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捞越海豚外文名Fraser's Dolphin,无亚种。
沙捞越海豚为热带性外洋种,多成数十头至数百头的群游动,甚至有上千头的大群。常与花斑原海豚、瓜头鲸及领航鲸混游,在热带海域又多与蓝白原海豚和长吻原海豚混游,因其外形与蓝白原海豚及长吻原海豚相似,海上远距离识别比较困难。
沙捞越海豚经常潜至250-500米的水下捕食海洋中层物种,食饵主要为各种鱼类;胃容物中有鱼虾、甲壳类和乌贼类的残骸。沙捞越海豚的天敌尚未发现,但虎鲸、伪虎鲸和鲨鱼偶尔把它们当做猎物。
沙捞越海豚两性成熟期都在7岁左右。成熟雌性体长2.25~2.35米,除身体尺寸和背鳍形状外,没有其他两性异形特征。全年可生育,产崽高峰期在夏季,妊娠期11个月,初生仔海豚长约110厘米。生育间隔期为2年。
沙捞越海豚和瓜头鲸间存在着强而稳定的关系,在大多数例子中,瓜头鲸经常在沙捞越海豚群体的周围或尾随其后。
沙捞越海豚的种群丰度仅少部分地区做过统计。大约有289500只生活在太平洋东部的热带水域,在东苏禄海,根据2006年的调查估算,约有13500只。2002年,航海中利用样线法测算整个夏威夷海域的种群数量,结果显示有10226只沙捞越海豚生活在当地海域。
沙捞越海豚在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和日本沿岸海豚渔业有少量捕获,东部太平洋热带海域的金枪鱼围网渔业也兼有捕获,20世纪70年代菲律宾海域曾捕获16头送给香港水族馆饲养,有10头饲养3周以上,最后1头饲养100天后死亡。但在中国,具体的资源量尚不清楚。
列入《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CMS)附录Ⅱ。
列入《濒临绝种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ver 3.1——无危物种(LC)。
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易危(VU)。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
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
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