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按类别>>鸟类>>陆禽

髻鸠

2023-02-19 16:22:48 133

髻鸠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

髻鸠体长可达45厘米,体重475-600克。拥有胖大的躯体和相对发达的尾巴,是最大型的果鸠之一。体型似鸽,前额羽毛细长,在后颈形成一个循环。顶冠的背面的羽毛被拉长,形成第二个波峰并落在颈部和颈部的背面,这独特无二的灰色头部上突起的红棕色羽冠像女人的发髻。两性相似,但雌性的顶冠更小更轻。其亦也因头部带有“发髻”而得名。
喙红褐色,眼红色,翅膀暗灰色,胸部浅灰色,尾部黑色,头部有类似发髻的羽冠,羽冠红棕色,羽冠与背部羽毛间有波浪纹似的羽毛。髻鸠外形虽不如热带果鸠羽色鲜艳,使得该物种非常易辨认。
头部,颈部和下体其余的部分都是灰色的,与上胸的矛状羽毛,让外观显得尖峰状羽毛林立。翕和翅膀深灰色,臀部和上尾略带苍白,尾巴灰黑色具有显着的银灰色带。

髻鸠的分布范围及栖息地

分布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其范围涵盖澳洲大陆的整个东海岸,从约克角至新南威尔士州的高原,稍微重叠到山脉的山脚下。在维多利亚州和塔斯马尼亚州再往南,这个物种喜欢四处游荡。一些当地专家观察到它们在更北的昆士兰州东部亦有踪迹。
栖息于充满了树木和植物的封闭的热带雨林和潮湿林地,主要栖息于阳光明媚的河谷,也出现于棕榈林、桉树林、无花果林等林地,树栖,主要出没于树冠层,在高大树木的枝叶间和顶部活动,很少冒险落到地面上和灌木丛。

髻鸠的详细介绍

髻鸠(学名:Lopholaimus antarcticus )外文名Topknot Pigeon,是最大型的果鸠之一。

5e03a01cf57915dc886965044b03e6cb_九雷图片转换器.jpg

髻鸠非常合群,几乎总是三五成群,甚至组成可容纳200余只的大群活动。一起飞行和觅食。很少在地面活动,常小步迅速前进,边走边觅食,头前后摆动。飞翔时两翅鼓动频繁,直而迅速。有时亦滑翔,特别是从树上往地面飞行时。它们不但体大,身型非常敏捷,而且飞翔能力很强。在飞行中快速和直接。会进行长距离的跋涉以寻找食物。也会从高海拔地区迁移到人类的休息场所索取食物。此种行为方式,专家定义为无季节性迁徙。

髻鸠吃直径为5至25毫米的各种水果和浆果。主要来自樟科、桑科、芸香科、桃金娘科和棕榈科的果实。大多数是原生植物。这些鸟非常活跃,经常倒挂在树枝啄食食物。也拍打翅膀捕捉掉落的水果。

69325b4cab9f904db5b79f92cbc5326a_九雷图片转换器.jpg

在当地春季和初夏期间是髻鸠繁殖高峰期,这个时期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巢中有卵可见于六月、八月、十月、十一月和十二月。大多数巢位于树上很大的高度,高于地面15-30米之间,尽管一些可能被置于相当低,小于3米。巢穴测量直径为25厘米,壁厚5-7厘米。有些看起来也有点脆弱。在自然界中,每窝产卵2枚,双亲孵化22至24天,雏鸟重约20克,留巢约17天起飞。在14日龄翅膀完全羽化,包括头部的顶部隆起,时间长达21天,其重量达到约280个克。100天岁左右,亚成鸟经历换羽就会变成和成鸟一样完美的髻鸠。

据《世界鸟类手册》记载,髻鸠不属于全球濒危物种。虽然数字比欧洲人到来之前减少和降低了很多,但该物种在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州,包括在昆士兰州的约克角,仍然数量充裕。在新南威尔士州的种群数量是70000只。由于新的殖民者的到来,栖息地遭受严重破坏。逐渐导致了种群数量减少。幸运的是,这种做法现在已被禁止。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

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