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氏彩鹧鸪
无危别名:francolinus hildebrandti,Hildebrandt's Francolin
基本信息
显著特点
喉咙,脖颈和下体发白,大部分是黑色斑纹,在胸部和腹部最明显
详细介绍
希氏彩鹧鸪(学名:francolinushildebrandti)外文名Hildebrandt's Francolin,有3个亚种。
希氏彩鹧鸪主要生活在海拔2000米-2500米之间,但在当地可以降至650米。通常成双成对活动,有时也以家族为单位聚小群。以植物的鳞茎和球茎、种子、浆果和嫩枝条为食,也吃小型的软体动物、白蚁、蚂蚁和其他昆虫。在遇到危险时更喜欢跑步逃避危险,而不是采取飞行方式。繁殖期根据当地情况,一般6月至7月是高峰期 。赞比亚是6-9月;马拉维是4-11月。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
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
分布范围
分布于布隆迪、刚果民主共和国、肯尼亚、马拉维、莫桑比克、卢旺达、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赞比亚。
栖息于分散的灌木丛中,包括灌丛荒地,岩石裸露的山坡和树木遮蔽的河流。喜欢站在领地的巨石或悬崖边鸣叫。
习性形态
希氏彩鹧鸪体长34-41厘米,体重430-645克。 顶冠及脸颊棕色,有些许黑色羽毛,眼先黑色。喉咙,脖颈和下体发白,大部分是黑色斑纹,在胸部和腹部最明显。背部和翅膀深棕色,有黄色和黑色横纹。虹膜黑色。鸟喙上部黑色,下部红色。腿爪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