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早侏罗世地层中发现了一种体形较大的兽脚类恐龙,因为其头顶上有一对薄薄的V字形骨质脊,古生物学家把它命名为双脊龙。
双脊龙的身体较为粗壮,头骨高大,颌骨发达,嘴裂很大,满嘴的牙齿像锋利的小刀子一样,牙齿的前后边缘上还有小的锯齿,这些特征显示它可以撕碎任何捕获到的猎物,然后将大块的肉吞进腹中。此外,双脊龙的头骨上在眼睛后面的部位都有孔,这些孔是为了更好地附着那些牵动颌骨的肌肉用的,因此双脊龙撕咬的力量一定非常强大。古生物学家推测,双脊龙可能是早侏罗世生态系统中最残暴、最凶猛的食肉动物。
双脊龙的后肢粗壮有力,脚上长有利爪,可以用来捕捉、撕裂猎物。2亿年前左右的那段时光里,双脊龙经常出没在河流湖泊间的高地上或丛林间,追捕着各种各样的素食动物。它们也可能喜欢孤独地生活,有时也可能会隐蔽在不易被发觉的地方等待时机偷袭猎物,甚至它们还可能像秃鹰一样由于各种原因以死去的动物的尸体和腐肉为食。
在我国云南省晋宁县也发现过双脊龙的化石。中国双脊龙是早侏罗世最大的食肉恐龙,身长将近4米,嘴巴又尖又长。古生物学家推测,它最喜欢吃的大概是其它动物的内脏,因为它的尖嘴可以伸进动物尸体的腹腔中,而头顶上那两块薄板状的冠状脊可以在头伸进尸体的腹腔时起到支撑腔壁的作用。
双脊龙也是环特提斯海动物群的成员之一,因此全世界发现的种类都大同小异。它们的化石在南极洲也有发现,说明现在冰天雪地的南极洲在当时可是一个温暖的恐龙天堂。
中文名称:双脊龙
拉丁文名:Dilophosaurus
生存年代:早侏罗世
化石产地:美国亚利桑那州,中国云南
体形特征:长6~7米
食性:肉食
种类:兽脚类
释义:头上有两个脊的蜥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