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按类别>>鸟类>>陆禽

暗腹雪鸡

2022-09-10 12:58:32 231

暗腹雪鸡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

暗腹雪鸡头顶至后颈灰褐色或灰白色,颈的侧面有一个白色斑,其上下边缘均围着一圈栗色的线条,并与喉和上胸之间的栗色线条相连;上体为土棕色,密布着黑褐色的虫蠹状斑;棕褐色的翅膀上也有大块的白斑;中央尾羽是淡棕色,外侧尾羽是栗色,杂以黑褐色虫蠹状斑;下胸和腹部都是暗灰色,杂以砖红色或栗色粗纹,这也是它和藏雪鸡最明显的区别。
大小量度:体重♂2049-3100克,♀2000-2570克;体长♂515-595毫米,♀538毫米;嘴峰♂24.8-35.2毫米,♀24.2毫米;翅♂260-300毫米,♀264毫米;尾♂185-194毫米,♀167毫米;跗蹠♂59-67.6毫米,♀59.5毫米。
初生雏鸟质量49.0-56.1克,相当于入孵卵质量的64.7%,上体沙棕,头顶有黑斑,背部羽毛尖端为浅棕色,前额、头顶两侧及眼纹均为黑色,眼后裸区嫩黄,额、喉污白色,胸部灰白,腹部白色,覆腿羽灰白,嘴及蜡膜黑色,嘴峰尖端有一米粒大小的污白色破卵齿,跗、趾淡黄色,爪角灰色。

暗腹雪鸡的分布范围及栖息地

分布于阿富汗、中国、印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尼泊尔、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引进:美国。
中国国内分布于新疆阿尔泰、布克赛尔、塔城、托里、温泉、博乐、霍城、昭苏、温宿、喀什、和田;青海柴达木盆地德令哈、都兰、祁连山系西部及以南各山脉(党河南山、哈梅尔山、库库诺尔岭、布尔布达山以至青海湖以南山脉);西藏阿里地区日土、改则;甘肃西北部张掖、武威、酒泉、天祝、肃南、肃北、阿克塞、碌曲、玛曲等地,均为留鸟。
主要栖息在海拔2500米以上至5000米左右的高山和亚高山岩石苔原草地和裸岩地区,几乎接近雪线,冬季可下降到2000米甚至1500米左右的林线上缘灌丛和林缘地区。常在有峭壁岩洞、裸岩或碎石堆集的高山苔原草地和裸岩山坡地带活动。

暗腹雪鸡的详细介绍

暗腹雪鸡外文名Himalayan Snowcock,共分化为5个亚种。指名亚种体羽的颜色最暗,南疆亚种体色最淡,青海亚种的体色介于上述两亚种之间。

48d2326af671bc852224beea61ee730a_九雷图片转换器.jpg

暗腹雪鸡喜欢集群,常组成10余只至20多只的小群活动,有时甚至集成30只以上的大群。白天活动,日活动时间较长,通常天一亮即开始活动,直到黑天才停止活动,其中尤以清晨和黄昏的以及晴天活动最为频繁,阴雨天很少活动,也很少鸣叫。脚短健而有力,善跑,很少飞,其活动时间与日照长短关系密切,日活动光照总时数在10-14小时,觅食时间约8小时左右,日间活动有2个高峰,即早晨和黄昏。东方破晓即开始活动,主要在比较开阔地带觅食。整个4月全天觅食。5月后阴天和小雪天整天觅食,天气晴朗中午则不活动,在岩石的凉处栖息。下午天黑前停止活动。大风雪天或雨则不活动。觅食过程中,雌雄保持一定距离,雄鸟高处,雌鸟在低处,因而首先发现的总是雄鸟。

暗腹雪鸡在非繁殖期结群活动,繁殖期配对散居。繁殖期后由亲鸟带领幼雏组成族群,秋末冬初,几个这样的族群合在一起,有时可多达20-30只,一般在10只左右,少则3-5只。集群的生物学意义在于防御敌害,在群体中如一鸟最先发现猛禽或人,即发出信号,整个鸡群随即逃避,这对在视野比较开阔地带觅食的雪鸡是十分重要的。

暗腹雪鸡主要食植物性食物,春季主要以羊茅草、委陵菜和野葱为食,夏、秋季主要以棘豆、羊茅草为食,冬季主食羊茅草。全年各季均广泛选食栖息地内的多种植物,食物包括羊茅草、早熟禾、珠芽蓼、蒲公英、苔草、黄花、堇菜、短花针茅、紫花地丁、驼绒黎等。还吃一些蝗虫、甲虫等昆虫。常同有蹄类在一起,在其践踏处或粪便中寻找食物。雄鸟招呼雌鸟的叫声:“ge,ge,ge……”;惊散后互相招呼的叫声“ger-u,ger-u,ger-u…”;受惊的叫声:“gua……gua……gua…………”;呼唤幼雏的叫声:gululu…gululu…;发现敌害的叫声“jiu…,jiu…-,jiu…”。

暗腹雪鸡冬季集群在阳坡越冬,翌年4月开始分群、配对,至7月底繁殖结束,历时100余天,配对后一部分仍留在阳坡占区。占区后雄鸟经常在自己的领域内两腿叉开,比身体略宽,整个身体下蹲,腹部几乎触及地面,两翅微微披开,翘起尾羽,呈扇状,露出洁白的尾下覆羽,覆羽球状膨开并不停地左右摆动尾羽,进行求偶炫耀。雄鸟的领域和其筑巢范围可能一致。因为领域辽阔,所以雄鸟常站在领域内一块比较突出的岩石上或山顶上,发出高亢而悠闲的“Ge……er,Ge……er,Ge……er,Ge……er”叫声,这种清晰的叫声除吸引雌鸟和炫耀领域外,在保护领域和为正在产卵或孵卵的雌鸟示警方面起重要作用。暗腹雪鸡在一个繁期内是单配型,一经配对,再不分离。虽为单配型,但雄鸟并不排斥第2只雌鸟进入其领域,而它的配偶却不充许,会毫不容情地将入侵者驱逐出它们的领域。

暗腹雪鸡配对、占区后,雌鸟便在领域内选择巢址筑巢。暗腹雪鸡营巢生境有4种,即阳坡高山裸岩、阳坡高山草甸、阴坡森林草原(极少)、阳坡山地草原上部。营巢小环境为岩石旁、较平坦的地面,巢前有锦鸡儿、金露梅和冷蒿等灌草丛掩蔽。巢相当简陋、碟状,在天然凹坑内或用爪扒一浅坑,垫以少许枯枝、草茎和自身腹羽而成,巢外径平均为28.50(24-33)厘米×25.57(21-30)厘米,内径22.43(20-28)厘米×21.29(17-24)厘米,巢高9.43(6-16)厘米,巢深6.57(4-12)厘米,内垫物厚2.86(2-4)厘米。

雄鸟求偶姿态为正面型,在雌鸟前方或侧方,两翅下垂触及地面,尾羽上翅,展开如扇,洁白的尾下覆羽伸展开,似白色绒球,胸部具黑斑羽毛蓬起,头稍后仰,并抖动双翅接近雌鸟或绕雌鸟转圈,雌鸟对雄鸟的表演无任何反应,照常啄食。雄鸟表演一段时间后,便用嘴在雌鸟头部轻啄几下,雌鸟蹲伏,雄鸟迅速从其侧后方踏上雌鸟背,并用嘴牵住雌鸟头部,尾部下压,雌鸟尾羽上翘,接受交配,整个交配约7-10s。繁殖期可进行多次交配,交配高峰在上午6:00-8:30,下午18:30-20:00。4月下旬开始产卵,6月下旬结束,持续时间约2个月,产卵高峰为5月份。每巢产卵大概4-8枚,平均每巢产卵6.3枚。卵淡赭石色,稍沾绿,内壳淡绿色,具有棕褐色或褐色斑点,尖端小而多,钝端大而少,有的卵还具块斑。

暗腹雪鸡在5月初进入孵化期,孵卵全由雌鸟承担。整个孵化期雌鸟都在离巢30-100m能看见巢的山顶上或比较突出的岩石上,并不时地发出高亢而悠闲的“ge……er,ge……er,ge……er”的叫声,遇警则向远离巢的方向边飞边发出“gua……,gua……,gua……”的叫声,似有将危险物引向他处之意。

雌鸟在孵化期恋巢性极强,轻易不离巢,一般白昼仅取食1次,多在早晨9:00-10:00间,取食时间30-50min。离巢后一般不飞,迅速跑至雄鸟附近,雌鸟觅食,雄鸟警戒,觅食范围一般在离巢100米之内的山坡或山顶上。雌鸟在孵化时,紧紧地伏在卵上,缩着脖子,一动不动地望着前方,即使行人走到巢旁,而不注视时,雌鸟并不离巢,因巢多位于浓密的灌丛后面,光线较暗,加之它的体色与周围环境酷似,很难被发现。只有当人有意识地注视时,才突然离巢飞走,并很快地与雄鸟相聚在一起。

雏鸟出壳后,卵壳弃于巢内而不加以清除,一旦羽毛干燥能站立行走时,便弃巢随亲鸟觅食。群雏以雌鸟为核心,时拢时散,自己或由亲鸟协助寻找食物。雄鸟始终起着守护作用,遇险时,雄鸟首先发出警戒信号,而后双亲均扑打双翅,故作声响,呈受伤状作短距离移飞,以便引开危险物。雏鸟立即钻人石缝、土块下或灌丛基部静卧,即使人走至身边也不动,极难发现,双亲飞离。在确认危险解除后,亲鸟返回原地,并发出“gululu……,gululu……,gululu……”的呼唤声,雏鸟以“diliuliu……,diliuliu……,diliuliu……”的叫声呼应,又聚拢在一起。夜幕降临前,雌鸟选择一避风的岩石,将雏鸟置于翅下过夜,雄鸟在旁守护。有时几只雌鸟稀疏成群,相互之间只隔几米,如果一亲雌鸟死亡,它的幼雏会同其它雏鸟混合。雄鸟不照顾幼雏,雏鸟随亲鸟生活到下一个繁殖期,即达性成熟。

孵化期是暗腹雪鸡最危险和最困难的时期,地面巢易受天敌侵袭,严酷多变的山区气候使它们坐巢时间又长,处境十分困难,雌鸟凭借自身保护色把危险降到最低限度,但也避免不了天敌的危害。已确知的主要天敌有大嘴乌鸦、金雕、香鼬、狐等。大嘴乌鸦主要窃食雪鸡卵,只要有机会,一次能将整个巢中的卵啄破,尽食其内容物,甚至发育完好的雏鸟。由于林区大嘴乌鸦数量较多,危害也相对较严重。金雕主要猎捕成体、亚成体和幼雏,猎捕后撕裂成块,连毛带骨吞下。

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鸟类卷中被列为稀有种。普遍认为种群数量已经处于一个相当低的水平。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8年 ver 3.1——无危(LC)。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2月5日)二级。


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

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