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孔雀雉(学名:Polyplectron malacense)外文名Malay Peacock-pheasant,无亚种,是一种中等身形的雉。
马来孔雀雉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多活动在森林茂密、林下植被较发达的阴湿地面上,以上午和下午活动较频繁。性机警而胆怯。雄鸟活动时尤为谨慎,一般是悄然无声,当发现异常情况时,常伫立不动,注意观察。发现危险,立刻惊叫着奔逃,钻入茂密的灌丛或草丛,一般不起飞。当危险临近或紧迫时,则通过飞行逃离。一般飞不多远,通常飞几十米即降落,落地后继续奔跑逃避。一般很少飞到树上,但夜间却在树上栖息。鸣声短促而响亮,且越叫越响亮。
马来孔雀雉主要以无脊椎动物组成,如蜗牛和昆虫,以及可能的种子昆虫、蠕虫以及植物茎、叶、果实、种子为食。主要在地上取食,多用嘴啄食,偶尔也用脚刨找。
雄鸟在其领地会发出很大的声音,缓慢,忧郁的puu pwoii(第二个音符更多的上升)声。 此外,也会突然爆发尖叫声,喉咙间流淌着:tchi-tchi-tchao-tchao wuk-wuk-wuk-wuk-wuk的声音。
马来孔雀雉2月下旬至3月初开始进入繁殖期。多筑巢于密林中的沟谷地及山区耕地附近的次生林,巢在自然下凹的地面。3-5月繁殖,每巢产卵2-5枚,孵化期21天。
人类的农垦种植对低地森林(特别是橡胶和棕榈油种植园)的侵占和破坏,是马来西亚孔雀雉的主要威胁。在1970年以前马来孔雀雉适宜生活的栖息地已经丧失了75%。因此,这种野鸡数量迅速减少,其特有的低地森林栖息地逐渐遭受侵蚀,其余的数量日益分散。据认为,作为食物被狩猎和鸟类贸易已经促成了该物种在泰国可能已经灭绝,但没有证据表明马来孔雀雉在马来西亚是否受到保护。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易危(VU)。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 附录Ⅱ级保护动物。
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
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