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颊山鹧鸪外文名White-cheeked Partridge,无亚种。
白颊山鹧鸪常成群活动,群多由5-8只或10余只组成。善于在地上奔跑和行走,一般很少起飞。主要以林下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嫩枝、嫩叶、芽、浆果和种子等植物性食物为食,也吃昆虫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等动物性食物。
白颊山鹧鸪的繁殖期在4-6月。营巢于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常绿阔叶林、竹林及林缘灌丛中。巢多置于地上凹坑内,内垫有干草叶和树叶,四周有灌丛或高草覆盖,隐蔽较好。每窝产卵3-5枚,偶尔有多至7枚的,卵的大小为32.4-42.4毫米×26.2-31.8毫米,平均37.6毫米×28.4毫米。雌鸟孵卵,孵卵期间雌鸟甚为恋巢,有时人走到快近巢前也不飞。雏鸟早成性,孵出后不久即能跟随亲鸟活动。
白颊山鹧鸪分布区域狭窄,数量稀少,由于栖息地的丧失以及狩猎,种群规模呈下降趋势。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第91项)。
白颊山鹧鸪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近危(NT)。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2月5日)二级。
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
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