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色小冠雉
易危别名:Ortalis erythroptera,Rufous-headed Chachalaca
基本信息
显著特点
有一个红棕色的头
详细介绍
棕色小冠雉(学名:Ortalis erythroptera)外文名Rufous-headed Chachalaca,无亚种。
棕色小冠雉生活在热带森林,通常作为散播种子而发挥重要作用。 主要以香蕉果实,咖啡浆果和树叶子为食。 和同属的小冠雉们一样,食物中叶子所占比例要更多的高于水果,偶尔也啄食昆虫。
棕色小冠雉一般聚小群,最多发现有8只在一起。一夫一妻制,繁殖最可能发生在雨季,在12月和5月之间。 每窝平均孵化3只小鸡。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易危(VU)。
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
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
分布范围
分布于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和秘鲁。
习性形态
棕色小冠雉体长56-66厘米,620-645克。是凤冠雉亚科(Cracidae)中一个相对体型较小的成员,这是一种有棕色羽毛的鸟,正如其英文名称所示,有一个红棕色的头。上体棕色,翅膀的主羽毛和外尾羽毛均是红棕色。 下体发白,喉咙下面悬挂一块松散褶皱的红色皮肤。鸟喙与腿脚深灰色。
会发出反复喧闹的鸣叫和报警声'kwak-ar-ar','cha-cha-kaw'或shriller'kra-kra-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