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角鸮
二级基本信息
显著特点
面部圆盘呈暗黄色,带有一些暗淡的同心圆斑
详细介绍
领角鸮外文名Collared Scops Owl,是一种小型鸟类,有5个亚种。
领角鸮的繁殖季节为2-5月。巢筑在天然空洞,树干或枯死的树桩上的啄木鸟洞中。多在2-5米左右或更高的中等高度。通常每窝产3-4枚卵,有时5枚,平均32.3×28毫米。
2022年5月15日上午,永春县蓬壶镇有群众看到一只可爱的幼鸟在地上淋雨,捡起来后送到蓬壶派出所进行求助。随后派出所将幼鸟移送到永春县野生动物救助站。工作人员确认这只幼鸟为领角鸮,是鸱鸮科、角鸮属的猫头鹰,为国家Ⅱ级保护动物。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6年 ver3.1——无危(LC)。
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和附录Ⅲ》(CITES)2019年版附录Ⅱ。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2月5日)二级。
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
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
分布范围
分布于孟加拉国、不丹、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尼、老挝、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泰国和越南。
从喜马拉雅山脉东部起,从尼泊尔东部到阿萨姆邦,南部到孟加拉东部、缅甸、泰国、中国南部(包括海南岛和台湾岛)。
领角鸮栖息于森林、灌木丛、次生森林,以及开阔的乡村和城镇周围的树林和竹林。栖息高度从平原至海拔约2400米的山地。
习性形态
领角鸮体长23-25厘米,翼长158-188毫米。尾长75-102毫米,体重100-170克。雌性通常比雄性更大更重。面部圆盘呈暗黄色,带有一些暗淡的同心圆斑。
上体呈斑驳浅黄褐色,有斑点和雀斑,带有黑色和浅黄色,以及浅灰黄色(灰褐色变种)或棕褐黄色(红褐色变种)。肩胛处有淡黄色的羽毛,在翅膀上形成一条模糊的条纹。后颈上有两个浅色的领子。
下体呈浅棕色,带有小箭头状轴状条纹。该物种的脚趾基部有羽毛,呈肉灰色至暗橄榄色,带有黄白色的脚垫。爪子的颜色与脚趾相同。
虹膜为深棕色至橙棕色。喙呈角质状绿色,尖端较浅。下颌呈淡黄色。