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栏>>昆虫

12个奇怪的蛾类(飞蛾的奇趣)

2023-03-23 01:53:13 342

1、蜂鸟之迷(长喙天蛾)

  

  蜂鸟(鸟纲)体型大的象燕子,小的比黄蜂还小。羽色通常极其艳丽,喙细长管状,舌能伸缩自如,常在花间飞行,取食花蜜和花上的小昆虫。长喙天蛾的喙很长,白天活动,飞行速度很快,常被误认为蜂鸟。


2、巧织蓑衣(蓑蛾)

  

  蓑蛾的幼虫吐丝织成各种形状的蓑囊,囊上粘附断枝、残叶、土粒等,幼虫栖息其中。行动时,将头、胸伸出,负囊移动。老熟幼虫将囊用丝悬挂在植物上,在囊内花蛹。雌蛾无翅,终生栖息在蓑囊内。雄蛾羽化后从囊的下端飞出,雌蛾羽化后仍在囊内,伸出头、胸,等待雄蛾飞来交尾并产卵在囊内。幼虫危害果树、林木、谷类作物和蔬菜。


3、雀蛋的秘密(刺蛾)

刺蛾茧

  你看右边这幅照片上的东西是什么?你一定会说是雀蛋,其实不然,它们是刺蛾的茧。刺蛾的蛹封闭在光滑而坚硬的石灰质茧内,有的种类茧上具花纹,大小、形状似雀蛋。羽化时茧的一端裂开圆盖飞出。一般昆虫做的茧都比较柔软,为什么洋辣子做的茧是个硬壳呢?它的小房子是怎么建造的呢?洋辣子是刺娥的幼虫,以寄主叶片为食。幼虫经过几次蜕皮长大,发育为老熟幼虫即不再取食,因为它体内积累的营养已足够它过冬、化蛹和变为成虫的消耗了。幼虫首先离开寄主树木的叶片,爬到小枝权上,选择一个合适的地方,用嘴清理掉枝权上粗糙的表皮和污物,然后吐出少许丝把自己罩住,并作为将来做茧的骨架,再从肛门排出大量有粘性的灰白色液体,随后它在丝罩内蠕动和旋转,将粘液均匀地涂抹在丝罩上。此时茧仍透明,可见幼虫活动情况。刚做好的薄茧是个半圆形,幼虫身体上的那层棕色表皮色素斑纹,就贴附在薄茧上,将成为"雀蛋"的条纹。随后它又一边吐丝、一边从口器中吐出祸绿色粘液,用以加固房壁,直到吐完,它才紧缩身体,隐居小房内过冬。原来透明的薄茧,在空气中于燥后,即凝结成不透明的硬壳,并由原来的半圆形变成了椭圆形,到此为止,洋辣子的这所建筑在高高树权上的独居小别墅就算大功告成了。


4、以步代尺吊死鬼(尺蛾)

  

  尺蛾的幼虫称为"尺蠖",群众叫"步曲虫"或"弓腰虫"。腹部只在第6节和末节上各有1对足,行动时身体一屈一伸,如同人用手量尺一样。休息时用腹足固定,身体前面部分伸直,与所站的植物成一角度,拟态如植物的枝条。幼虫受惊时会吐丝下垂,吊在半空中,称为吊死鬼,常见的如国槐尺蠖。


5、丝绸之路(家蚕)

  

  我国古代蚕丝的发展促成了对外通商和文化交流,形成了著名世界的"丝绸之路",一根银丝连接了东西方两各世界。早在公元11世纪,蚕种和养蚕技术已传入朝鲜,公元前2世纪传入日本,公元6世纪传入土耳其、 埃及、阿拉伯及地中海沿岸国家。桑蚕饲养技术是公元 6 世纪传人欧洲的,所以蚕丝代表东方古代文明,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丝绸是广受欢迎的商品,它和桑蚕饲养技术通过丝绸之路向西传播,路经草原、沙漠、绿洲和山川,沿途兴起一批著名的市镇,如武威、张掖、酒泉、敦煌、龟兹、疏勤等。张骞从建元3 年(公元前138年)到元朔3年(公元前126年)奉汉武帝刘彻的命令由我国西部出发,到过帕米尔高原以西的一些国家,并建立了联系。丝绸是我国重要的产品,因此,古代西方称长安古都为丝城,称我国为"丝国"。在南方另有丝绸之路,经成都、保山等地到达缅甸与印度;在东部沿海又有徐闻(广东) 、合浦(广西)以及蓬莱(山东)、宁波(浙江)等港口通往太平洋诸岛屿和地区。


6、终生多变(蛾类的变态)

 

  鳞翅目昆虫属完全变态昆虫,一生要经过四个完全不同形态的阶段,即卵、幼虫、蛹和成虫。其幼虫和成虫的取食习性也不相同,幼虫取食植物,成虫吸食花蜜、汁液和水。如果你能亲自观察一只奇丑无比的毛虫,徐徐蜕变成漂亮的蝴蝶或蛾子,那你除了会感叹造物者的奇妙之外,你必会对种种奇特的生命现象留下深刻的印象。


7、蛾类身上的神秘花斑(色彩的形成)

  

  一眼就能认出鳞翅目昆虫的主要特征正是翅上的花纹和颜色。


  鳞翅目翅上具有许多存在于生物界中的最优美的色彩。艳丽的颜色是蝴蝶和一些蛾类最为引人入胜的部分。 


  色彩可以由色素、结构或这两种共同产生。色彩通常出现在蝶蛾翅膀的鳞片上,但也有可能出现在下层的表皮组织内,即使鳞片被去掉,仍然保存下来,如在一些凤蝶中。

  ·色素色是由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化学物质,经常是排泄产物。人们对蝴蝶的色素知之较少,但对有些色素的研究甚多,已查明它们的详细的化学结构。色素色:黑色素是特别常见的色素, 其表现为黑褐色。许多幼虫和蛹的绿色曾一度被认为是同样的方式直接从植物中获得的叶绿素。现在看来,在鳞翅目中尚未发现叶绿素,但绿色素从生物化学上来说,是从叶绿素衍生而来的。红色与红褐色也是由色素产生的。许多蝴蝶色素的不稳定性就是由于它们被暴露在阳光下产生退色而引起的,它们也常能通过化学作用人为地加以改变。

  ·结构色是由蝴蝶翅膀上鳞片的物理属性产生的。当把鳞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时,我们通常可以看到许多纵隆脊。在有些种中,这些脊纹由许多半透明的薄层组成,这些薄层与鳞片表面有一定的角度,薄层间充满了空气。这种结构使照射其上的光产生折射、反射及干扰而形成各种颜色,颜色的变化随光照角度的不同而异。这种结构对具体种来说,则是相当稳定的。可以用水面上的油膜来做类似的说明。水和油膜都是无色透明的,当光线穿过油膜并从水面反射回来时,即产生干涉而形成彩虹色。


  有一种简单的方法可以区别这两种色彩。在翅上撒些水,如果颜色不变则是色素色,如果颜色变暗则是结构色。


  蝴蝶中的白色也可由结构色产生。由微小的透明颗粒将光分散而产生白色,其效果与雪呈白色是相同的,实际其中并没有色素。人类的白发也是类似的结构产生的效果,而不是有什么白色物质。混合色:结构色与色素色的组合要比单独的结构色更为常见。 照片中的色彩常常仅是结构色,而下面的色素色则没有暴露出来。有两种裳凤蝶 Troides由结构色和半透明的金黄色素组合而形成最为美丽多彩的颜色。荧光裳凤蝶T. magellanus的标本, 从上面看时只能看到金黄色的色素色, 但从后面照光观看时则在后翅上呈现美丽的粉红色和绿色闪光。


8、虫变草(冬虫夏草)

  8.jpeg

  冬虫夏草大家都知道或听说过,古人说它冬天是虫,夏天成草,冬天又变为虫。果真如此吗?


  冬虫夏草产于西南低温、严寒、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区,最早见于药书《草本从新》和《本草纲目拾遗》。18世纪20年代,法国的一个科学考察对在我国西藏发现了冬虫夏草,100年后英国植物学家才揭开了它的庐山真面目。


  原来,冬虫夏草是蝙蝠蛾科的幼虫被虫草菌属的真菌感染后形成的。在幼虫感染生病的初期,幼虫表现行动迟缓,随后则出现惊恐不安,到处乱爬,最后钻入距地表3~5厘米深的草丛根部,头朝土表,不久便死亡。真菌菌丝以幼虫体内组织为食,在幼虫体内生长。幼虫虽死,但其体壳仍然完好,冬季发现时仍象一条虫子。寒冬过后,到第2年春暖花开之际,虫体内的真菌迅速发育,到5、6月份,从幼虫头部长出1根真菌的子座,长2~5厘米,顶端膨大,子囊孢子充满了囊壳。子囊孢子成熟后从子囊壳中散发出来,再去感染其它幼虫。因此,被感染的幼虫在地表下是完整的幼虫尸体,地表上长出一根草样的真菌,虫草之名由此而来。


9、天幕与轨迹(天幕毛虫)

Malacosoma neustria testacea Motschulsky

  老熟幼虫体长50-60毫米;头部灰蓝色,有黑色圆斑一对;身体颜色复杂鲜艳,背线白色,亚背线橙黄色,间杂有黑色斑点及条纹,气门上线灰蓝色、较宽,间杂黑色斑纹,气门线黄色,气门下线灰蓝色,腹面灰白,腹部第8节上有一对蓝黑色毛瘤,气门筛黑色,围气门片黄色;身体各节有小毛瘤,上面着生黄褐色或浅黑褐色长毛;胸足黄褐色,腹足黑褐色。

  每年发生一代,以卵越冬,来年早春孵化。幼龄幼虫群居,在枝条及叶间吐丝织网作巢(即称天幕),夜间为害,白天躲进巢内;老熟幼虫分散为害,幼虫六龄、约45日,在叶间结双重茧化蛹。蛹期14天,7-8月间成虫羽化,产卵于细枝条上,排列成环,每卵块约100-400粒。成虫有趋光性。幼虫取食较杂,主要为害苹果、李、杏、梨、桃、樱桃、柞树、样、榆及榆叶梅、丝棉木、栋树、橡树等。

  分布:东北、华北、内蒙古等;苏联,朝鲜,日本。


10、模仿避乱(鹿蛾)

  

  鹿蛾科(Amatidae)小至中等大蛾类,外形似斑蛾或黄蜂。喙发达,但有时退化,下唇须短而平伸,长而向下弯或向上翻,头小,触角丝状或双栉伏。胸足胫节距短,腹部常具斑点或带。翅面常缺鳞片,形成透明窗;前翅矛形、颇窄,翅顶稍圆,中室为翅长一半多;后翅显著小于前翅。幼虫色泽鲜艳,具有4对腹足、1对臀足,体表常具毛瘤,其上着生长毛簇,腹足趾钩半环形;蛹光滑、坚硬、有茧。

  鹿蛾多为昼出性,常在花丛中飞翔吮吸,休息时翅张开,因为鹿蛾体钝,加上后翅很小,飞翔力弱,人们常可用手去捕捉它们。


11、形似马蜂的透翅蛾

  

  透翅蛾翅面狭窄,缺鳞片,透明,外形十分象膜翅目的马蜂。多数种类的成虫都白天活动,尤其喜在阳光下飞翔。触角棍棒状,末端有毛,雄蛾有齿或梳状。胸部粗壮,腹部长伸,飞翔迅速,常到花丛取食花蜜。幼虫蛀食树干、树枝或树根,林木和果树被钻蛀致枯死,往往造成很大的损失。


12、插上羽状的翅膀(羽蛾)

  

  羽蛾属小蛾类,由于两对翅分裂象鸟类的羽毛而得名。其前翅一般分为两裂,后翅通常分成三裂,缘毛长。成虫白天飞行,也有黄昏或夜晚活动的,但一般飞翔力薄弱。休息时常用前翅包着后翅折叠起来,左右平伸如飞机之双翼,因此易于识别。

动物标签: 蛾类 奇趣 飞蛾 羽蛾 鹿蛾 天蛾 蓑蛾 刺蛾 尺蛾 家蚕 冬虫夏草 虫草 毛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