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角蛇纹春蜓(学名:Ophiogomphus spinicornis)是春蜓科、蛇纹春蜓属昆虫。本种最早由比利时学者埃德蒙·德谢利斯·隆尚于1878年发表。
棘角蛇纹春蜓成虫善于飞翔,不仅远途飞行有耐力,而且飞行技术高超,它们可以“定点”飞行,即在一个地方“静止”地飞,不前行也不后退。棘角蛇纹春蜓主要以小昆虫为主食,是捕食蚊子的好猎手。
棘角蛇纹春蜓一般以卵或稚虫在水中越冬,少数种类成虫也可冬眠。棘角蛇纹春蜓属不完全变态。生活史只经卵、稚虫和成虫3个阶段。各阶段历期长短不同种类间差异很大。卵经过5-230天孵化出包被在薄几丁质膜鞘中的“预稚虫”,经几秒至数十分钟后,脱去膜鞘进入第二龄期,成为能自由活动于水中的稚虫俗称水虿。
稚虫期要经9-15龄才能发育成熟。老熟稚虫爬出水面,结束了水中生活,附着在石头、植物或其他物体上,脱去外壳进入成虫期。刚出来的成虫身体柔软,要经过数小时或几昼夜时间硬化体壳,随着体液循环,翅芽伸张挺直,体色与斑纹也逐渐鲜明,这时棘角蛇纹春蜓才有能力飞离蜕皮处,到广阔天空中翱翔。
性成熟的雄虫在交尾前,先使腹部向前弯曲,将第9腹节生殖孔移到第2、3腹节下面与交合器的次生阳茎对接,把精包(由带状黏膜把精子包缠卷裹形成)通过阳茎贮存于阴囊内。在完成精子转移之后,雄虫即在空中追逐雌虫,并用腹部末端的肛附器握住雌虫的相关部位,雌虫用六足抱住雄虫的腹部,自动弯曲腹部,把腹端生殖孔伸达雄虫第2节与次生阳茎对接起来,形成个环状串连。交尾结束后,雌虫很快产卵。卵生。雌性棘角蛇纹春蜓产卵在水面或水生植物上。幼虫孵化后在水中生活,捕食水中的小动物。
棘角蛇纹春蜓是有益于人类的一类重要的天敌昆虫和水质环境的指示昆虫。
1989年,棘角蛇纹春蜓被列为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9年 ver 3.1)——无危(LC)。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