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尾草原松鸡(学名:Tympanuchus phasianellus)外文名Sharp-tailed Grouse,有7个亚种。
尖尾草原松鸡是林栖鸟类,平时多在松树枝杈间隐蔽,有时人们走到附近,仍然不动:在林下灌丛间缓慢走动,受惊时能急跑,急跑几步再起飞,有时也直接起飞,飞行时两翅鼓动很响,飞行迅速,一般飞行2-3米即落于树上低枝处,在人接近时复又起飞。遇惊时,常紧贴树枝上或隐蔽在树枝中。大雪覆盖后的冬季,在树上活动的时间较多,但不在树上栖息,而在地上雪窝里过夜。
尖尾草原松鸡以各种野生植物的绿色部分、种子、果实为食。特别嗜食松子、榛子、橡子等和杨柳及桦树的芽苞、嫩尖、花序,以及蒲公英和毛茛。食物随季节而异,春夏季以植物的绿色部分为主;冬季的基本食物为枝梢及少量葇荑花序,有时也食寄生于树上的苔藓类。也食少量的动物性食物,如昆虫,特别是蝗虫等。
尖尾草原松鸡一夫多妻。4月下旬或6月发情交配。繁殖期中,发情的姿态与松鸡科其他鸟类相似,雄鸟张尾如扇,两翅下垂,羽冠耸起,在地上奔跑时翅膀不停地划动,常把地面划成浅沟。发情开始时比较宁静,等巢区基本上都被占据后,雄鸟间常发生格斗,不让其他雄鸟进入自己巢区。雌鸟不参加搏斗,它可以自由地在任一巢区找食。发情时雌雄鸟形影不离,相互鸣叫呼唤。此时雌鸟比较机警;稍有响动,就独自飞走,待安静后再互鸣重聚,一般是雄鸟飞向雌鸟。在此期间鸣叫频繁,且多为对鸣,尤其在清晨,叫声高而尖,雄鸟叫声为“唧一唧唧,唧唧,唧”,雌鸟为“唧一唧一唧唧,唧唧”。
尖尾草原松鸡交尾后开始营巢,巢筑在灌木或小乔木中,也隐蔽在下木较多、林相杂乱的林中。巢极为简陋,呈凹洼状。位于有很多树木围绕的凹地处。巢材为枯枝、落叶,内铺以细干树枝、松针、干草。产有7至12枚。卵光滑而带光泽,卵呈黄褐色或巧克力色,略具稀疏的红褐色斑点,孵卵期21-24天左右,孵卵仅由雌鸟担任,孵卵时从不轻易离巢,雏鸟当绒羽一干就能走动,几天后能独立觅食,三周后能起飞。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
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