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龙鸟生存于距今约1.4亿年的早白垩世,最初发现它的化石时还以为是一种原始鸟类,后经古生物学家证实为一种小型食肉恐龙。它的最初骨架大小有1米左右,前肢粗短,爪钩锐利,后腿较长,适宜奔跑,中华龙鸟的脊柱和体表有着流苏一样的纤维状结构,这是一层原始绒毛,这种结构有可能是羽毛的前身,它没有飞翔功能,主要是保护皮肤和保持体温。
1996年,中国辽西北票上园乡传出一个爆炸性的发现,世界上第一只长有绒状细毛(纤维状皮肤衍生物)的恐龙被发现了!这种恐龙拥有一个大脑袋,形体大小与鸡相近,前肢短小,后肢长而粗壮;嘴里的锐利牙齿说明它是一只活跃的掠食者。除了长毛以外,它还有一条由多达58枚尾椎骨所组成的特长尾巴。它的头部方骨还未愈合,有4个颈椎和13个脊椎,尾巴几乎是躯干长度的2.5倍,属兽脚类科。中华龙鸟化石的发现是近100多年来恐龙化石研究史上最重要的发现之一,不仅对研究鸟类起源,而且对研究恐龙的生理、生态和进化都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
当大批恐龙在中生代晚期相继退出历史舞台时,人们相信,这种称霸一时的爬行动物已经彻底完结了。其实,恐龙并未绝灭,它们中的一支或几支,正试图离开陆地向空中发展。翼龙类最早具备飞行的翅膀,只不过这种翅膀上没有真正的羽毛。翼龙的胸骨很宽,像鸟一样具有龙骨突,但它们不能做长距离飞行,还不是空中的征服者,在没有成为真正的飞行家之前就从地球上消失了。谁是空中的征服者呢?
鸟类出现了。
鸟的起源是科学界悬而未决的重大难题之一,早在100多年前,古生物学家就曾在德国发现了始祖鸟。为了进一步揭示鸟类起源的秘密,古生物学家们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直到现在,总共才发现了10块保存程度不等的始祖鸟化石,它们成了人类描述鸟类起源故事的全部依据。鸟类是不是从恐龙进化而来的?鸟类是怎样进化和发展的?靠始祖鸟有限的材料很难进行全面和深入的研究。
中华龙鸟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从爬行动物向鸟类进化的新证据。我国的古生物学家研究后指出,中华龙鸟既保留了小型兽脚类恐龙的一些特征,又具有鸟类的一些基本特征,成为恐龙向鸟类进化的中间环节。中华龙鸟的“羽毛”呈片状,具有羽轴。这些羽毛与现代鸟类的羽毛结构有所不同,代表了早期鸟类进化的初始阶段,它比德国的始祖鸟更加古老和原始。
中华龙鸟的骨骼特征像恐龙:头较大、有牙齿、尾椎数目多、行动敏捷,但还不具备飞翔的能力。但根据全身披有原始羽毛的这一重要特征,或许可以把它归入鸟类而不是恐龙类,因为爬行动物身上披有盾甲或鳞片。鸟类身披羽毛是为了保持体温和利于飞行。
辽宁北票地区保存中华龙鸟等化石的地层,记录了地史时期曾经发生过的珍稀事件,正因为这种地质现象的发生和发现的几率很低,因而极为罕见和珍贵。
中华龙鸟化石的发现和它的价值,自然也会愈加引起科学界的注目。随着对中华龙鸟的深入研究,鸟类进化和发展的秘密正在一步步揭开。
中文名称:中华龙鸟
拉丁文名:Sinosauropteryx
生存年代:早白垩世
化石产地:中国辽宁
体形特征:长1.3米
食性:肉食
种类:兽脚类
释义:来自中国的像鸟的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