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门答腊蜂猴
濒危别名:
基本信息
显著特点
手臂的分泌物含有与猫过敏相关的化学物质
详细介绍
苏门答腊蜂猴(学名:Nycticebus hilleri)外文名Sumatran Slow Loris,无亚种。
苏门答腊蜂猴杂食动物,吃小动物,水果,树胶和其他植物。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6年 ver 3.1——濒危(EN)。
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
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
分布范围
苏门答腊蜂猴分布于印尼(苏门答腊岛)。生活在海平面至海拔600米的高度之间。
习性形态
苏门答腊蜂猴体型比间蜂猴大。体重689克,头长61毫米,口吻长度21毫米,头长39毫米,头体长278毫米,手跨度51毫米,脚跨度68毫米,耳朵长18毫米。与同属的蜂猴类同,尾巴并不灵活,四肢差不多一样长。它们的拇指相对发育良好,可以用来抓住及停在树枝上。手腕及脚踝的血管可以防止抽筋,这使它们可以攀爬很长的时间。脚上的爪可以帮助抓取。眼睛非常大,向前凝神及向上抬起,但视觉的色彩分辨率不高。耳朵短小并藏在耳廓的短毛下。它们较一般懒猴科的其他物种体型粗壮,嗅觉也较强。短厚的毛皮可以有多种颜色,体毛中较其他蜂猴红色部分形状更大,有的呈栗色或棕褐色,略带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