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腿石鸡
无危基本信息
显著特点
虹膜褐色,嘴红色,脚爪红色,有很重的斑纹
详细介绍
红腿石鸡(学名:Alectoris rufa)外文名Red-legged Partridge,有3个亚种。
清晨和黄昏时,雄鸡常站在光裸的岩石上或高处引颈高声鸣叫,发出一连串越来越高的重复“Go CHAK-CHAK-CHAK;Go CHAK Go CHAK-CHAK......”声,紧接着几声带鼻音的咯咯叫,开始鸣叫时比较缓慢,以后逐渐加快,并重复多次。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
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
分布范围
原产地:安道尔、法国、德国、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
引进:阿尔及利亚、希腊、爱尔兰、新西兰、英国。
旅鸟:比利时、卢森堡、荷兰、瑞士。
栖息于山地和干燥的丘陵地区的多石山坡和岩石草原地区,以及灌木、林木较多的高山,也栖于林缘灌丛和有较多树木的高山地区。栖息垂直海拔高度为1300米左右,可高达2000米。冬季下到低山丘陵、山脚平原、河谷、峡谷,乃至多石荒漠原野等低海拔地区活动。一般不进入森林和潮湿的地区。经常在果园、种植园、耕地、草地山坡,还可以在干燥的耕地,荒地和沙丘中看到。
习性形态
红腿石鸡中等体型,体长38厘米,翼展47-50厘米,体重391-514克。是带很重斑纹的鹑类。头顶冠和颈背棕褐色,当鸟被惊吓或兴奋时,会显示出一个短的羽冠。下颏和喉咙都是白色的,下脸部的黑色条纹过眼部和下喉部,形成黑色领圈。与亮红色嘴及肉红色眼圈形成对照。黑色的羽毛继续向下延伸,在浅灰色的胸部上形成黑色的三角形斑块。在颈部的黑色条纹后面以细条状结束。下颈部呈棕褐色,有黑色小斑纹。上体粉灰,胸皮黄带橘黄,两胁具黑色、栗色横斑及白色条纹,每个浅蓝灰色的背景上显示出精细的黑白边。诸亚种存在细微差异,以荒漠中的为最淡。虹膜棕褐色,被红色的眼圈环绕;嘴红色;腿和脚爪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