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知识>>恐龙

鸭嘴龙的化石产地及体型特征

2023-04-05 02:55:10 191

  自1858年雷迪命名鸭嘴龙以来,这种最晚期的恐龙很快就成了大明星,不仅是因为它有庞大的身躯和奇特的嘴巴,更由于在北美洲恐龙时代结束前,鸭嘴龙遍布整个大陆,因此它们的遗骸出土极多,而且经常发现保存状态十分良好的化石,连它们的皮肤化石都时有出土。其中最著名的当数1908年由斯腾博格在堪萨斯州发现的鸭嘴龙木乃伊,当斯腾博格找到它时,这只可怜的动物还保持着7000多万年前死去时的模样,身体向上仰卧着,两条后腿抬起,不难看出鸭嘴龙死前曾有过一阵痛苦的抽搐。幸运的是尸体并没有遭受食腐动物的破坏,又很快在烈日暴晒下完成了脱水阶段,再被细腻的沙石覆盖而得以奇迹般地保存下来。如果这里面有任何一步闪失的话,这具珍宝都不可能呈现在我们面前。


  鸭嘴龙全长10米左右,以植物为食,它的头骨较高,一双大大的眼睛长在脸颊两侧,与马、牛的眼睛相似,由于它能够向上移动,而且还有比较大的视神经,所以鸭嘴龙的视力很好,能够对肉食性恐龙保持高度的戒备。鸭嘴龙的喙部由于前上颌骨和前齿骨的延伸和横向扩展,构成了宽阔的鸭状吻端,所以被称为“鸭嘴龙”。


  讲到鸭嘴龙的特征,它的名字已经告诉我们它有一个扁平的类似鸭嘴的嘴巴。扁平的嘴巴里面密密麻麻地排满了2000颗菱形的牙齿(大概是已发现恐龙中拥有最多牙齿的品种)。除了数目惊人,这些牙齿还有另外一个特征,它们还是倾斜的,且互相重叠,齿上有洗衣板一样的磨蚀面,旧的牙磨光了,新的又长出来补充。而且鸭嘴龙上下颌的牙齿可以交错咬动,再加上发达的关节系统和强壮的肌肉,能自由地推动上下颌的运动,所以这些牙齿能够把坚韧的植物纤维切断并磨成糊状,可见它们是非常有效率的进食机器。


  和较早期的植食性恐龙相比,这种牙齿排列方法提高了磨碎食物的效率。植物利用本身结构的转变,适应了由温暖潮湿的侏罗纪过渡到较干旱的白垩纪的变化,而植食性恐龙则跟随着食物的变化而不断进化。鸭嘴龙在食物处理机制上的进步增强了适应环境的能力,令它们成为白垩纪最成功的植食性恐龙之一。

中文名称:鸭嘴龙

拉丁文名:Hadrosaurus

生存年代:晚白垩世

化石产地:美国新泽西州

体形特征:长7~10米

食性:植物

种类:鸟脚类

释义:嘴巴像鸭子的蜥蜴


动物标签: 鸭嘴龙 植食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