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按类别>>鸟类>>猛禽

黄嘴角鸮

2022-10-25 19:02:47 187

黄嘴角鸮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

黄嘴角鸮耳羽簇相当显著,颜色为棕褐色而具窄的黑色横斑,面盘亦为棕褐色,横斑黑色,下缘缀有白色。上体包括两翅和尾上覆羽大都棕褐色,缀以黑褐色虫蠹状细纹;后颈无领圈或领圈不明显;肩羽外翈白色,近尖端处黑色,并在肩部形成一道白色块斑。小翼羽暗棕褐色,外翈有4道浅黄色斑。初级飞羽暗棕褐色,内翈近基处有浅黄色斑,外翈为浅棕栗色,除第一枚有浅栗色横斑外,第二至第七枚有白色与栗色相间横斑,其余飞羽外翈栗色,内翈暗棕褐色;尾下覆羽暗棕栗色而有细小横斑。尾棕栗色,有6道近黑色横斑。下体灰棕褐色,有白色、浅黄白色、灰色和棕色等十分斑杂的虫蠹状细斑和暗色纵纹;腹中部近棕白色,到肛区为近白色,亦具灰褐色虫蠹斑。
虹膜黄色,嘴角黄色,跗蹠灰黄褐色。
大小量度:体长180-210毫米;嘴峰♂18-19毫米,♀19毫米;翅♂140-152毫米,♀147-153毫米;尾♂75-90毫米,♀80毫米;跗蹠♂28-29毫米,♀28-29毫米。(注:雄性—♂;雌性—♀)

黄嘴角鸮的分布范围及栖息地

分布于孟加拉国、不丹、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泰国和越南。
中国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和云南等地。
主要栖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地常绿阔叶林和混交林中,有时也到山脚林缘地带。

黄嘴角鸮的详细介绍

黄嘴角鸮外文名Mountain Scops-owl,小型鸟类,有8个亚种。

5ae5e83149776477dc4f478f2b30fa6f_九雷图片转换器.jpeg

黄嘴角鸮是留鸟。夜行性,主要在夜晚和黄昏活动,白天多躲藏在阴暗的树叶丛间或洞穴中。多单独或成对活动。主要以鼠类、蜥蜴、大的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鸣声为连续上扬的双音节哨音,似‘嘘、嘘-嘘、嘘-’声。

黄嘴角鸮的繁殖期在4-6月。通常营巢于天然树洞或啄木鸟废弃的洞中。每窝产卵通常3-4枚,有时多至5枚和少至2枚。卵的大小为31-34毫米×27-29毫米,平均32毫米×28毫米。

2021年10月,厦门市观鸟协会秘书长林鸮与其妻子在进行夜间观察时,无意间发现靠近路边的低矮枝干上站着一只黄嘴角鸮。据悉,黄嘴角鸮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这是该鸟种首次在厦门区域内被观测到,刷新了厦门野生鸟类鸟种记录。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属中国国家二级保护鸟类。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 1995年列入附录Ⅱ。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

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