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金丝猴外文名Rhinopithecus brelichi,在中国的历史上,被称为“宗彝兽”、“果然兽”等。黔金丝猴没有亚种分化,但有的学者将它与川金丝猴合并为同一物种的2个亚种。
黔金丝猴与川金丝猴和滇金丝猴不同,未观察到黔金丝猴采食地衣,这可能与栖息地环境有关。它们走到哪里就吃到哪里,一般每天更换一次活动地点,有规律的巡回迁徙。
黔金丝猴正常活动下叫声圆润细长,好似人隔山相喊的“哦—嗬”声,显得悠闲自在;斗殴打闹时声音粗狂洪亮,发现异常情况时,其中一只公猴会发出特有的警报声。黔金丝猴生性机敏,对异常的响声特别敏感,梢有响动,立刻逃跑。
黔金丝猴活动时,散布面积较宽,约有1.5-2公顷,两只猴子间最远距离200-300米。在一棵树上可以见到一只或几只,最多见到一棵树上聚集30多只猴子。它们在树上坐着、走动、攀爬、跳跃,不时还发出叫声,斗殴追逐,看起来到处的树都在摇动,似乎满山都是猴子。它们坐着时,尾巴自然下垂,不时轻轻的摆动;跳跃起来时,尾搭树枝,2、3米的距离一跃而过,从高往低还可以更远,最潇洒的动作则莫过于单臂抓住树枝,以悠荡的方式前进。
1987年10月-1993年4月,调查显示黔金丝猴的种群数量为764只(655-873只)据Eudey(1987)估计黔金丝猴的总数不超过500-670只。周晓农(1995)年调查发现黔金丝猴约750只,组成20多个家族,活动范围约4万公顷。1992年,多个观察团组成的普查估计约有600-1200只。2005年,调查估计有750只,其中有超过400只成年个体。2008年,种群数量估计约有850 只。
1978年在贵州产区建立了梵净山自然保护区,面积达41300公顷,主要是保护黔金丝猴和珙桐等珍稀动植物及其森林生态系统,1986年又被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年还加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保护区建立后,保护工作有所加强。通过宣传教育,和贯彻有关法规,提高了当地群众对保护珍稀动物的认识。同时,对乱砍滥伐和盗猎者又绳之以法,如1984年对一起猎捕2只黔金丝猴(致死1只,致残1只)立案后,受到了法律制裁。因此,黔金丝猴的保护已做到家喻户晓。梵净山保护区保护区的建立使黔金丝猴的生存有所保障。虽然保护区初期乱砍滥伐、盗猎等现象仍很严重,但经过多年的努力,对当地人的教育和适当引导使这些现象的以避免。黔金丝猴的人工饲养正处于研究阶段。
CITES濒危等级: 附录1 生效年代: 1997
国家重点保护等级: 一级 生效年代: 1989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 濒危 生效年代: 1996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一级。
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
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