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河驯狐猴
易危别名:
基本信息
显著特点
详细介绍
桑河驯狐猴(学名:Hapalemur occidentalis)栖息于热带雨林或干燥的森林或灌丛,也有的生活在竹林、芦苇区或无林的山地。白天或夜间活动,吃昆虫、果实、芦苇、树叶,偶尔吃小鸟。单独或以家庭方式结群。有蛰伏现象,雌性在每年的6-7月繁殖,每胎产1-2仔,妊娠期120-129天。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易危(VU)。
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
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
分布范围
分布于马达加斯加西北部,Ankarana和Analamerana地区,整个Sambirano地区西北部和Ampasindava半岛,马任加和迭戈 - 苏亚雷斯。
习性形态
桑河驯狐猴总体长55-67厘米,一半为尾长。被毛浓密,顶冠棕红色,体毛呈棕色,脸颊青灰色,有橙黄色的和豆子一样的圆眼睛,尾长超过体长,尾毛密而长,多呈扫帚状;眼大;吻部延长,形似狐嘴;外耳壳被毛浓密;后肢长于前肢,指、趾具扁指甲;有36个牙齿,缺上门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