贻贝(yí bèi)又称海虹、淡菜或青口等。在科学分类上,它们都属于“贻贝科”,统一称为“贻贝”。这种贝类常见,贝壳呈楔形,肉质厚实,咀嚼时十分有嚼劲,味道也非常鲜美。贻贝不仅可以食用,还可用作饵料或肥料,其贝壳还能制作成精美的工艺品。那么,海虹有哪几种呢?
常见的有翡翠贻贝、寻氏肌蛤、紫壳菜蛤、厚壳贻贝、孔雀壳菜蛤、地中海贻贝、偏顶蛤、短石蛤、白点杏蛤和日本肌蛤等。今天,我们为大家整理了十大贻贝种类,快来一起了解这些贻贝的分类及相关信息吧!
1、翡翠贻贝(壳面光滑/翠绿色)(东亚/东南亚)
翡翠贻贝,也被称为青口贝或绿壳菜蛤,是最受欢迎的贻贝种类之一。这种贻贝原产于菲律宾以南的热带海域,如今广泛分布于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韩国、中国大陆和台湾等地。翡翠贻贝通常栖息在潮间带至浅海底的区域,除了岩礁外,还可以在浮木和船底等地方找到。
翡翠贻贝的贝壳较大且较薄,表面光滑,呈现出翠绿色,前半部分常常呈现绿褐色,生长纹路细致,前端则有隆起的肋条。其内部壳面为瓷白色,偶尔带有青蓝色,并且具有珍珠般的光泽。由于肉质鲜美,翡翠贻贝被视为重要的经济贝类之一。
2、寻氏肌蛤(体型较小/壳黄褐色)(北太平洋)
寻氏肌蛤,也被称为海瓜子或薄壳,是一种小型贻贝。它的壳较薄且小,呈现出略微三角形,壳长大约是壳高的两倍,表面覆盖着黄褐色的壳皮。壳顶位于前端附近,并且壳的前腹缘上有几条细小的放射肋,生长纹路不明显,内壳则为灰白色。每年的8月至9月,薄壳的性腺开始成熟并进行产卵,通常在梅季时其数量最为丰富。肉质鲜嫩,味道极为鲜美,非常适合作为下酒菜。
据悉,海瓜子广泛分布于暖温带,通常出现在潮间带的泥沙滩或泥滩,垂直分布范围从潮间带中下区到约20米深的浅海底。它在太平洋东西两岸都有分布。
3、紫壳菜蛤(壳薄而脆/壳面紫黑)(全球冷水海域)
紫壳菜蛤是十大贻贝种类之一,因其外壳的紫黑色而被称为紫贻贝。它们分布广泛,尤其在冷水海域中非常常见,通常栖息在浅海并通过足丝附着于岩礁上。紫壳菜蛤具有很强的抗污能力,尽管在严重污染的环境中仍能存活,但往往会带有异味,对健康有一定影响。
此外,它们的耐干能力也很强,夏季可以在干燥环境中存活1到2天,气温较低时则能维持3到4天,方便运输。这种贻贝的外壳呈紫黑色,内壳为灰白色,边缘带有蓝色,并且有着珍珠般的光泽。壳质薄脆,铰合部较长,韧带呈深褐色,长度与铰合部相近,铰合齿发育不完全,后闭壳肌可能会退化或消失,足部则非常小且细软。
4、厚壳贻贝(壳大且厚/棕褐色)(太平洋西北部)
厚壳贻贝可谓既美味又富含营养。厚壳贻贝的贝壳较大且厚,颜色为棕褐色,表面粗糙,顶部常常因磨损而呈现白色,而边缘则向内卷曲,形成一圈镶边。壳内则是紫褐色或灰白色的内面,韧带呈褐色,生殖腺在成熟时会充满外套壁,足丝粗硬且呈黄色,非常发达。
厚壳贻贝适应性强,尤其喜欢高盐度的海域,因此主要分布在太平洋西北部,常见于低潮线以下到20米深的浅海区域,通常在10米深的地方密度最大。其肉质鲜美,产量丰富,资源充足,经济价值也相当高。
5、孔雀壳菜蛤(壳内珍珠光泽强烈)(印度至西太平洋海区)
孔雀壳菜蛤,又名隔贻贝,不仅肉质鲜美,其贝壳的观赏价值也相当高。孔雀壳菜蛤的壳厚重,外观颜色从褐色到黑褐色不等,内侧则呈现出耀眼的蓝紫色真珠光泽。其壳顶呈钝鸟喙形状,位于前缘,且前缘相对平直,后缘前端陡峭,后端则较为平缓,腹缘呈圆弧形。壳表面有明显的放射肋,自壳顶至后腹缘有一条突出的肋条,将壳面分为上下两部分。
这种贻贝主要分布在印度洋至西太平洋区域,通常通过足丝附着在潮间带的珊瑚礁或岩石上,有时也会在底质上固定,甚至能够钻孔生存。它们通过滤食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来获取养分。
6、地中海贻贝(体型偏大/壳深蓝色)(温带海洋地区)
地中海贻贝,又称蓝贝,是贻贝中常见的十大种类之一。在世界各地,它常被视为入侵物种,但也广泛用于水产养殖。地中海贻贝原产于地中海、黑海和亚得里亚海,现已在全球许多地方普遍分布,几乎在所有温带海域及大型海港都有引种。
这种贻贝的颜色从紫蓝色或黑色渐变到浅褐色,扇形的壳体近乎四边形,贝壳末端的边缘略呈弯曲,壳嘴一侧是圆形。与其他贻贝相比,地中海贻贝体型较大,通常长约5-8厘米,最大可达15厘米。
7、偏顶蛤(长椭圆形/壳后有毛)(北半球冷水水域)
偏顶蛤是一种属于贻贝科偏顶蛤属的经济贝类,肉质丰满,味道一般,可以生吃,也可以加工成干制品。其贝壳较大,呈略长的椭圆形,硬度较高,外壳覆盖着黄褐色的细毛,这些毛细长而光滑,没有分叉。壳内通常呈浅灰蓝色,有时略带浅紫色,足丝孔看起来略微明显,足丝则细长、呈淡黄色。
偏顶蛤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冷水区域,覆盖了北冰洋向南至太平洋的东、西两岸以及大西洋的东、西两岸。与偏顶蛤相似的贻贝种类还有长偏顶蛤、短偏顶蛤、鞘偏顶蛤、耳偏顶蛤和菲律宾偏顶蛤等。
8、短石蛤(贝壳小/外壳有膜)(中国/日本)
贻贝有哪些种类呢?短石蛤是其中一种颇受欢迎的种类。它主要分布在中国和日本沿海,尤其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常见,其中浙江沿海的数量尤为丰富,且繁殖和生长速度较快,通常栖息在岩石缝隙中。
短石蛤的贝壳较小,质地薄,呈略微圆柱形。壳的前端圆润,而后端则稍微细扁,壳顶位于前端附近,表面覆盖有褐色或浅褐色的壳皮,外层有一层极薄的石灰质膜,光滑且呈灰白色。其内侧颜色较浅,带有红、绿、蓝等光泽,而其足丝则较细且不发达。
9、白点杏蛤(壳半透明/极薄脆)(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白点杏蛤,又称大杏蛤,是十大常见海虹种类之一。这种贝壳中等大小,半透明且极薄脆,形状大致呈长椭圆形。其外壳呈黄色或乳白色,前腹边缘常显浅黄色,而背缘则呈红褐色,表面光滑且具光泽。贝壳内层为白色,带有珍珠光泽,肌痕并不明显,壳缘光滑,铰合部无齿,韧带细长、呈浅红褐色,足丝极细且柔软,类似胶状。
白点杏蛤广泛分布于大西洋东西两岸、太平洋西岸及印度洋等多个海域,尤其常见于潮下带。它的垂直分布范围较广,从十几米到2000米的深海都能找到,通常栖息于水深约270米的地方。
10、日本肌蛤(壳细长型/黄绿色)(日本/朝鲜/东南亚)
日本肌蛤是一种暖水性贻贝,也是常见的贻贝品种之一。这种贻贝广泛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地区,主要见于日本、朝鲜和东南亚等地,通常生活在水深10至100米的浅海底。
日本肌蛤的贝壳大小从小到中等不等,壳质薄而韧,形状较为扁平且细长。壳的表面呈黄绿色,有时会带有浅红色的色调,内表面则是浅色且略有光泽,表面还带有红褐色的花纹。其韧带细长,呈浅褐色,外套缘较厚,带有圆球形的触手,并含有褐色素。此外,它的水管稍呈管状,两侧的闭壳肌大小不一,足丝软而胶状,发展较为良好。
贻贝的十大常见种类是小编根据常见贻贝的特性和品质进行研究,并参考了其在公众中的知名度。通过综合互联网中的各类相关排名和榜单,整理出了这个推荐榜单,仅供大家参考。如果你有任何疑问或想法,欢迎在下方评论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