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知识>>恐龙

恐龙的分类大全及其特征

2023-04-03 05:21:33 345

  早期的古生物学家认为恐龙是自成一类的爬行动物,因此将其统一分类在"恐龙目"当中。后来,当科学家对这些动物的知识增多以后,才发现它们实际上包括了两个不同的爬行动物目,即蜥臀目(一般称为蜥臀类)鸟臀目(一般称为鸟臀类)。二者的区别在于其腰臀部的骨骼(解剖学上称为腰带)结构:蜥臀类的腰带从侧面看是三叉形,耻骨在肠骨下方向前延伸,坐骨则向后伸,这样的结构与蜥蜴类相似。

  蜥臀目和鸟臀目腰带的对比

  禄丰龙


  鸟臀类的腰带,肠骨前后都大大扩张,耻骨则有一个大的前突起,伸出在肠骨的下方,因此,骨盆从侧面看是四射形,四个突出部分(四支)由肠骨的前部、后部、耻骨前支(也称前突或前耻骨)和紧挤在一起的坐骨和耻骨体及耻骨后支(也称后突)构成。好,就在你看这两个恐龙腰带图的时候,不知你是否能够细心地发现,不论是蜥臀目还是鸟臀目,它们的腰带在肠骨、坐骨和耻骨之间留下了一个孔。这个孔,在其它各个目的爬行动物中是没有的。科学家由此推测,正是这个孔表明,与所有其它各个目的爬行动物相比,被称为恐龙的这两个目之间有着最近的亲缘关系。


  两个目的恐龙分别在三叠纪晚期起源于槽齿类。


  一、蜥臀目分为3个亚目:古脚亚目、蜥脚亚目和兽脚亚目

  马门溪龙


  1、古脚亚目是一些生活在三叠纪晚期的小型至中型恐龙,曾被称为原蜥脚类或板龙类。它们身体较粗壮,半四足行走。我国云南发现的著名的禄丰龙就属于古脚亚目。


  2、蜥脚亚目从古脚亚目演化而来,主要生活在侏罗纪和白垩纪。它们绝大多数都是巨型的素食恐龙。头小,脖子长,尾巴长,牙齿呈小匙状。蜥脚亚目的著名代表有产于我国四川、甘肃晚侏罗世的马门溪龙,由19节颈椎组成的脖子长度约等于体长的一半。


  3、兽脚亚目生活在晚三叠世至白垩纪。它们都是肉食性恐龙,两足行走,趾端长有锐利的爪子,嘴里长着匕首或小刀一样的利齿,牙齿前后缘常有锯齿。霸王龙是其著名代表。


  二、鸟臀目分为5个亚目:鸟脚亚目、剑龙亚目、甲龙亚目、角龙亚目和肿头龙亚目。

霸王龙

山东龙


  1、鸟脚亚目是鸟臀类中、甚至整个恐龙大类中化石最多的一个类群。它们当中有的青岛龙两足行走,有的四足行走;嘴部一般扁平,脸部长,下颌骨前方有单独的前齿骨;牙齿仅生长在颊部,紧密排列,有一至数排替换齿;后腿的股骨比前肢的肱骨长;第五趾退化;耻骨前、后支均发育。它们生活在晚三叠世至白垩纪,以白垩纪最为繁盛;它们全部是素食恐龙。著名代表有头部没有顶饰(平头型)的山东龙和头部带顶饰的属于栉龙类的青岛龙。

沱江龙

  2、剑龙亚目是出现于侏罗纪并延续到白垩纪初期的素食恐龙。它们四足行走;背部长有直立的骨板或骨棒,尾部后端具有骨质刺棒两对;头又小又低平,脑很小,上颞孔小、侧颞孔大;它们的牙齿小而扁;前上颌骨上没有牙齿;后肢长、前肢短;在脊椎骨上被神经棘及神经弓向后逐渐加高;肠骨被缘与荐椎愈合加宽,呈屋脊状盖在髋臼部上面;肠骨后突不发育,但前突很长;荐部神经节巨大,形成指挥身体后部尤其是尾巴和后肢运动的"第二脑"。剑龙亚目的代表有我国四川的沱江龙,它背部的前半部具有被板,后半部却具有扁锥状的骨棒。


  3、甲龙亚目的成员身体低矮粗壮,身披厚重骨甲,行动笨拙。上颞孔封闭,侧颞孔仅剩下一条小裂隙。它们牙齿微弱,四肢较短,后肢稍长于前肢。甲龙亚目主要生活在白垩纪。


  4、角龙亚目是白垩纪发展起来的特色恐龙。它们头骨的后半部扩大,由顶骨和鳞状骨构成颈盾,并分叉构成角状的突起。头骨上常有由鼻骨和眶后骨扩大而形成的角。最著名的代表有三角龙等;分布区仅限于我国北方和蒙古的鹦鹉嘴龙是这一亚目中的另一支代表,它们头骨短宽而高,吻部弯曲得像鹦鹉的喙一样,因此才被叫做鹦鹉嘴龙。

三角龙

戟龙

隙龙

鹦鹉嘴龙


  5、肿头龙亚目的成员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头骨肿厚,颞孔封闭;腰带中耻骨被坐骨排挤,不参与形成髋臼。它们的代表有脊顶龙等等。

甲龙

脊顶龙


动物标签: 蜥臀目 鸟臀目 古脚亚目 蜥脚亚目 兽脚亚目 鸟脚亚目 剑龙亚目 甲龙亚目 角龙亚目 肿头龙亚目 马门溪龙 霸王龙 山东龙 青岛龙 沱江龙 三角龙 戟龙 隙龙 鹦鹉嘴龙 甲龙 脊顶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