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角蝉
树虱、刺虱、刺虫
特点:排出蜜露与蚂蚁形成共生关系
角蝉(Membracidae)是昆虫纲同翅目中刺蛾总科的一类,属于飞虱科(Membracidae)的成员,常被称为“树虱”或“刺虱”、刺虫,在全球范围内有超过3000种已知的角蝉。它们以独特的外形和丰富的物种多样性而著称,尤其以其背部独特的突起物形状闻名,突起物通常酷似植物的刺或树皮,这使得它们很容易与环境融为一体,成为伪装...

海胆
栗苞刺,刺锅子,刺海螺,海底刺球
特点:长满了硬刺
目录什么是海胆?海胆的种类与外形特点海胆的栖息地与生活环境海胆的饮食与生态作用海胆的健康益处海胆在美食中的地位海胆的捕捞与保护常见的海胆种类海胆的危险性与防范总结1. 什么是海胆?海胆是一种生活在海洋里的无脊椎动物,属于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a)。它们的身体呈球形或椭圆形,外表长满了硬刺,刺的长度和形...

模仿章鱼
特点:海洋中的伪装大师
模仿章鱼(学名:Thaumoctopus mimicus)是一种小型但极其聪明的海洋生物,以其惊人的伪装能力而闻名。它能够通过改变形状、颜色和行为,模仿多种海洋动物,从而避免捕食者并获得食物。本文将全面介绍模仿章鱼的大小、体重、寿命、栖息地、种类、繁殖、饮食、捕食者、模仿的动物以及一些趣闻,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一独特的...

椰子蟹
八卦蟹、强盗蟹
特点:体型巨大,强大的爪子、爬树高手
椰子蟹(学名:Birgus latro,外文名Coconut Crab)又称八卦蟹、强盗蟹,属于陆寄居蟹科,是一种十足目的节肢动物,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陆生节肢动物,也是现存最大型的陆生甲壳纲。能用钳子弄破椰子的外壳,吃其中的椰子果肉而得名,生长缓慢,寿命很长,可以活到40~60年。椰子蟹体重大约6-12公斤...

瓢虫
胖小,红娘,花大姐,天道虫,金龟,珠仔龟,麦大夫,臭龟子
特点:身体呈半球形,通常只有黄豆粒大小,翅膀硬且具有金属光泽。瓢虫的体色鲜艳,常具有红、黑或黄色斑点,这些斑点的数量和排列是区分不同种类瓢虫的重要特征。
瓢虫(学名:Coccinellidae,二名法: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英文名ladybirds(又称ladybug)里的“lady”一般被认为是暗指在天主教信仰中的圣母玛利亚。圆形突起的甲虫的通称,别名:胖小、红娘、花大姐、天道虫、金龟、珠仔龟、麦大夫,甚至因为某些种其分泌物带有臭味而俗称为臭龟子(但这也是混称),为鞘翅目瓢...

蜘蛛
网虫,扁蛛,园蛛,八脚螅,喜子,波丝
特点:蜘蛛是蛛形纲动物,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有八条腿且无触角,主要通过吐丝织网捕捉猎物,部分种类有毒,用毒液制服猎物。
蜘蛛(学名Araneida;Araneae,外文名Spider)别名网虫、扁蛛、园蛛、八脚螅、喜子、波丝。是螯肢亚门节肢动物,有两个体段,八只脚蜘蛛的身体分头胸部和腹部,两部分由细长的腹柄相连;头前部长有一对螯肢,螯肢末端是有毒腺导管的毒牙;在胸部两侧还有四对足,足尖处长有坚硬的爪;蜘蛛的眼睛是单眼,也有八只眼睛,六只和...

水母
Medusozoa,Jelly Fish
特点:水母是一种非常漂亮的水生动物。它的身体外形就像一把透明伞,伞状体的直径有大有小,水母身体的主要成分是水,利用体内喷水反射前进,远远望去,就像一顶顶圆伞在水中迅速漂游。
水母是水生环境中重要的浮游生物,包括刺丝胞动物中的钵水母纲、十字水母纲、立方水母纲动物。无论是热带的水域、温带的水域、浅水区、约百米深的海洋,甚至是淡水区都有它们的影踪。水母早在六亿五千万年前就存在了,它们的出现甚至比恐龙还早。全世界的水域中有超过250余种的水母,它们分布于全球各地的水域里。全部生活在...

钩茎遮腹隐翅虫
Paederus fuscipes
特点:这种昆虫最为人所知的特点是其体内分泌的一种强力毒素,即“隐翅虫素”(pederin),对人类皮肤具有强烈的刺激性。
钩茎遮腹隐翅虫(学名:Paederus fuscipes),是隐翅虫科(Staphylinidae)的一种小型昆虫,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它们体型细长,通常具有黑色或深棕色的光滑外壳,并以其隐藏在翅膀下的腹部而得名。这种昆虫最为人所知的特点是其体内分泌的一种强力毒素,即“隐翅虫素”(pederin),对人类皮肤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外...

黄岛长吻虫
黄岛长吻柱头虫、玉钩虫、Saccoglossus hwangtauensis
特点:中国特有种。
黄岛长吻虫(学名:Saccoglossus hwangtauensis)一种分布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青岛市胶州湾潮间带、潮下带的肠鳃类动物,[1]隶属于玉钩虫科长吻虫属。黄岛长吻虫身体柔软,呈蠕虫状。全长290毫米,吻部平均长为15.6毫米,平均宽5.6毫米。领部宽而短,平均长2.85毫米,宽5毫米。位于躯干部前部背面的鳃生殖部发达,前端与...

青岛橡头虫
青岛粗吻虫,Glandiceps qingdaoensis
特点:岛橡头虫是首个在中国海域发现的无翼柱头虫科物种。
青岛橡头虫(学名:Glandiceps qingdaoensis)也称青岛粗吻虫,一种分布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青岛市胶州湾中西部潮下带的肠鳃类动物,隶属于无翼柱头虫科(史氏柱头虫科)橡头虫属。青岛橡头虫是首个在中国海域发现的无翼柱头虫科物种。通体呈黄色,表面具有不规则的棕色斑纹。吻部较长,腹侧和背侧具有沟槽。领索无巨大的...

黄殖翼柱头虫
Ptychodera flava
特点:肠鳃类动物
黄殖翼柱头虫(学名:Ptychodera flava)一种广泛分布于太平洋和印度洋沿岸地区的肠鳃类动物,隶属于殖翼柱头虫科翼柱头虫属。[1]本种是博物学家约翰·弗里德里希·冯埃施朔尔茨在参与俄罗斯探险家奥托·冯·科策布第二次航行途中发现,是最早发现的半索动物。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

肉质柱头虫
Balanoglossus carnosus
特点:肠鳃类动物
肉质柱头虫(学名:Balanoglossus carnosus)一种分布于太平洋西部和印度洋东北部沿海地区的肠鳃类动物,隶属于殖翼柱头虫科柱头虫属。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

短殖舌形虫
Glossobalanus mortenseni
特点:肠鳃类动物
短殖舌形虫(学名:Glossobalanus mortenseni)一种分布于日本海沿岸及中国沿海的肠鳃类动物,隶属于殖翼柱头虫科舌形虫属。由荷兰学者科尔内留斯·扬·范德霍斯特于1932年描述命名。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

三崎柱头虫
Balanoglossus misakiensis、柱头虫、玉钩
特点:三崎柱头虫有较强的再生能力,具有吻、领及鳃区的前段虫体能够再生后部器官恢复完整个体。
三崎柱头虫(学名:Balanoglossus misakiensis)一种分布于日本和中国沿海地区的肠鳃类动物,但数量甚少,我国黄海到南海的沿岸均有分布。隶属于殖翼柱头虫科柱头虫属。三崎柱头虫有较强的再生能力,具有吻、领及鳃区的前段虫体能够再生后部器官恢复完整个体。三崎柱头虫主要生活于沿海中潮区和低潮区的细沙滩和泥沙滩中。柱...

多鳃孔舌形虫
Glossobalanus polybranchioporus
特点:多鳃孔舌形虫为中国特有的无脊椎动物,对研究动物系统进化及生物多样性有重大意义,为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多鳃孔舌形虫是中国生物学家张玺等人于1965年发现的,因具有鳃孔较多的显著特征而命名。多鳃孔舌形虫(学名:Glossobalanus polybranchioporus)是柱头虫科、舌形虫属动物。体长35-60厘米;身体柔软、细长,呈蠕虫状,身体呈淡橘黄色,外形上似蛇或蚯蚓;体分为吻、领和躯干三部分,躯干部略成圆柱形;前端腹面中央和吻部交...

鹦鹉螺
Nautiloidea
特点:是现存唯一具有完整贝壳的头足类,也是著名的海洋软体动物之一。
鹦鹉螺,是指头足纲中鹦鹉螺目之下的一个科级分类,鹦鹉螺的共同特征是拥有的大量触手、寿命很长、使用针孔成像眼,是现存唯一具有完整贝壳的头足类,也是著名的海洋软体动物之一。目前鹦鹉螺的种群数量较为稀少,虽然不至于灭绝,但其生活环境需要特殊的水压,难以人工繁殖。鹦鹉螺科的物种们在地球上已经历了数亿年的漫长...

藤壶
触,马牙,蚵沏仔
特点:形状有点像马的牙齿,它是鲸鱼和海龟的梦魇
藤壶(学名:Balanus)其家族成员有500多种,在我国约有110多种。藤壶对海水中的盐度、温度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广泛地分布于我国沿海不同的水域。凡有硬物的表面,均可被其附着,甚至在鲸鱼、海龟等生物体的体表也会发现其附着的踪迹;附着在岩礁及船底的种类外形呈圆锥形或低圆锥形,壳较厚;与海绵共栖的种类呈卵圆形,壳质...

东方蜚蠊
东方蟑螂,东方蠊
特点:是世界上体形最大的蟑螂
东方蜚蠊(学名:Blatta orientalis)是世界上体形最大的蟑螂。东方蜚蠊极贪食,不论脏、臭、香的各种食物,或是人的痰、粪便它均喜食,常将部分摄入的食物从胃中呕出,并将粪便排在食物上,既有臭味,又有传播细菌的作用。有群集性,白天群居潜伏于黑暗的隐蔽场所,如仓库、加工厂内的各种缝隙,厨房、食堂的灶墙、橱桌、案...

德国小蠊
德国蟑螂,德国姬蠊,小强
特点:是分布最广泛,也是最难治理的一类世界性家居卫生害虫
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是分布最广泛,也是最难治理的一类世界性家居卫生害虫。德国小蠊最早起源于高温、高湿的非洲,现仍喜欢栖息在比较温暖、潮湿的环境。若虫与成虫有相同的习性,为负趋光性昆虫,它们白天躲藏在温暖潮湿和黑暗的隐蔽场所,如墙壁、天花板、橱柜和台桌等家具的缝隙、角落;杂物堆、阴沟、各种...

美洲大蠊
红蠊,船蠊,小强
特点:红褐色,翅长于腹部末端,善爬行,飞行能力差,是世界性卫生害虫
美洲大蠊学名Periplaneta americana,是蜚蠊科中体积最大的昆虫。美洲大蠊是杂食性昆虫,食普极广,对食物选择性不严格,但是有它们相对喜好的食物。美洲大蠊的食量大小与其生理活动的活跃情况成正比,一年中7、8、9月份的食量最大,这也是它们繁殖最为旺盛的季节。美洲大蠊均有耐饥饿不耐干渴的习性,连续5天不给食物,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