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南猕猴(学名:Macaca munzala)是典型的猕猴属动物,无亚种。
藏南猕猴原产于中国藏南地区(现印度占领)。它的种名“munzala”来自翟让门巴族部落,发音”diep-bosaap“的意思是“森林深处的猴子”。学名由著名的印度灵长类动物学家安瓦鲁丁·乔杜里(Anwaruddin Choudhury)在1997年命名,藏南猕猴曾经被作为熊猴的一个亚种,在2004年才确定为一个新物种。这种猕猴的第一个物种在1903年,发现于印尼帕盖伊岛(Pagai Island)。在2011年,一些研究人员建议其在熊猴的形态变异的基础上,可能更好的视为一个新种。藏南猕猴具有独立的形态特征,与熊猴和藏酋猴一样,藏南猕猴似乎属于该属的中国种群。然而,该物种在相对尾长上是独特的,它介于藏酋猴和熊猴之间,而生活在与它同域的熊猴是熊猴的一个亚种。
藏南猕猴的家庭范围有很大差异,具体取决于群体的大小,并且在定义上相当宽松。较小的群体可能有7公顷的小范围;较大的群可能有不超过55公顷的范围。特定组的范围用途因季节而异。在春季和夏季,藏南猕猴行程变化更多,以获取食物资源。在冬季,它们更倾向于留在一个地方,依靠当地可以找到的任何资源。
藏南猕猴是社会性动物。它们生活在5-60只的族群中,每群平均21.6只。这些群体包括雄性、雌性、少年和婴儿,所有这些藏南猕猴通常以和平与合作的方式共存。族群白天共同觅食,通常会进行相互社交理毛和抚摸。最常见的是同性的成年雄性互相理毛,而未成年的幼猴则是由成年雌性理毛。对抗行为很少见,通常仅限于表示威胁。这些威胁显示在冬天更常见,这时粮食供应稀缺,竞争加剧。一般而言,猕猴是高度社会化的,具有复杂的支配地位和等级制度的物种。藏南猕猴的群体结构虽然尚未具体描述,但也不例外。藏南猕猴具有成群的母体结构,单个猕猴母亲的排名很可能有助于确定其未来地位。
藏南猕猴是昼夜性,主要是陆生。它们有能力爬山并在树上过夜。白天,它们留在地面上觅食。会花费大量时间进食或寻找食物。在夏季,进食占其日常活动的29%-51%,而在冬季,这一数字可增至41%-66%。 藏南猕猴群有明确定义的家族领域,可能会重叠。猕猴在这些家庭范围的边界上和平互动,它们除了获得食物外很少离开。在这些范围内,猕猴可以长途跋涉觅食。觅食可能占夏季活动预算的50%。在冬季,藏南猕猴由于需要节约能源,因此不愿旅行。在这一季节中,它们很少移动,呆在一个地方,依靠大量低质量的食物生存。藏南猕猴采取的另一项节能措施是休息。它们比相关物种的个体花费更多的时间休息,最有可能是由于其栖息地温度较低和海拔较高。在白天,它们经常在阳光下晒太阳,花了大部分时间。在藏南猕猴中已观察到各种其他行为,但未进行详细评论。这些措施包括雄性族群分化动荡(可能充当主导地位显示),雄性对雌性的性检查以及雄性对雄性的固定定位。
大多数猕猴通过声音和视觉进行交流。 声乐交流虽然尚未在藏南猕猴中得到记录,但几乎可以肯定存在,并且各种视觉显示都是已知的。 这些显示可能包括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和其他行为,例如,摇动树枝。 他们通常会用这些方式进行沟通,恫吓侵略者或支配彼此的关系。 在藏南猕猴中也观察到触觉交流。在许多灵长类动物中,相互理毛修饰是促进个体间联系的常见社交活动。
藏南猕猴几乎完全是食草动物,以大约29种不同的植物为食。有时,它们会食用小的无脊椎动物或泥土,但饮食中的绝大多数是树叶和树枝。有时也会食用植物的其他部分,例如水果、花朵、茎和树皮。食物中的绝大多数仅由几种植物组成。在春季,有7种食物占其饮食的75%,而在冬季饮食中,有7种食物占75%,这种食物的多样性和营养性要差得多。
在冬季,藏南猕猴寻觅食物的距离更短,它们依靠在当地可以找到的任何劣质食材生存。它们也从吃树叶和水果转变为营养不足的树皮和树髓。藏南猕猴饮食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单一植物刺桐,该植物在冬季垄断了超过72%的进食时间,而在春季则垄断了约19%的进食时间。这种植物在藏南猕猴生活的地区非常普遍,并在他们度过冬季的地区占主导地位。
藏南猕猴仅分布于中国藏南地区,这里是中型到大型捕食者的家。这里生活着豺、亚洲黑熊和雪豹。 众所周知,这些野兽有时会猎捕猴子,而另外两种则可以捕食体型大小相似的猎物。 然而,它们都不是藏南猕猴的已知掠食者。藏南猕猴偶尔会被人类杀死,通常是为了报复破坏农作物。它们通常不在其分布范围的大部分地区被人类食用,但是可能被狩猎用于传统医学。这使得人类成为藏南猕猴的唯一被确认的食肉动物。
藏南猕猴的繁殖系统并不为人所知。在该物种中已观察到几种性行为,包括坐骑和生殖器检查。但是,交配行为从未被具体描述过。密切相关的猕猴是多生的或多胎的,而藏南猕猴的繁殖方式可能相同。它们的多男多女群体结构表明可能是这种情况。
交配系统是雌雄同族混交。藏南猕猴的平均后代数,繁殖季节,出生质量,断奶年龄,独立年龄和性成熟年龄均未知。由于尚未研究该话题,因此对生殖周期的所有讨论均已估算。认同藏南猕猴通常每2年产1次。观察到的藏南猕猴族群中婴儿与成猴的比率低,这可能表明它们不是年度繁殖者。两年的生育期可以解释这一差异。所有的猕猴都会一次生一或两个幼仔,藏南猕猴也不例外。其他猕猴的妊娠期有所不同,但通常在150-190天之间。因此,有理由假设藏南猕猴的怀孕时间相似。藏南猕猴的父母保健尚未正式描述。 但是,可以根据相关物种的行为做出一些有力的推断。 所有灵长类动物都有幼小的幼年,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保护。 在猕猴中,这种保护是由母亲提供的,母亲在婴儿出生后的头几个星期就对其进行照顾。 猕猴的母亲还负责婴儿的喂养、梳理、学习和保护。 在某些猕猴物种中,其他个体也扮演着年轻保姆的角色。 其中可能包括母亲的大女儿或无关的“阿姨”。性有时也会为父母作贡献,轮流抱着并保护婴儿(Theirry,2007年)。 尚不清楚雄性在藏南猕猴中是否扮演任何育儿角色,或者是否发生“姨妈”,但这种行为是可能的,值得调查。
藏南猕猴的寿命从未被研究过。 但是,它很可能遵循其亲属的模式。 猕猴属中的大多数物种在野外生活20至30年。 在囚禁中,消除了许多潜在威胁,使它们的寿命更长。 圈养的人可能达到35岁,有时甚至达到40岁。
这些动物有时是人类为了报复其破坏庄稼而被杀死。然而,一般来说,当地人不吃灵长类动物。一些猎杀灵长类动物的活动是由非当地政府雇员进行的。根据辛哈等人的说法。2006年在西卡门区的一个村庄里,有54只猕猴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被杀死。在其范围内没有太多的栖息地损失。
据可靠的消息来源称,已知有35群不同的族群,至少有569只不同的成员(其中32群在达旺有540只,3群在西卡门、库马尔等地有29只)。然而,另一个来源的成熟个体数量少于250个只。
虽然这是一个新描述的物种,但在CITES附录二中有涉及保护的条例。辛哈等人(2005)建议建立社区意识和保护方案,并指定适合当地的保护区。还不知道在任何官方保护区是否涉及这种情况,但很可能发生在牟陵国家公园,但需要确认。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濒危(EN)。
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和附录Ⅲ》(CITES)2019年版附录Ⅱ。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2月5日)二级。
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
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