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宁巴岛冢雉
易危别名:Megapodius tenimberensis,Tanimbar Scrubfowl
基本信息
显著特点
是一种体型较大的冢雉,有非常短而尖的羽冠。
详细介绍
塔宁巴岛冢雉(学名:Megapodius tenimberensis)外文名Tanimbar Scrubfowl,曾经是橙脚冢雉的亚种,2014年定为独立物种。
塔宁巴岛冢雉单独和成对活动。杂食性的,在森林地面吃小无脊椎动物和各种各样的食物。生性害羞和神秘,但可在小树上栖息和短距离飞行,不能长途飞行。善长赛跑,速度快很难追赶上。和其他冢雉一样,在坟冢形的巨大地巢中利用温度自然孵化鸟蛋。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易危(VU)。
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
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
分布范围
分布于印尼南摩鹿加群岛的塔宁巴及附近的岛屿。
栖息地是茂密的森林。
习性形态
塔宁巴岛冢雉是一种体型较大的冢雉,体长35-47厘米。有非常短而尖的羽冠。 羽毛主要是褐色和橄榄色,鸟喙苍白,脸颊有红色裸露的皮肤。体背有更多的栗色,胸腹部木炭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