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岛鲸外文名Omura's whale,属中型鲸,外型极似长须鲸,但较长须鲸小很多。
角岛鲸直到2003年才被确认与命名。 因为模式标本是搁浅在日本山口县下关市的角岛,故俗名“角岛鲸”。omurai 是大村,这个种名是为了纪念一位日本的鲸豚学者“Hideo Omura(大村秀雄)”。
角岛鲸是由日本科学家和田志郎、大石雅之、山田格等三人发表与命名,论文发表于2003年11月20日Nature科学期刊。根据他们的研究指出,长相易与长须鲸、布氏鲸、塞鲸等须鲸科成员混淆的角岛鲸,事实上在骨骼形态、须板数量(单侧仅两百片左右)及DNA分析结果均有着非常独特的特征。而日本人能够领先掌握到这个新种,又是根植于过去30年不间断的、上万份须鲸标本的搜集、建档与分析。新种的描述与发表历时至少7年,当中一度受到西方科学界质疑、甚至驳回,更激发三位日本科学家立志进行一番彻底的调查研究,在东京国家科学博物馆的支持之下,他们花费了三年时间,绕了地球一圈,远赴所有标本可能出现国家,进行标本的记录、拍照与精细测量描绘,顺便为这些国家的标本馆鉴定标本名称。他们的数据,使得本种的描述极为详尽,还另解决了一个须鲸科的科学悬案,也就是布氏鲸混淆已久的两个形态,其实分别是两个特征各异的独立种类。这些发现也许可以让以研究名义每年捕鲸数百头而备受世人责难的日本人稍稍舒口怨气,他们倒不只是把鲸肉吃掉而已。
角岛鲸与绵鲸、小须鲸、布氏鲸和长须鲸较相似,但有以下区别:1.角岛鲸体形修长,与鲲鲸相似。但角岛鲸腹褶74条,向前伸达脐,而媪鲸腹褶30—60条,向前止于两鳍肢之间;2.角岛鲸头部吻端较尖与小须鲸相似。但角岛鲸鳍肢背面黑色,腹面中央白色,边缘淡色,而明显区别于小须鲸;3.角岛鲸下颌颜色左右不对称以及右侧前端四分之一的鲸须板和鲸须黄白色,与长须鲸相似 ,并区别于布氏鲸。但角岛鲸鲸须明显较短,而区别于长须鲸。
保存了1990年以来在中国台湾死亡的角岛鲸标本共四件。最早者为1990年10月,其后台湾大学动物系周莲香教授鲸豚研究室分别于1997年、1998年,捐赠本馆3件幼鲸尸骸(当时以未知种入馆),制成骨骼标本。这些标本也是角岛鲸发表时的重要参考标本。
据英国《每日邮报》10月31日报道,科学家们第一次,也是人类首次拍摄到了世界上最罕见的鲸鱼——角岛鲸( Omura's whale)的影像。这只罕见的鲸鱼出现在马达加斯加海岸,国际科学家捕捉到了这些影像,但尚不能确定角岛鲸的数量。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带头人以及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特邀研究员Salvatore Cerchio在一份新闻通稿中表示:“这些年,尽管有一些人可能目击到了角岛鲸,但是都无法得到证明。”Cerchio补充道:“它们通常出现在非常偏远的地带,外加上他们的体型比较小,大约在33至38英寸(约10至12米)之间,所以很难在海里发现他们。”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一级。
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
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