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果孔雀(学名:Afropavo congensis)外文名Congo peafowl、Congo Peacock,无亚种。刚果孔雀有违鸟类世界一般规律的生理特征,雌性比雄性更漂亮。
刚果孔雀是一种难以捉摸的神秘鸟类,由于生活在非洲暗无天日、人畜罕至的热带雨林深处,加之数量稀少,使得人们极少有机会看到它,直到1936年才被著名的美国动物学博士詹姆斯·查宾博士(Dr. James Chapin)正式定名。此前这位博士自1913年起在刚果当地追寻异兽霍加皮的踪迹,在1934年看到当地的刚果布罗族(mbulu)人的头饰上插着红棕色的羽毛,他不知道这是什么鸟类。查宾访问了中非皇家博物馆,看到两根被称为“印度孔雀”的羽毛标本,他发现是刚果孔雀,这与印度孔雀是完全不同的物种。在1935年,查宾设法找到七个活体标本。刚果孔雀具有孔雀鸟的身体特征,表明刚果孔雀与亚洲孔雀两族之间的联系。
刚果孔雀群居生活,每个群体由几个家庭组成。由于其生存环境千万年来一直比较稳定和封闭,所以刚果孔雀的繁殖习性已有所退化,这种鸟并不遵循大多数鸟类一夫多妻的婚姻制度,一雄终生只配一雌,这一习性是其种群人工繁育工作的难题,雄鸟和雌鸟之间的坚固爱情关系是绝对打不破的,因为有记录显示雄鸟在丧偶后经常啄死其它雌鸟,这一点显然不同于它喜欢到处滥情的亚洲亲戚。由于对待爱情忠贞不渝,所以雄鸟身上用于招蜂引蝶的孔雀的特色之处。漂亮的尾羽也就相应的退化成一小截短毛了。
刚果孔雀没有固定的繁殖季节,何时生儿育女完全取决于当地雨季到来的日期,雄鸟在茂密的灌木丛深处用枯枝败叶搭窝,在雌鸟孵卵期间负责保卫工作;雌鸟每次产卵3-4枚,卵呈漂亮的奶油褐色,孵化期约26-28天,幼雏出壳后由双亲共同抚养,1-2年后性成熟,寿命不详。
几内亚(Guinée)2011年8月30日发行:刚果孔雀(Afropavo congensis)
刚果孔雀数量稀少而且繁殖率低,所以该物种的生存前景并不乐观,由于刚果常年内战以及大量卢旺达难民的涌入所造成的环境破坏,使得本已危机四伏的刚果孔雀日趋减少,野生数量只有2500只左右,分布范围仅70万平方公里,只有150只左右圈养在世界各国的动物园中。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易危(VU)。
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
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