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螈生活水流平缓的大水塘或有地下水流出的水塘中,水塘周围植被茂盛,水质清澈。平时通常会栖息在水塘底部,较难寻找,有洪水时会跳出水面。眼球的水晶体退化,是一种在洞穴中生活的盲螈。头长明显大于头宽,生活时身体呈黑褐色;背嵴棱为不连续的黄色纵纹;喉部腹面和体腹面颜色较背部浅,并缀以不规则大型的桔红色斑块和...
生境:成螈生活于深山较为宽阔、平缓的小溪中,溪水清澈见底,山区覆盖阔叶林,小溪边多为灌木林。小溪约3-5 m宽,坡度较缓,溪水流动缓慢,溪底覆盖小沙粒或小石粒。溪水温度较低,很凉。溪中鱼、虾、螺类等无脊椎动物较为丰富。习性:成螈白天可见于溪底。繁殖季节:可能为7月,8月,9月该野生动物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
武陵瘰螈新种酉阳种群和江口种群均生活在海拔800-1200 m 的低山阔叶林小型流溪水流平缓的回水塘或溪边净水域中。白天常隐伏在溪底,有时摆动尾部游泳至水面呼吸空气。该瘰螈游动时四肢贴体,以尾摆动而缓慢前进。通常在夜间活动觅食,觅食时多静伏于水底,当水生昆虫及其它小动物经过嘴边时,即迅速张口咬住而后慢慢吞下。...
云雾瘰螈栖息于山区溪流的大小水凼内,海拔在525m左右。最大水凼4m×4m,水凼最大水深约3m。水凼底层覆盖小石头和粗砾,水凼岸壁多为花岗岩。溪水流动缓慢,水温低。流溪周围阔叶树茂密,流溪上空未被树冠覆盖。中午可见该螈在深水凼底部爬行,晚间浅水池中也可找到成螈。雄性繁殖季节尾部后半段具青灰色纵带纹,肛部隆起,...
织金瘰螈是李松、赵海涛等依据采集于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城双堰塘标本命名并依据其形态特征和分子信息研究建立的新种,是除尾斑瘰螈、龙里瘰螈、细痣瘰螈外,瘰螈属有尾类在贵州省内的又一分布。它是世界上最稀少的两栖动物之一,在世界其它各地至今还没有被发现,也是被关注和研究最少的濒危动物之一。该螈在水中游动时四肢贴...
海南湍蛙是无尾目、蛙科、蛙属的两栖动物。头长、宽几乎相等;吻短而高,突出于下唇;吻棱明显,颊部几乎垂直;鼻孔位吻眼中间或略近吻端;鼓膜很小;上颌齿甚发达,无犁骨齿;下颌前侧有2个发达的齿状骨突;舌呈长椭圆形,后端缺刻深。主要分布省份:海南 分布在以下保护区:吊罗山 尖峰岭 坝王岭(昌江、白沙)分布在以下...
小腺蛙是蛙科的两栖动物,栖息于海拔110-550米丘陵地区的小水坑、沼泽水沟或梯田边的草丛中。在繁殖季节里,雄蛙常蹲于水沟或水坑边的水草上或草丛中鸣叫。分布于中国福建。在繁殖季节里,雄蛙常蹲于水沟或水坑边的水草上或草丛中鸣叫,鸣声如“gi!ga、ga、ga、ga……”,开始为单音节,以后短促连续数声乃至十多声。繁殖季...
臭蛙是对两栖纲蛙科臭蛙属蛙类的统称,世界已知臭蛙约50种,中国已知30种,主要分布在秦岭以南,臭蛙受到刺激时皮肤上的腺体会分泌出浓烈臭味,因而得名,臭蛙一生都生活在黑暗的洞穴中,“务川臭蛙”是中国特有的喀斯特洞穴大型蛙类。该蛙生活于海拔700 m左右山区的溶洞内。洞内有阴河流出,水流缓慢。成蛙栖息于距洞口30...
香港湍蛙是中国特有种。该蛙栖息地的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其种群数量很少。背面皮肤具许多小疣,体前部和体侧疣粒尤为突出;腹部皮肤光滑。该蛙生活于海拔1 50~300mm的山溪急流石问,常栖息在小瀑布附近的石上或瀑布里的石壁上,任流水飞溅和冲击。曾发现该蛙的卵12粒和60粒贴附在瀑布内的崖石上。8月31日的雌体(体长45 mm),...
中国大鲵这玩意你们可能不太了解,但是它的别名你们一定听过,娃娃鱼,这玩意可有历史了,现存的活化石之一。世界上最早的大鲵化石,出土于中国内蒙古,化石年代距今1.65亿年,那个时候可是侏罗纪晚期,恐龙横行的时代,就连中国最古老的上古奇书山海经都有记载,其状如鱼四足,其音如婴儿,这就是山海经对中国大鲵外形的描...
2006年所发表的两栖类系统发生学研究将原本的蟾蜍属(Bufo)重新调整,其中的黑框蟾蜍归类于新设的一属Duttaphrynus ,学名:Duttaphrynus melanostictus,但在IUCN红色名录上则仍沿用较普遍的旧名Bufo melanostictus。蟾蜍不受人待见主要是因为它长得麻麻赖赖的,这容易引起人感官上的不适,这导致了人们不喜欢...
东方蝾螈外形与蓝尾蝾螈(Cynops cyanurus)相似,但东方蝾螈背脊平扁或略隆起;皮肤较光滑,掌突显或不显;眼后下方无橘红色斑;肛前半部橘红色,后半部黑色。东方蝾螈对消灭农田虫害和危害人类健康的蚊子幼虫等有一定的生态作用。同时,也是是一种较好的实验动物。而据中国药用动物志(1983)记载,全体可供药用,含蛋白质...
非洲爪蟾是南非的一种水生青蛙,是一种重要的模式生物。非洲爪蟾有很大的科研价值,是发展生物学的重要模式生物。它们约需1-2年的时间才达至性成熟,且是有四套染色体的。它们的胚胎很大及容易处理,故在发展生物学上的地位举足轻重。例如罗杰·斯佩里(Roger Wolcott Sperry)就是利用了非洲爪蟾在视觉发展的研究上,这项研...
橙脊瘰螈为蝾螈科、棘螈属的两栖动物,生活于靠近山顶退化的次生灌木林,周围具有较高的草丛和杜鹃花,湿地和静水塘散布在其中。环境的湿度较大,大部分时间具有雾气。成螈白天隐居于石块或植物的根部。同一生境中还生活有弹琴蛙,阔泽水蛙、中华大蟾蜍、中国雨蛙和白颌树蛙。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
高山棘螈为蝾螈科、棘螈属的两栖动物,生活于靠近山顶退化的次生灌木林,周围具有较高的草丛和杜鹃花,湿地和静水塘散布在其中。环境的湿度较大,大部分时间具有雾气。成螈白天隐居于石块或植物的根部。同一生境中还生活有弹琴蛙,阔泽水蛙、中华大蟾蜍、中国雨蛙和白颌树蛙。2022年6月,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科研人员...
蔡氏瑶螈是蝾螈科、瑶螈属两栖动物。卵在池塘周围形成卵团,大约离池塘边缘50-60cm,没有成体护卵。幼体于雨天孵化,随即爬向池塘,7月后完成变态,不过冬。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
文县瑶螈是蝾螈科、瑶螈属两栖动物。生活于海拔约940m林木繁茂的山区,以陆栖为主,并在陆地上冬眠。每年5月左右成螈到静水塘附近活动和繁殖。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
莽山瑶螈是蝾螈科、瑶螈属两栖动物。生活于海拔952-1200m的山区,栖息于喀斯特地区植被茂密的森林中。成体白天隐于洞穴内,夜间见于水坑、水井或溪流缓流处。捕食昆虫和软体动物。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
浏阳瑶螈是蝾螈科、瑶螈属两栖动物。生活在海拔1386m灌丛杂草繁茂的山区,成体以陆栖为主。5-6月在静水塘边繁殖,产卵47粒左右,平铺在草丛内。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
海南瑶螈是蝾螈科、瑶螈属两栖动物。生活于海拔770-950m热带雨林的山区中。5月左右繁殖,卵产在山间凹地水塘岸边的潮湿叶片下,卵粒成堆,每堆有卵58-90粒。幼体孵化后被雨水冲刷或弹跳到水塘中生活。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2022年4月23日,入选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优先保护物种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