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为什么食竹,是祖传,还是后天获得?笔者在多年的考察分析中得出了如下之见解:食竹非祖传。
1993年冬,笔者在“北京动物园”观察熊猫的咀嚼功能时,一位游客询问饲养员;“熊猫为什么对竹子情有独钟?”
饲养员爽快地说:“吃竹子是它的天性”。
1975年,四川岷山唐家河、王郎一带生长的华桔竹、拐棍竹大面积开花,开花后的竹子很快就枯死了。据保护区工作人员统计,由于熊猫的“粮仓”遭到破坏,有100多只熊猫活活地被饿死在枯竹丛中。由此可见,竹林的确是熊猫取食之源,生命所系。
但是,沿着熊猫演化的历史长河,到它们的“爷爷”生存的那个年代,即800---700万年前的始熊猫腹地,你将发现始熊猫与它的子孙大不一样。如上所述,始熊猫的牙齿结构除了前臼齿有了食竹的雏形,其余牙齿情况与杂食的熊类相似。不言而喻,始熊猫是杂食者。
再看看它们的生态环境,始熊猫生活在湿润的沼泽地,嫩枝、山果、草根、昆虫,无所不吃,甲地有灾,就往乙地逃荒,绝不会眼睁睁地饿死。
始熊猫的子孙---巴氏熊猫所处的生态环境同样优越,山水相依,植被茂密。但是,巴氏熊猫没有继承其祖先始熊猫的杂食功能,反而弄成了偏食、挑食。这样的取食习惯常常是经不起大自然的选择的,一但竹子开花枯死,就等于切断了它们的食物来源,最终导致了一个个饿得面黄肌瘦,厄运难逃。
从微观世界看,始熊猫、小种熊猫、巴氏熊猫、现生熊猫牙齿的釉质结构彼此也是有区别的。
熊猫的牙齿结构,外面一层为釉质,又称珐琅质;里面一层为白垩层,又称牙本质。釉质层由若干条釉柱组成,性质坚硬、耐磨。
1999年,黄万波、欧阳涟等在一篇题为《熊猫类牙齿的釉质结构分折》中,论述了始熊猫牙齿的釉柱粗,数量少,釉柱绞绕程度弱,柱间质厚,小种熊猫、巴氏熊猫和现生熊猫的釉柱细,数量多,釉柱绞绕程度强,柱间质薄。这种现象的产生,与食性相关。如上所述,始熊猫吃的东西较杂,质地软,因而牙齿釉柱粗,数量少,釉质绞绕程度弱,柱间质厚;小种熊猫、巴氏熊猫和现生熊猫吃的东西单调,主要是竹类,质地硬。因而牙齿釉柱细,数量多,釉质绞绕程度强,柱间质薄。
综上所述,熊猫食竹之功能既不是“天性”,也不是祖传,而是后天获得的。
动物标签: 熊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