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体型庞大的恐龙都是植食性恐龙,它们的牙齿平而直,没有锯齿,只能用于咀嚼,并且牙齿形状和大小取决于它们所吃的植物。听起来是不是很神奇?接下来,和小编一起看看十大植食性恐龙到底有哪些吧。
1、马门溪龙
拥有世界上最长的脖子
马门溪龙是中国发现的最大的蜥脚类恐龙之一,在宜宾市马鸣溪渡口发现其化石,经科学鉴定,属蜥脚类亚马目。此属动物全长约22米,体躯高将近7米。成群结队的马门溪龙穿越森林,用它们小的、钉状的牙齿啃吃树叶,以及别的恐龙够不着的树顶的嫩枝。
2、剑龙
最广为人知的恐龙之一
剑龙为一种巨大的草食性恐龙,是一种生存在侏罗纪晚期的食草性动物,它的背上有一排巨大的骨质板,以及带有四根尖刺的危险尾巴来防御掠食者的攻击,大约7-9米长,2.35米至3.5米高,2至4吨重。它们居住在平原上,并以群体游牧的方式和其它(如梁龙)等食草动物一同生活。
3、板龙
地球上第一种食植物巨型恐龙
板龙意为"平板的爬行动物",是生存于2亿1000万年前,晚三叠纪的古老恐龙。体长6-8米,身高3.6米,体重5吨左右,板龙是最著名的原蜥脚下目恐龙,也是欧洲最常见的恐龙之一,吃 各类植物和树叶。
4、三角龙
晚白垩纪的代表化石
三角龙是鸟臀目角龙下目角龙科的草食性恐龙的一属,化石发现于北美洲的晚白垩纪晚马斯特里赫特阶地层,约6800万年前到6500万年前。三角龙是最晚出现的恐龙之一,是植食性动物,但它们也可能使用头角、喙状嘴、以身体来撞倒较高的植被来食用。
5、梁龙
最容易确认的恐龙之一
梁龙,是梁龙科下的一属恐龙,它的骨骼化石首先由塞缪尔·温德尔·威利斯顿所发现。梁龙生活于侏罗纪末的北美洲西部,时代可追溯至1亿5000万至1亿4700万年前。个体最长可超过30米,体重约10吨。鼻孔位于眼睛之上。它们的脖子无法抬高,推测是用来扩大原地进食面积的。
6、迷惑龙
陆地上存在的最大型生物之一
迷惑龙,梁龙科迷惑龙属,包括埃阿斯迷惑龙(A. ajax)和路氏迷惑龙(A. louisae),是较温和的食草动物,生活于约一亿五千万年前的侏罗纪,臀部约4.5米高。它可能生活在平原与森林中,并可能成群结队而行。
7、甲龙
装甲恐龙的原型
甲龙(属名Ankylosaurus)意为「坚固的蜥蜴」,年代属于白垩纪末期。甲龙是一类以植物为食、全身披着“铠甲”的恐龙。它们一般有五六米长,后肢比前肢长,身体笨重,只能用四肢在地上缓慢爬行,看上去有点像坦克车,所以有人又把它叫做坦克龙。
8、华阳龙
中国的最早的剑龙
华阳龙(属名:Huayangosaurus)是种存活于中侏罗纪中国的剑龙下目恐龙,名称来自于发现地四川省的别名“华阳”。华阳龙生存于1亿6500万年前,早于它们居住于北美洲的著名近亲剑龙属约2000万年。华阳龙较为矮小,只能啃食地面附近的低矮植物。
9、里奥哈龙
里澳哈龙科唯 一生活在南美洲的物种
里奥哈龙(属名:Riojasaurus)意为“里奥哈蜥蜴”,是种草食性原蜥脚下目恐龙,以阿根廷拉里奥哈省为名,由约瑟·波拿巴(José Bonaparte)所发现。里奥哈龙是植食性恐龙,也叫食草恐龙,主要以植物为食,包括各种蕨类和树叶。
10、弯龙
既可四肢步行又能以双足步行
弯龙体形庞大,与禽龙极为相似,头骨小,前肢短,后肢长,分布于欧洲西部和美国西部,由于身体笨重,它可能行动迟缓,大部分时间都用四肢着地,吃长在低处的植物,但它也能用后腿直立起来去吃长在高处的植物或躲避天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