹宝宝”安全渡过一生中的最后一次静止阶段。请参阅“养蚕与丝绸业的发展”条。
6、春蚕到死丝方尽
由于蚕一生只吃桑叶,到老时却吐尽它那柔软、光滑、洁白的丝,因此“春蚕到死丝方尽”的诗句就被用来赞扬那些有奉献精神的人们。此句源自唐代李商隐的著名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
蚕蛾属鳞翅目,蚕蛾科,性情温柔。蚕儿的幼年要换四次衣,到幼年老熟时,即不食不动好似睡觉,称为“蚕眠期”,不久即排尽体内的残渣废液,开始吐出洁白的丝,织成一个个丝茧。蚕幼在茧中将丝吐尽后,呆上几天便蜕去那层满是皱褶的旧皮,变成了圆圆胖胖的黄褐色蛹,人们称它为“蛹宝宝”。不久又变为带有翅膀的蚕蛾,挣破自缚的丝茧,获得自由。由于它们早已被人们从野生驯化为家养,现在的真名实姓叫家蚕蛾。
人们都知道蚕儿会吐丝结茧,可是丝是怎样制造出来的,却不一定完全清楚。原来蚕儿幼虫的身体内,有一套结构完整、构造复杂的叫做丝腺体的造丝系统。丝腺体连接着头部下面叫做挤压器的吐丝泡,由这两个基本部件组成一台“天然纺织机”。一只老熟幼虫的身体内,有两列细胞组成的丝腺体,它要比身体长5倍,并且与贮藏丝液的袋状囊相通。头上的挤压器与周围的肌肉连接着,蚕儿吐丝时,头上的肌肉不停地伸缩,将丝腺体中的丝液抽压出来,丝液与空气接触后,便形成细长的丝。
蚕儿吐丝结茧时,它的头总是时而抬高,时而垂下,并不停地左右摆动着。如果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蚕儿作茧的丝,是一个个排列得很整齐的“8”字形丝围,每20多个丝圈叫做一个丝列。当茧的一头织好后,它会来个1800大转弯,开始织茧的另一头,因此,家蚕的茧子都是两头稍粗,中间稍细,很像一颗花生。蚕儿每结好一枚茧,需要转换250一500次位置,编织约6万个“8”字形丝围,每个丝围约有0.72厘米长。蚕儿就是这样不停地织呀织的,将自己体内的丝完全抽尽后,才化蛹变娥,接种传代,世世代代为人类造福。
7、金蝉脱壳
蝉是一种昆虫名。蝉变为成虫时,要蜕去幼虫时的壳,比喻用计脱逃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
蝉属于同翅目,蝉科,俗称“知了”。世界已知有3000余种,我国已知种类有120种之多,常见的蝉有:蟪蛄、蚱蝉、寒蝉、鸣鸣蝉、红蝉(药用中文名为红娘子)等。为不完全变态类昆虫。
蝉的若虫生活在地下,老熟时用前足扒开一个通道,上升到地面,傍晚时分钻出洞来,爬到植物茎于、篱笆、墙壁或石块上,用6条腿抓牢,静止半小时左右,从胸部背面裂开一条缝,依靠体内的血液冲涨和肌肉的收缩,便脱出原来若虫期的旧壳,变成一只长着透明翅膀的成虫--蝉。这个过程就叫做“金蝉脱壳”。
刚脱壳的蝉,体色白嫩,四翅卷缩,过一小时左右,逐渐由白变黄,再进一步变为黑褐色,但前后四翅始终保持洁白晶亮,只有纤细的黑色翅脉点缀其中,显得更加精致。人们常把制作精巧,体薄透明的工艺品,喻为“功薄蝉翼”。
蝉的成虫寿命并不长,一般为20天左右,雄虫交配后不久即死亡。雌虫还继续取食,补充营养,以便使卵巢中的卵粒发育成型,再选择适宜树木的枝条,把卵产下,完成繁殖儿女的重任后,才从容死去。
人们会问,从初夏至秋初都可听到蝉的鸣声,又是何道理?这是因为不同种类的蝉(即使是同一种类的蝉),它们的出土羽化时间极不整齐的缘故。
蝉属同翅目蝉科,俗称“知了”。
8、螳臂当车
螳臂为螳螂的前腿。《庄子·人世间》:“汝不知夫螳鳞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意思是螳辫举起臂膀抵挡车轮,不知道它力不胜任啊。后来就用“螳臂当车”比喻不自量力。
螳螂属螳螂目。世界已知有1500余种,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我国已知约100种。为陆生不完全变态类捕食性昆虫。由于螳螂的前足构造特殊,故有不少有关的描述。因常举前足,形成挡道之势,故有当郎、当轮等名。又因步行时以中、后足着地,昂首慢行,与马相似,遂有“天马”之称。李时珍曰:“螳螂骧首奋臂,修颈大腹,二手四足,善缘而捷,以须代鼻,喜食人发”。又因其举起前足状如祈祷,因而有人迷信螳螂有“未卜先知”的能力。也有人说它这样举足昂首像是在“乞讨”食物。螳臂虽不能当车,但它那粗壮并带有利齿的前臂和灵敏的动炸,不但能捕住蝉,就是能飞善蹦的大蝗虫也难逃它的攻击。
9、断肢自救
这是比喻为了逃避敌人的危害,可断其肢体而救得性命。这种现象在双翅目大蚊科昆虫中比较普遍。大纹的腿又细又长,非常醒目,抓住或碰到后很容易脱落,而虫体本身并不会受到伤害,却可借机逃走。
大蚊属双翅目,大蚊科,与吸血传病的蚊虫,只能算是远房姐妹。
大蚊的幼期一般生活在潮湿的泥土中,通常取食土壤中的腐烂物质,有些种类也危害植物的根,成为水稻的一害。因此,在稻丛中常见到大蚊的成虫用前足抓住叶片,后面的两对足伸得直直的垂吊着,摇摇晃晃的身体象是在荡秋千。如果不去触动它,又好象一具干枯的虫尸,原来它是以装死迷惑敌人。
大蚊的这套骗人把戏,可欺骗不了“捕虫能手”青蛙的锐利眼睛。当青蛙看到垂吊着的大蚊时,便猛然跳起,张嘴伸出长舌捕住大蚊。本想享受一顿美餐,哪知卷入口中的只是一条细细的大腿。原来大蚊受到突如其来的攻击,便断肢自救,逃之天天了。
昆虫中有不少种类能产生一种对不利环境的抗性行为。人发现蚊、蝇、蝶蛾类足上的跗节是杀虫药剂D.D.T极易通过的部位,接触后经过一段时间,就会自行脱落而免于一死。生物学上把这种现象叫做“残体自卫”。
10、蚍蜉撼树
蚍蜉:大蚂蚁。小小的蚂蚁竟想撼动参天的大树,这不是很可笑吗?该成语比喻其力量很小,而妄想动摇强大的事物,不自量力。唐·韩愈诗:“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此成语与“螳臂当车”意思相近。
蚂蚁属膜翅目,蚁科,是多种蚁类的总称。世界上记载的有4600种以上。几乎全部是营社会性生活。为全变态陆生昆虫。
汉语成语词典中说蚍蜉是大蚂蚁,究竟指哪种蚂蚁恐伯无从考证。有些蚂蚁确实凶猛,虽不能撼动大树,但由于善吃肉食,不仅可捕食其他昆虫和小形动物,甚至还可侵袭大型哺乳动物和鸟类。工蚁喜阴天或夜间群体活动,编队而行,遇有小动物就群起进攻致敌于死命,形如大兵团作战,因此中文名叫“军团蚁”。
有一种蚂蚁,它们虽不能掐动大树,但可以将树干蛀空,使大树折倒。不过这种蚁不是黑蚂蚁,而是属于等翅目的白蚁。
11、飞蛾扑火
蛾子扑到火上,比喻自寻死路,自取灭亡。也可写成“飞蛾投火”、“飞蛾投焰”或“灯蛾扑火”。〈梁书﹒到溉传〉:“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鲁迅先生在〈秋夜〉一文中描述过当他面对这些投向灯火的小飞蛾时,激起了赞赏的心情。
飞蛾是鳞翅目昆虫中的一大类,与蝴蝶相对应。其腹部短而粗,休止时翅膀呈屋脊状,多在夜间活动,但有趋光性,喜欢聚集在光亮处,因此民谚有“飞蛾扑火自烧身”的说法。人们利用该习性,用黑光灯(其波长更适合昆虫的视觉)来引诱蛾类,既可用来捕杀害虫,也可用来采集蛾类标本。
[成语故事]
南北朝时期,南朝的梁朝有一个少年才子,名叫到荩。他是当朝金紫光禄大夫、散骑常侍到溉的孙子。到荩十分聪明刻苦,自幼就能写诗作文。皇帝萧衍非常稀爱他,常带他到京口,登上北固楼吟诗作赋。有一次,梁武帝萧衍看过到荩写的诗后很赞赏,便与到溉开玩笑说:“南怪你每次上书都写得那么出色,大概是孙子替你写的吧?!”说完便哈哈大笑起来,并提笔为到溉题了一首诗,诗上说:“研磨墨以腾文,笔飞毫以书信。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必耄年其已及,可假之于少荩。”意思是:砚台磨出墨水来写字,飞动起毛笔的毫锋来写书信与文章。这毛笔、砚台就像是飞蛾投火一样,自己毁掉了身体也毫不吝惜。你的年纪已很老了,文章可由孙子到荩来代写了。
12、朝生暮死
意为早上才出生,晚上即死亡,比喻寿命很短。诗云:“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尔雅释虫》写道:“蜉蝣,渠略也”。
蜉蝣真的是这样命短吗?其实“朝生暮死”是一种误解,就从稚虫到成虫的全过程而言,蜉蝣的生命还是相当长的。
蜉蝣属蜉蝣目,目前世界已知约1270种,其实远不止比数。蜉蝣为原变态类的水生昆虫,其特点是有一个亚成虫阶段。稚虫生长发育到半成熟时,在胸部背面就长出了发达的翅芽,然后顺着伸出水面的草茎,或岸边的岩石爬出水面。这时它仍身体上的足、尾须和体内的生殖器官都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此时称之为亚成虫。亚成虫一般都是在夜间爬出水面,在水边的草丛或石块上停歇很短时间,即脱去亚成虫的“外衣”,才变成触角很短,复眼大,胸背上有两对大而脆弱的膜质状的翅,细长的身体,纤细的足,两根比身体长一倍的尾须拖在腹部末端,性器官完全成熟的成虫--蜉蝣。只要有亚成虫停留过的地方,便留下了一个个像死蜉蝣一样的空外壳,真的成虫早已在天亮时飞走了,这也许便是误认为蜉蝣“朝生暮死”的一个原因吧。
蜉蝣成虫的寿命确实比其他昆虫短得多,这可能是它退化了的口器不能取食以及由亚成虫变为成虫的过程中大量消耗了体内营养物质的缘故吧。
13、蚕食鲸吞
如蚕一般慢吃桑叶,像鲸一样猛吞食物。比喻用种种方式侵占、吞并。孙中山《兴中会宣言》:“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
蚕是鳞翅目蚕蛾科的昆虫,以家蚕为代表。请参阅“作茧自缚”与“春蚕到死丝方尽”条。家蚕的详情请看“养蚕与丝绸业的发展”条。
14、蜂拥而来
像成群的蜜蜂似的一拥而来。清代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又等了一会儿,方见胡统领打着灯笼火把,一路蜂拥而来。”
蜜蜂属于膜翅目蜜蜂科的昆虫,以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为代表。
15、蜻蜓点水
唐代杜甫《曲江二首》:“点水蜻蜓款款飞”。比喻做事肤浅浮泛,不深入。老舍《四世同堂》第二十八章:“那点悔意像蜻蜓点水似的,轻轻的一挨便飞走了”。
蜻蜓在昆虫纲中自成一大类,叫蜻蜓目,世界已知的种类超过五千种。蜻蜓是人们熟悉的昆虫,它的飞行速度在昆虫中仍保持着冠军的称号;它在飞翔中捕食了大量的蚊蝇;它那“小憩钓鱼杆”的姿态和“款款飞”的点水动作,为诗画留下了情意。
16、蜕化变质
蜕化:指昆虫脱皮掉壳后改变了原形态。比喻正派人腐化堕落而变坏。
昆虫在胚后发育要经过变态,分不全变态和完全变态两大类。不全变态有卵、幼虫(若虫)、成虫三个虫态。完全变态有卵、幼虫、蛹、成虫四个虫态。
17、一条线拴两蚂蚱
比喻两事物彼此相连,不可分离,也比喻二者的命运紧密联系,谁也不能单独逃脱。清代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回:“因为咱们是一条线儿拴两蚂蚱,飞不了我,蹦不了你的。”
蚂蚱是蝗虫的俗称,有的地方也兼指蚱蜢。蝗虫和蚱蜢都是直翅目昆虫。
18、蚂蚁啃骨头
机械制造工业中用几台小型、简易的机器设备加工大型工作件的形象比喻。蚂蚁比喻小型、简易的机械设备,骨头指大型的工作件。
蚂蚁属膜翅目蚁科,种类繁多。
19、薄如蝉翼
形容非常薄,像蝉的翅膀一样。古代用来形容一种薄的丝绸。
蝉属同翅目蝉科,俗称“知了”。
20、蚕头燕尾
书法上说横画起笔着纸痴笨的,叫“蚕头”;捺画收笔出锋出,提笔回锋,分成叉式的,叫“燕尾”。这是不善于学习颜字碑刻所容易染上的一种习气。
21、一窝蜂
比喻人多声音杂乱,乱哄哄地一拥而上。
蜂类属膜翅目昆虫,主要指蜜蜂和马蜂。参看“蜂拥而来”条目。
22、蜂目豺声
眼睛像蜂,声音像豺。形容面目凶恶,声音可怖。蜂类属膜翅目昆虫,主要指蜜蜂和马蜂,其复眼很大而呈球形,人的眼睛要长成这样,那一定很可怕。
[成语故事]
传说春秋时期,楚王准备立他的大儿子商臣为太子,一时没有决定下来,便找令尹(宰相)子上来商量。子上说:“大王,你现在还很年轻,爱儿子的情感还不专一。如果你这样早就立了太子,将来移情爱另外一个儿子时,再废除这个太子,这样做容易发生祸乱。况且在楚国历代传统中,真正继承王位的常常是小儿子。就拿公子商臣的外貌来说,我觉得他眼睛长得像蜂眼似的可怕,说话声音像豺狼叫一样难听。依相法来说,这种相貌的人是凶残的,如果他做了太子,一定会做出不义的事来。”
楚王听了这话不以为然,还是将商臣立为太子。商臣听说子上在父亲面前说了他很多坏话,便对子上怀恨在心。有一次,他利用和别国打仗的机会,在楚王面前说子上受了敌国行贿,楚王不问情由便将子上赐死。
后来,楚王了解真相时已后悔莫及。不久,楚王真的就像子上说的那样开始讨厌商臣,而喜欢上了第二个儿子子职,并想改立子职为太子。商臣知道这事以后,便与老师潘崇合谋,率领宫中军队将王宫围住,逼死了父亲,自立为王,称作楚穆王。
23、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千里长的大堤,由于小小的蚂蚁洞或白蚁穴而溃决。比喻小事不注意就会酿成大祸。〈韩非子﹒喻老〉:“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
蚂蚁属膜翅目蚁科,白蚁自成一大类,称为等翅目。
24、蝇头小利
蝇头,比喻细小的事物,多指小字或小的财利。《南史·衡阳元王道度传》:“殿下家自有坟素,复何须蝇头细书,别藏巾箱中。”苏轼《满庭芳》词:“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蝇是双翅目昆虫,种类很多。我国最常见而与人类关系最大的为舍蝇(Musca domestica vicina Macquart),也就是家蝇或称苍蝇在我国分布的一个亚种。
25、与武器有关的歇后语
(1)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
(2)迫击炮打蚊子--小题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