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东北七鳃鳗
别名 七星子
纲目 中型鱼
科属 圆口纲 七鳃鳗目 七鳃鳗科 七鳃鳗属
体长 30-50厘米
体重 200g左右
寿命 7年左右
保护级别 二级
东北七鳃鳗拉丁学名Lampetra moriiBerg,终生栖息淡水。
东北七鳃鳗终生栖息于淡水,生活于有微流、沙质底的山区河流;白天钻入沙内或石砾中,夜晚出来觅食;冬季钻入淤泥中越冬。幼鱼经3-4年变态为成鱼,白天亦藏在沙砾中,夜晚出来觅食。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
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
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
相关内容
相似动物
鮟鱇鱼(学名:Lophiiformes)中文拼音:(ān kāng),俗称安康鱼、蚧巴鱼、蛤蟆鱼、海蛤蟆、琵琶鱼、结巴鱼、灯笼鱼、丑婆子鱼等,是硬骨鱼。生活于3至3600米深的水域,潜伏海底的肉食性鱼类。雌性鮟鱇鱼的体长可以达到1-1.2米,而雄性鮟鱇鱼只有8-16厘米长。体型差异极大,身体很大,外形奇特,头部较大,身体圆胖,有一...
比目鱼是鲽形目鱼类的统称。无鳔,以蠕虫、甲壳类等动物为食。在生物分类学上属辐鳍鱼纲,鲽形目。比目鱼具有扁平的身体,眼睛只生长在身体的一侧,具有鱼类中独一无二的不对称结构。比目鱼被认为是从一种习惯单侧休息的基本对称的鲈形鱼(海鲈鱼)进化而来的。世界上大约有570种比目鱼,可以划分为11个科。比目鱼中最原始的...
黑鮟鱇拉丁学名Lophiomus setigerus (Vahl, 1797),外文名black-mouth goosefish,鮟鱇鱼在中国只有两种,一种叫黄鮟鱇,另一种是黑鮟鱇。它生长在黑暗的大海深处,行动缓慢,又不合群生活,在辽阔的海洋中雄鱼很难找到雌鱼,一旦遇到雌鱼,那就终身相附至死,雄鱼一生的营养也由雌鱼供给。鱼肉富含维生素A和C。其尾部肌肉可...
黄鮟鱇拉丁学名Lophius litulon,属于深海底栖性鱼类。黄鮟鱇通常以吻触手及饵球引诱猎物前来,在瞬间一口吸入猎物,以鱼类及甲壳类为食。黄海南部黄鮟鱇主要摄食小黄鱼(Pseudosciaenapolyactis)、矛尾鰕虎鱼(Chaeturichthysstigmatias)、细条天竺鲷(Apogonichthyslineatus)、带鱼(Trichiurushaumela)、龙头鱼(Harpadonnehe...
大鳞鲢(Hypophthalmichthys harmandiSauvage,1884)是鲤科鲢属的一种动物,为广东海南岛淡水经济鱼类。大鳞白鲢为广东海南岛淡水经济鱼类,多栖息于水流缓慢、水质较肥、浮游生物丰富的开阔水休。自天潜于深水,夜间上游水而摄食浮游生物.雌鱼2龄可达性成熟,雄鱼比雌鱼早熟1年。自从1959年建设松涛水库后,由于有5条...
史氏鲟拉丁学名Acipenser schrencki,外文名Amur Sturgeon,具有个体大、寿命长、幼鱼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等特点,集观赏、美食于一体。史氏鲟系动物食性鱼类,其消化系统中,既有硬骨鱼类的幽门盲囊,又有软骨鱼类的瓣肠因此有很高的水化吸收功能,成鱼以水生昆虫及水生昆虫幼体、软体动物、底栖甲壳类、八目鳗幼体等为食...
小体鲟拉丁学名Acipenser ruthenus,外文名Sterlet,无亚种。小体鲟是一种淡水定栖性鱼类,通常不作远距离的洄游。小体鲟洄游性种类在春季汛期时开始上溯产卵,汛期水量愈大,参加洄游的个体越多,溯河愈远。小体鲟经过持续4-5周的洄游达到产卵场产卵。一些尚未完全成熟的个体也伴着亲鲟一起洄游。产后的亲鱼缓慢降河至河湾...
裸腹鲟拉丁学名Acipenser nudiventris,外文名Barbel Sturgeon、Ship Sturgeon,无亚种。裸腹鲟为溯河性、肉食性鱼类。裸腹鲟分为游性种群和定栖性种群,定栖性种群常年生活在淡水中。库拉河裸腹鲟每年有2次洄游:在4-5月,当水温升至6.2-13℃时,春季洄游种群开始溯河;在10-11月,当水温在12-17.9℃ 时,秋季游型开始溯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