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按类别>>鸟类>>陆禽

白腹锦鸡

2022-09-20 06:17:28 319

白腹锦鸡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

白腹锦鸡雄鸟头顶金属绿色,枕冠狭长,呈紫红色,后颈被以具蓝黑色羽缘的白色扇状羽;其较长的扇状羽还具一条与羽缘平行的蓝黑色横斑。上背和肩金属翠绿色,近羽缘处围以黑纹;下背羽毛较阔,略呈长方形,羽基黑色,中部具辉绿色横斑。显露于外的宽阔羽端为棕黄色。腰亦相似,但在绿色横斑上缀有白色短斑;较短的尾上覆羽黑色,中央部分具白色横斑和朱红色羽端;外侧部分具宽的白色羽端。较长的尾上覆羽白色,具粗著的蓝黑色横斑和波状黑色细纹,羽端细长而为橙红色。中央尾羽特长,白色,亦具蓝黑色横斑和横斑间杂有黑色波状细纹。外侧尾羽内翈杂有黑白相间的斜纹,外翈银灰色,具蓝黑色横斑和橄榄黄色羽缘;两翅内侧覆羽和飞羽金属暗蓝色,具黑色边缘。初级飞羽黑褐色,羽缘白色。脸和喉黑色,具金属绿色光泽。胸辉翠绿色,各羽近羽缘处围以黑纹,羽缘金属翠绿色。腹和两胁白色,下胁和肛周杂以褐斑;尾下覆羽黑色,有时缀有白色,具绿色羽缘。
雌鸟额和眉部深棕红色,头顶、后颈和颈侧灰棕色,具黑色横斑和羽端。耳羽银灰而缀有黑色,背和两翅表面栗色,具黑色横斑和棕黄色羽端;腰和尾上覆羽棕色,具粗的黑色横斑和满杂以黑色虫蠹状斑;尾棕至棕红色,具不规整的黑褐色横斑及斑点。额和喉白色,羽端微缀棕或黑色;胸浅棕红色,具黑色横斑;腹白色,两胁棕黄色,尾下覆羽浅棕红色,具宽阔的黑褐色横斑。
虹膜褐色(♂)或淡黄色(♀),嘴蓝灰色,脚和趾青灰色,眼周裸出部辉蓝色或蓝白色。
大小量度: 体重♂650-960克,♀585-900克;体长♂1130-1450毫米,♀539-670毫米;嘴峰♂25-31毫米,♀23-30毫米;翅♂198-231毫米。♀178-204毫米;尾♂675-1125毫米,♀263-354毫米;跗蹠♂71-95毫米,♀62-74毫米。(注:♂雄性;♀雌性)

白腹锦鸡的分布范围及栖息地

分布于中国西藏东南部、四川中部、西部和西南部、贵州西部和西南部、广西西部和云南大部,缅甸东北部。
栖息于海拔1500-4000米的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带,也栖息于林缘灌丛、林缘草坡、疏林荒山和矮竹丛间。其中尤以多岩石、林下较为空旷、林下灌木较为稀疏的常绿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及其林缘地带较为重要,冬季亦常下到农田地带活动和觅食。

白腹锦鸡的详细介绍

白腹锦鸡外文名Lady Amherst's Pheasant,无亚种。

66e7454ec42c006c77f76f7f4a11ef8b_九雷图片转换器.jpeg

白腹锦鸡夜间栖息于树冠隐蔽处,白天下树到地上活动和觅食,通常亮天后即下树在林中游荡觅食。除繁殖季节多见单只、成对或一雄数雌在一起活动外,其他时候多集成4-10余只的群体活动,特别是秋冬季节,常集成20-30只的大群。善奔走,在林中行走极快。飞行能力差,一般很少飞翔,遇危险时多通过疾速奔跑和藏匿避敌,仅在危急时才起飞上树,或沿山坡向下滑翔。留鸟。

afd6f3d7d7b5be66f394f99f5c2aebd2_九雷图片转换器.jpeg

白腹锦鸡是杂食性动物。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常以植物茎、叶、花、果实、种子和农作物为食。也吃部分昆虫等动物性食物。其中较为常见的食物种类有马桑、荚蒾、胡颓子、花楸果、青杠果、蔷薇果实、桑棋、金樱子果实、草莓、半夏、毛茛、华山松、木姜子、石楠、山樱桃、悬钩子、白牛筋、四照花、蕨以及农作物小麦、玉米、黄豆、马铃薯和动物性食物金针虫、金龟子、叶卿、叩头虫、蟋蟀、蜗牛、白蚁、蝗虫、鳞翅目幼虫等。主要在地上觅食,有时亦飞到树上啄食,有时亦到林缘灌丛草坡和农田地觅食。觅食活动多在上午和下午,尤以早晨和临近傍晚较频繁,中午多休息。

雄鸟有时为争夺地盘打斗。经常发出“察、嘎、嘎”的啼叫,吸引雌鸟前来交配。交配后雌鸟独自在森林中阴蔽处地面做窝产卵,孵化育雏。叫声有多种变化,彼此联系时发出“嘘、嘘、嘘”的叫声;发觉有危险会发出尖锐的“袭-呀”报警声。雌鸟召唤雏鸟时常有“果、果、果”的叫声,小鸟找妈妈也会发出“叽、叽、叽”的叫声。繁殖期雄鸟发出响亮、粗犷而悠远的ga-ga-ga叫声,或粗声的gua音;群叫声为柔软的shu-shu-shu-sss。告警叫声为刺耳的shi-ya。雄鸟受威胁时叫声为ja-ja-ja-ja。

白腹锦鸡的繁殖期是4-6月。一雄多雌制。通常1只雄鸟配2-4只雌鸟。3月初雄鸟即出现发情行为。雄鸟间出现追赶和争斗。并开始占领领域。雄鸟常在自己领域内高声啼叫,求偶炫耀为侧面型。求偶时雄鸟眼下方粉绿色肉垂充血膨胀,后枕部白色披肩呈扇形展开,不停地围绕雌鸟转圈炫耀,并不时的将朝向雌鸟一侧的披肩向前下方极度伸展,两翅亦下垂,整个背部亦倾向雌鸟,显露出鲜艳的背羽;伺时将尾羽亦向雌鸟张开如扇,在雌鸟周围作圆弧形或半圆弧形运动,嘴里发出“呼”的声音,并保持此姿势一至数秒。如果雌鸟移动位置,雄鸟则迅速跳动,走半圆形或弧形路线抢在雌鸟前面,再重覆上述动作,反覆炫耀,并不时啄雌鸟头部,雌鸟若受啄蹲伏时,雄鸟即刻跳至雌鸟背部,并用嘴啄住雌鸟头部羽毛进行交尾。交尾时雌鸟将尾偏向一侧,两个泄殖腔相吻合完成交尾。求偶炫耀时间最短为7分钟,最长达45分钟。

白腹锦鸡通常营巢于林下灌丛、草丛或倒木和枯枝下地上,也有在岩缝里营巢。营巢位置一般都甚隐蔽,很难发现。巢甚简陋,通常为一圆形或椭圆形浅土坑,内再垫以枯草、枯叶和羽毛。巢的大小为15-25×19-27厘米,深5-13厘米。4月上中旬开始产卵,一直持续到6月。1年繁殖1窝,每窝产卵5-9枚,最多12枚,卵的颜色为浅黄褐色或乳白色,光滑无斑,大小为43-46.2×33-35.3毫米,卵重21-32克。通常日产1枚,有时隔日产1枚,卵产齐后即开始孵卵,由雌鸟承担,孵化期22-23天。雏鸟早成性,初生的雏鸟通体被有棕黄色绒羽,头顶部的中央冠纹、耳羽及背部的条纹均为黑褐色,下体淡棕白色,虹膜浅褐色,眼周淡皮黄色,上嘴基部黑褐色,嘴端和脚为肉黄色。体重为21.8 克。孵出后第二日即离巢随亲鸟活动。

白腹锦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红腹锦鸡相同,都是富贵吉祥的象征。常有以此为题材的绘画作品,最著名的是宋徽宗赵佶《芙蓉锦鸡图》,所画即白腹锦鸡。全图用双钩法线条细劲,不仅花卉枝叶和锦鸡造型准确,芙蓉为锦鸡所压的低垂摇曳之态也能如实体现,加之色彩晕染得层次清晰,浓淡相宜,富丽堂皇中蕴涵端庄典雅的气质,堪称“形神兼备,曲尽其妙”。就构图而言,画幅左侧集中着芙蓉、锦鸡,与右上轻盈飞舞的蝴蝶遥相呼应,使得错综的布局显得密中见疏,揖让有度。以清瘦劲健的笔体写就的诗文和精致艳丽的图画更是互为辉映,相得益彰。

170多年前,英国人便把白腹锦鸡弄到伦敦饲养。同红腹锦鸡一样,它也是世界上最漂亮的观赏雉,在各地动物园和野生动物养殖场均有饲养。

白腹锦鸡主要分布在中国,在中国曾有较广泛的分布和种群数量,但由于狩猎和生境破坏,当前种群数量已明显减少。据吴至康1980年4-5月在贵州威宁主要栖息地的调查,平均种群密度为1.4只/公顷;据韩联宪1986年4-6月在云南主要栖息地的调查,平均种群密度为3.61只/平方公里。应加强种群管理,控制猎取。

白腹锦鸡的至危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栖息地破坏,云南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及四川西南部、贵州西部是白腹锦鸡的主要分布区。这些地区人口密集,农耕地的开垦日益扩大,森林面积日趋减少,严重破坏着白腹锦鸡的栖息环境。过度乱捕滥猎,也使白腹锦鸡的野生资源数量逐年减少。非法偷猎被为谋取不义之财的商人猎杀摆上餐桌。作为医药成分被捕猎,中医传统理论认为白腹锦鸡除去羽毛及内脏、取肉用,有止血解毒的功能。 因此被利用。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等级: 二级 生效年代: 1989。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


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

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