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单爪龙
拉丁文名:Mononykus
生存年代:晚白垩世
化石产地:蒙古
体形特征:长1米
食性:肉食
种类:兽脚类
释义:一个爪的蜥蜴
单爪龙是一小型的兽脚类恐龙,与鸟类有亲缘关系。生活在距今约7000万年的晚白垩世,主要分布于蒙古西南部。
其发现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美国纽约自然史博物馆的安德鲁斯带领的第三次中央亚细亚考察队进入了荒芜的蒙古戈壁。此次考察硕果累累,其中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就是恐龙研究史上第一窝恐龙蛋。1923年,考察队在戈壁发现了一具不完整的化石,它是由脊椎骨、后肢和一个被称为“像鸟的未知的恐龙”的腰带所组成。发现后古生物学家都把它当作一具普通的小兽脚类化石,于是这具化石在被带回美国后就被束之高阁了。
到了20世纪90年代,古生物学家重返蒙古戈壁。这次他们找到了一具大小如火鸡般、长有像鸟一样的后肢和前肢极小的恐龙化石。而这具化石与1923年发现的那具尘封已久的化石属于同一种恐龙。经过初步的研究,他们意识到自己发现了一个兽脚类恐龙的新种类,并惊喜地将之命名为“单爪龙”。关于命名,还有一个有趣的插曲,单爪龙最初的命名是“Mononychus”,后来古生物学家获悉“Mononychus”拼写乃是一个甲虫属的名字,就将其换成“Mononykus”。
细观单爪龙,它有一副轻盈的骨骼、一条长长的尾巴与苗条的双腿,最令人惊奇的是它那只有一个爪子的前肢。这个粗壮结实的爪子大得是那么不成比例,它直接连接着单爪龙唯一的手指。单爪龙的指骨、尺骨与肱骨的长度非常接近,而胸骨具较大的龙骨突,这可能显示该龙骨突附着大面积的胸肌。根据这些特征,单爪龙的发现者推测,单爪龙的小生境(各个物种各自特有的生境中最小的分布单位)可能与现代土豚或者食蚁兽类似,它们以其粗短有力的前肢为工具来穿透土壤,挖开地下的蚁穴或白蚁的小丘。而单爪龙那苗条的后肢与柔韧的颈部又说明了它应该是一个高速奔跑的健将,这或许是它逃避敌害的手段。
在现代鸟类庞大的家族中,有一部分鸟是不会飞的,且它们大多都生有长得很奇怪的翅膀。平胸超目的鸟类,如鸵鸟、鸸鹋和美洲鸵,它们都具有极小的不能飞行的翅膀;企鹅有能够在水中“飞翔”时使用的翅膀(企鹅的祖先原本是擅于飞行的海鸟——外形类似现代的海燕或海雀,后来为了适应水中的生活,它们的翅膀逐渐演化得短小,像鱼鳍一样,可以在水中快速地划水前进)。发现者说:“至少单爪龙的祖先拥有这种能力(中国鸟和伊比利亚鸟比单爪龙早出现4000万年,已经具有飞行能力),然后有一支进化为单爪龙。”但绝大多数古鸟类学家和恐龙古生物学家都认为,单瓜龙属于近鸟类恐龙,是其掘土的习性导致它具有和鸟类类似的龙骨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